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谢承恒

   贷款作为农村信用社的主要资产业务,是获取利润的主要途径,贷款的规模、结构和质量事关农村信用社经营得失和生存发展。因此,农村信用社的管理层在任何时候都要将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放在首要位置,从而在自身获得较好发展效益的同时更好地履行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
   一、 信贷风险是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主要风险
  作为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也面临资本风险、流动性风险(指金融机构由于现金支付能力不足,不能保证存款者提现需求)、信用风险(指借款者或者金融交易对象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完全履约致使金融机构遭受损失,信用风险是金融机构面临的首要风险,也是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重点)、赢利性风险(指金融机构经营亏损或赢利少于预期而带来的风险)、操作风险(指在金融机构内由于顾客、不足的内部控制、系统或控制失败以及不可控制的事件而造成意外损失的风险)、市场风险(指被用于交易或可交易资产的价值发生变化而导致损失的风险,包括利率、汇率等市场因素造成的价格波动)等诸多风险。在这些风险中,信用风险最为突出。
  由于贷款是农村信用社的主要资产业务,因此信用社面临的风险集中在信贷风险上。目前我国信用社的贷款主要是三农贷款,也有一些商业运作款项。信贷风险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存在特别的风险和成本。我国的农村经济,以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农户收入低且有明显季节性生产项目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比较大,贷款往往又缺乏必要的担保和抵押品,因而贷款风险高;而农户居住分散、贷款具有单笔规模小等特点决定了农村信贷的成本要高于城市工商信贷。二是存在着借贷的非生产性。由于农民的收入很低,在消费上难以满足自身需要,至今在借贷上仍有相当比例的用途是非生产性的。而商业性金融机构不愿意贷款给这些没有还款来源的项目。三是由于农村缺乏合适的抵押物。在中国,农民没有土地的所有权而只有使用权,因此土地还不能作为抵押物。而农民可以用来抵押的物品如四荒的承包权、房屋和农机具等,金融机构又因为其执行成本太高而不愿意接受这些抵押物。四是农村获取相关信息困难,金融机构无法掌握借款人充分的信息。比如贷款资金的运用、借款人的资金状况等等。金融部门获取和处理这类信息的成本很高,信息不对称使得农村贷款的申请、获得和使用过程中都存在着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
  二、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贷流程管理不足
  信贷管理流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贷前决策、贷中跟踪管理和贷后总结评价。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流程管理还很粗糙。
  贷前有三个环节:贷前调查、授信复查和贷审会讨论,这些是风险防范的关键防线。然而在实际业务运行过程中,这三个环节都存在较大问题。首先,由于信贷员出于自身利益,或者能力和素质不够等原因,使贷前调查的真实性得不到保证,所以第一道防线有时往往是形同虚设。其次,授信部门复查,又因为人员力量有限而显得十分薄弱。最后,现行的贷审会制度,无论其人员构成、职能设置还是审批程序,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另外,一些地方政府的干预也会使信用社承担本不应承担的风险。
  在贷中和贷后管理方面,“重贷轻管”一直是农信社的老大难问题。其一是现行的信贷管理制度在价值取向上“重效率而轻质量”,即偏重于贷款增长而忽视存量的管理。其二是信贷人员配置不合理、不科学,与贷款规模不相适应。其三是管理模式有待改革。现行的信贷管理模式是“谁调查、谁管理”,即贷款人员作为贷款的第一责任人,负责从贷前调查、贷中管理、贷后监控到贷款回收的全过程。这一管理模式固然有其科学的一面,比如给予了信贷人员较强的激励,但是也存在明显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它从某种程度使信用社放松了对信贷风险的警惕,过分相信信贷员会把好关。事实上,这种模式不但削弱了信用社事前防范、预警和管理信贷风险的能力,而且事后一旦出了问题,信贷员是无法真正“负责”的。
  2、贷款管理制度低效
  首先是制度设计上的低效。多数信用社都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制度不健全、不系统、不配套、不及时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来看,贷款业务中存在大量的控制盲点,一人承担不相容职务的现象相当普遍。如小额农贷,贷款员既做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又做贷款审批和贷后检查,使贷款人员失去了有效约束,极易诱发道德风险。其次是制度执行上的低效。内控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讲在嘴上,很多时候是为了装点门面或应付检查,贷款过程中违反国家方针政策、金融法规、内控制度的行为屡见不鲜。
  3、信贷人员素质不高
  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失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层信贷人员队伍素质不高。其一体现在业务知识和技能上。由于文化程度较低、知识结构缺陷和业务能力问题,不能正确分析和应对贷款风险。有的信贷员连企业的基础财务报表都不能阅读,对借款人假信息、假报表缺乏辨别和防范意识和能力,忽视对借款人背景等报表数据无法反映的因素的调查。其二是综合业务能力不强。其三是从业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精神和敬业精神。有些信贷员业务发展指导思想不端正,只顾个人眼前利益,不关心贷款潜在风险。
  4、信贷文化缺失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积聚的深层次原因,可以归结为信贷文化的缺陷。信贷文化是一个集信用社信贷业务发展、运行和管理理念的综合反映,体现在管理模式、风险控制、内控制度等各个方面。事实证明,单纯依靠规章约束或者未能脱离规章制度等硬约束因素的管理是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成效的。
  三、农村信用社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措施
  1、强化信贷流程管理,有效地防范信贷风险
  信贷流程管理是信贷管理的核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贷资产的经营风险存在于贷款发放的全过程。不严格执行信贷管理制度、忽视信贷流程管理、违规越权操作无疑是信贷资金运营中最大的风险。因此,要加强农村信用社的信贷管理工作,切实有效地防范信贷风险,必须从强化信贷流程管理抓起。
  2、完善制度体系,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内控制度
  信用社制度体系包括产权制度、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制度体系,设计是否优良,执行是否有效,对于信用社贷款风险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这里具体谈谈内控制度建设。信用社应树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控理念,通过内控环境、信息与沟通、监督、风险评估、控制活动等控制要素的健全和完善,建立起覆盖所有部门和环节、覆盖所有人员和岗位的内控机制,从而对信用社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监控,从源头上防范贷款风险。在具体操作层面上,要对现有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内控机制进行全面梳理,查遗补缺,充实完善,真正做到“一个业务品种,一套业务流程、一套规章制度”,并建立健全考核处罚制度,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使每项业务环节都纳入监控范围。
  3、提升信贷从业人员素质,强化全员风险防范意识
  首先要形成准入、退出机制,严把用人关。其次要形成定期培训、等级管理机制。要实施岗位资质认证体系,针对不同岗位制定一系列对应的岗位资质标准,对各级从业人员实行层级管理,对员工进行系统化层次化的教育培训,并淘汰认证不合格员工,从而打造一支适应手段创新、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要求的员工队伍,从根本上提升员工队伍素质。最后要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促使信贷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在积极营销、扩大贷款总量和覆盖面的基础上,注重控制风险,不断提高资产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信用社的管理者必须具有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对金融企业来讲,要以金融业务活动主体人为主要的监管对象,管理好了人,就控制了风险。信用社管理层要从观念上树立起科学发展观,并通过教育和引导,使全体员工树立贷款质量第一的观念,把信贷风险防范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做到人人关心风险、人人防范风险、事事考虑成本与效益,以提高整体风险防范与控制能力。
  4、提升企业信贷文化,培育健康的风险文化
  信用社信贷文化的核心是信贷价值观。信用社发放贷款,目的是获取赢利,这就是信贷价值,而信贷价值的获取是以控制风险为前提的。因此提升信贷文化是信用社防范化解信贷风险、取得进一步发展的有力保证。信贷文化的内涵在很大程度上是信贷人员、高级管理人员道德的回归。信贷风险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员工爱岗敬业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培养健康信贷文化的土壤,有着润物无声、功到自然成的效用。要将风险文化建设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范围,应尽快培育健康的风险文化,加大宣传的力度,积极创造和运用多种载体和形式,使全员知道总体风险控制目标。
  提升信贷文化还要求信用社要主动适应金融业改革开放的需要,明确自身市场定位,形成积极推进金融创新的氛围,不断开发出既能满足客户需要又能有效分散、控制、转移风险的贷款品种,增强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在支农方面要结合实际寻求,既能够实现政府政策意图又能够提高企业自身效益的有效途径。
  5、完善担保抵押制度
  实行贷款担保抵押,是弥补贷款风险的有效方法。农村信用社应少信用放贷,提高抵押、担保贷款比重,完善抵押、担保手续。对抵押贷款,要加强对抵押物的评估、管理、确保抵押物的有效性。尤其在办理财产抵押手续中,应认真核实抵押物的所有权及变现能力,依法签定抵押合同。这样农村信用社可占据追回同顺序债权的法律优先权,减少企业风险损失对其贷款债权产生的风险。
  信用社在提供担保贷款时,要重视担保公司的风险。由于目前国家对于担保公司的管理比较混乱,多头管理,担保公司良莠不齐,因此,信用社一定要对担保公司进行充分了解,否则会面临较大的风险。
  6、逐步建立并完善风险预警系统
  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除了在防范风险和降低风险方面提供有力措施外,还需要有风险预警系统,提供风险警情判断和风险原因诊断,能够分析、监测和预警金融机构内部经营风险,使信用社能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化解风险,切实提高整体的抗风险能力,实现风险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农信社运行风险预警系统要实现的功能目标主要包括:一是预警功能,即通过一系列的风险预警指标和指标的判断来实现风险的预警,包括衡量基层农信社的风险状况并评定风险等级;二是实时监控功能,通过对农信社各类风险指标和资金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对风险的变动情况做出风险评价;三是风险预测功能,根据对每一风险指标的计算和对历史变动情况的记录,预计未来风险的变化情况,并根据风险状况和监管要求的变动,不断对风险监测指标和风险评价标准做出调整。
  
  (责任编辑:张琼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12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