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建设创业型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态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贺尊 肖强

  【摘要】 学术创业活动的盛行,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深入发展,产学研战略联盟的形成,高等教育发展环境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创业型大学的兴起与发展。建设创业型大学是高等教育系统对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三大传统功能的进一步拓展,而非替代,是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与时俱进、顺应变化而呈现的新态势。
  【关键词】 创业型大学 高等教育市场化 学术创业活动
  
  当今世界处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市场化构筑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全新挑战与机遇,大学不再拘于教学、科研与服务的传统功能,而是要看到它所有活动的核心――知识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知识本来就具有的创业性特点。大学如何凭它自己的力量积极开展创业活动,实现创业型大学的战略转型,是高等教育发展必须正视的新态势。
  一、学术创业活动是高校推动创业型大学建设的原始动力
  学术创业活动是大学为确保外部资金或扩大资源,通过开展涉及市场的和具有市场特点的竞争活动,来获得外部资金、捐赠基金、产学合作企业、教授的衍生公司中的学校投资,以及学生学杂费的行为。最常见的大学创业活动是通过知识产权的技术转让和教学科研人员的咨询服务来获得收入。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大众化―普及”的发展轨迹前进,政府提供的办学经费并未随学生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大学为了获得办学所需的资金,不得不像企业一样努力发掘出能转换成资金的创收项目。跨国公司看到了能让它们在市场中获得巨额利润的新知识、新发明,从而“更加热衷于将基于大学的研究商业化,大学将可以从商业化的研究中学到许多经验……至少在将学术知识商业化的过程中,学术的创业精神是一条通道,一条将大学的研究转化为公共产品与服务的通道。”可见,学术创业活动不仅为大学创造了一个新的“资金池”,而且更好地促进了科技进步与创新活动,为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创业型大学正是凭它拥有的最稀缺的、最有价值的学术资本和执着的创业精神,敢于冒风险、勇于创新。学术创业活动是高校推动创业型大学建设的原始动力。
  二、建设创业型大学是高校面向市场寻求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在校生规模的持续增加和知识爆炸性的增长,大学已处于需求超负荷的境地。政府作为高等教育经费的主要供给者越来越感受到资金的巨大压力,开始谋求控制高等教育的开支,不再无条件地满足大学的资金需求。这一政策变化导致一些大学运行经费的“捉襟见肘”。“幸好,政府在关闭了一扇门的时候,留了一个窗。政府开始允许大学向学生收取高额的学费,也可以转让科研成果”。基于这一背景,一些大学开始尝试创业活动,重视收益多且快的知识和技术的教学与开发,热衷于提供各种短期收费课程,谋划如何实现教学资源投入的最小化、收益的最大化,积极供给高收费的教育项目。一是诸多本科院校几乎都增设了学费高达万元以上的艺术类专业;二是积极创办独立学院,以获得名正言顺的额外的高学费收入;三是积极争取中外合资办学项目,为经费来源增添新的渠道。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即从高校系统中分离出的后勤人员直接成立公司进行创业活动),以及将科研经费纳入教师年度绩效考核指标,这正是大学创业精神在高等教育系统中最先的体现。显然,现在的大学在获取经费方式上转向市场手段之后,其竞争行为与企业如出一辙。种种迹象表明,那些在市场竞争中无法与学术研究型大学同台竞争的一些非重点大学,开始寻求高等教育服务的利基市场。它们的优势在于以企业化的运作方式寻求成为“有特色”的大学,主动在各种不同的特定背景中形成它们自己的特性,彰显办学自治权。大学的这些“创业者”特征,加快了它们向最自由、最自主的大学组织转型。可见,创业型大学的建设是高等教育机构面向市场寻求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建设创业型大学是高校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
  世界各国都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作为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政策手段。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坚持把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在政策导向方面,明确指出“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驱动作用,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大学作为创新精神和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地,必须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才能适应并促进知识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更好地履行服务和引领社会发展的职能。因此,建设创业型大学是为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而产生的一种组织理念与模式,是贯彻落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毋庸置疑,加快创业型大学的建设有助于高校突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从注重知识向更重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转变;有助于推进产学研战略联盟,加快大学科技创新成果及时、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产学研合作在诞生之初就天然地将政府、企业和大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见,建设创业型大学是高校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
  四、建设创业型大学是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新选择
  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创业型大学的建设同样受到了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等变化的环境趋势的直接影响。一是“推进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和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等学校适应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术发展紧密结合”的政策导向,为创业型大学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发展空间。二是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由精英层面向“工人、先富起来的人、民营企业家、高级白领、正在形成的中产阶级”转移。倘若仍然用计划经济手段来分配高等教育资源,很难满足不同阶层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偏好,加之需求信息的不充分很难做到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公开;反之,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来配置高等教育资源,既可以满足高等教育需求的多元化偏好,又可以兼顾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与效率。三是建设创业型大学是高等教育系统对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三大传统功能的进一步拓展,而非替代,是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与时俱进顺应变化的环境趋势而呈现的新理念、新形态。虽说创业型大学不是所有大学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性环境的最佳选择,但走创业型大学发展之路,不啻为高等教育发展阶段中可以尝试的一种新选择。
  综上所述,在当今社会,大学要面向世界、面向市场、面向未来,走出一条新的、较少依赖国家资金的变革道路,与时俱进,抓住机遇,锐意进取,才能成为21世纪“站得住脚”的大学。
  
  
  【参考文献】
  [1] 希拉・斯劳特、拉里・莱斯利:学术资本主义:政治、政策和创业型大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 Braunerhjelm,P.: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Social Norms,
  University Culture and Policies[J].Science and Policy,Vol.34,
  2007.
  [3] 伯顿・克拉克: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温正胞:大学创业与创业型大学的兴起[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胡婉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01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