中国农业生产增长因素投入产出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乌跃良
摘 要:农业问题一直是政府和人民关心的大问题,农业的快速增长成为近年来人们关心的焦点。投入产出表明:农业内部以及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间需求对农业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强。
关键词:农业产出;投入产出分析;农业增长率
中图分类号:F3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8)12-0005-03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为保障市场有效供给,支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保持社会稳定,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业投入回报率下降的趋势不能逆转,面对人增地减的基本国情,推进农业现代化需要有相应的中国模式。本文运用农业投入产出数据和模型,对中国农业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试
图找出现阶段农业发展的规律。
一、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及其基本模型
投入产出分析技术是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在20世纪30年代的一项研究成果,他曾经利用这一分析方法编制了美国经济1919年、1929年、1939年的投入产出表,受到美国政府和经济学界的高度重视,以后在世界各国广泛采用这一技术,其主要是通过利用经济数学方法研究整个国民经济、区域、部门及企业在再生产过程中的平衡问题,编制最优计划方案工程项目的合理组织及统筹安排,检测区域经济未来时期发展情况及部门、企业各种产品需求量、生产量等经济方面的综合性问题,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经济预测方法之一。
2. 中国投入产出方法应用情况。中国是应用投入产出方法较晚的国家,但是中国的投入产出模型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成功的应用实践。1974―1976年间,中国试编了第一张全国性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即1973年的61种产品的实物表,之后编制了1981年、1983年、1987年、1990年、1992年和1997年的投入产出表。
3. 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框架与基本模型。本文应用投入产出表的行模型。投入产出表的行模型是根据投入产出表的横行关系而建立的经济数学模型,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使用去向,研究产出分配问题。行模型为:中间使用+最终使用-进口=总产出。其数学表达式为:
xnj+ynj-zn=xn
其最终使用可以细分为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出口,原式可以转化为:AGR=M+C+I+NE,式中:AGR为农业总产出,M为中间使用,C为最终消费,I为资本形成,NE为净出口。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农业产出增长率是中间需求增长率、消费增长率、资本积累增长率和净出口增长率的加权和,同时也表明农业增长是由中间需求、消费、资本积累及农产品净出口贸易拉动的。由于农产品作为投资品的使用比例不大,所以资本积累往往是库存量的增加,这表明农业生产的市场约束加大,而中间需求的变化则主要反映为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对农业增长的拉动作用。
二、农业需求的结构分析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和绝大多数农产品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许多主要农产品总产量跃居世界前列,人均占有量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市场供给充足,告别了全面短缺的状况,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粮食生产能力和安全水平大幅度提高。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11 318万t迅速增加到1993年的45 000万t,1996年突破50 000万t大关。1996年之后粮食总产量连续4年都稳定在50 000万t左右。1990-1992年农业增加值平均增长速度为4.5%,1992-1995年为6.6%,1995-2000年为6%。在“七五”期间首次出现农业发展受需求因素制约的情况。需求结构变化影响农业发展的特点为:
1. 居民消费对农业产出增长发挥作用。农村改革前,中国农产品供求形势长期紧张,直至20世纪80年代,居民直接消费已成为推动农业产出增长的首要因素。
2. 中间需求对农业产出增长的作用稳步上升。随着农业持续发展,农产品销售呈现多元化趋势,全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随之加快,养殖业和农副产业加工业的发展增加了对农产品的中间需求,也拉动了农业增长。1990-2000年中国牧渔业产值年均增长12.63%。1990-1992年中间需求增长4.14%,1992-1995年中间需求迅速增长为49.42%,1995-1997年每年增长10.595%,1997-2000年平均每年增长1.42%。从农业产出额来看,1990-1992年,中间需求的比重下降10.67%,这说明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发展缓慢,对农业增长的贡献较弱;1993-1997年,中间需求的比重迅速上升11.29个百分点,达到54.35%,比重居三大因素之首,说明中间需求此时已经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动力;2000年中间需求占农业总产出的52.87%,比重仍居榜首,但发展速度明显趋缓。相关分析也表明,蓬勃兴起的养殖业和食品加工业是中间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但中间需求比重的上升更多得益于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养殖业对农业发展的拉动作用大于农产品加工业。居民需求结构变化也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在消费构成中,主食比例下降,副食比例上升;粮食比例下降,肉禽蛋比例上升。
3. 农产品贸易成为推动农业增长的另一因素。中国是产粮大国,农产品贸易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从农业产出需求额构成来看,从1990年开始,农产品净出口比重逐渐增大,这说明农业输出对中国农业发展具有一定作用。
三、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分析
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农业的中间需求正在逐步增大,这说明农业内部以及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间需求对农业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强。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程度分为农业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前向关联表现在以农业为原材料的产业之间的联系,可通过感应度系数来衡量;后向关联主要反映农业与为农业提供投入品的其他产业之间的联系,以影响力系数①来衡量。横向比较分析可知,中国农业感应度系数②高于影响力系数,1990-2000年的平均值是影响力系数平均值的1.74倍,这说明中国农业生产受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的影响较大,而农业发展对农资产业的影响较小。纵向比较可知,农业与其他产业的之间的前向关联呈递减趋势,后向关联呈递增趋势。农业的生产对其他产业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逐渐减弱,而其他产业的发展却需要越来越多的农业产出需求(如表1所示)。
四、农业增长效率分析
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农业中间投入的内容、数量、形式不断增多的过程。农业现代化在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降低劳动强度、缩短劳动时间的同时,由于物质投入对活劳动的替代,最终导致中间投入比重上升,农业增加值率下降。下面从投入产出角度来分析。
1. 理论框架与基本模型。投入产出表的列模型是根据投入产出表的纵列而建立的经济数学模型,其经济含义是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投入,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的形成问题。列模型为:中间投入+增加值=总投入。数学表达式为:
xij+Nj=xj
农业直接消耗系数aij也称农业投入系数,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单位农业总产出所消耗的其他部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量,其数学表达式为:
aij=Xij/Xj(i,j=1,2,……n)
2. 农业中间投入占农业总产出的比重呈上升趋势。(1)1990-2000年全国农业中间投入直接消耗系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1990-1992年上升3.757%,1993-1995年上升13.072%,从中可以看出这两个阶段有明显的上升态势;1996-1997年上升0.0865%,1998-2000年上升4.728%,到2000年全国农业中间投入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421662,同1990年比提高22.972%,即生产1个单位的农业最终产品要直接投入0.421662个单位的其他产品或服务。(2)农业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导致中间消耗率上升。根据投入产出表数据可知,全国对机械制造业的直接消耗系数稳步上升(除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特殊情况外):1990年直接消耗系数为0.00029,1992年为0.0017320,1995年为0.0022685,
1997年对机械业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0006257,2000年为0.016038。(3)农业科技技术不断进步,科技含量不断增加,推动中间消耗率上升。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在制度性激励作用减弱的情况下,科技因素的激励作用不断增强,推动了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化肥、农药、良种、优良种植方法的推广使用是农业科技投入增加的重要表现。(4)生产积极性影响农业中间消耗。在新的农业政策环境和较好的市场环境下,农民从事农业的生产积极性较高,农业物质投入增加,推动了中间消耗系数上升。1993-1996年,国家连续4年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农产品价格涨幅达到91.6%,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物质服务投入迅速增加。
3. 农业增值率下降。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增值率经历了先略升、后大降,总体趋势是明显降低。1992年农业增值率为18.568%,1995年为123.904%,1997年为21.318%,2000年农业增值率为7.176%。1990-1995年是农业增值率大幅度上升的阶段,这主要得益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制度优化不仅促进生产,更提高效益,而且效益增长速度快于生产发展速度。1996-2000年是农业增值率下降阶段,由于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物化含量持续增加,农业供求形势出现逆转,使得农业投入产出的效益不断下降。
注释:
①影响力系数是指一个产业影响其他产业的程度。
②感应度系数是指受其他产业影响的程度。
参考文献:
[1]郭威,张平.投入产出法的最优化模型[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3,(2).
[2]张阿玲,李继峰.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分析[J].系统工程学报,2004,(6).
[3]中国农业部.2001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R].2001.
责任编辑:艾 岚
责任校对:华 菁
Analysis on the Input-output of the Increasement Factors of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u Yueliang
(School of E-business, Northeast Finance University, Dalian 116025, China)
Abstract: The agriculture issue is the big problem concern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public. The quickly increasement of agriculture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people recently. By using the input-output table, we can get conclusions that the connections in the agricultre and between the agriculture and other industrie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tight and the offect of the medium demand pushing the agricultur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trong.
Key words: agricultural output; input-output analysis; agriculture increasement rate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82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