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尹蒂妮
【摘要】 商业银行经营表外化、国际化和资本证券化是目前国际金融业发展的三大趋势。为了适应国际金融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提高综合竞争力,发展表外业务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必然而现实的选择。本文首先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进行基本阐述,分析表外业务风险,描述我国表外业务发展现状,最后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提出看法。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表外业务 风险 多元化
近三十年来,整个国际金融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金融业竞争日益激烈,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自由化、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加强。面对动荡的国际金融环境,众多国外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堪称未来国际金融业三大发展趋势之一的表外业务飞速发展。随着我国经济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商业银行已经把表外业务定位于业务和利润的新增长点。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研究对促进银行业与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表外业务基本内容概述
巴塞尔委员会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定义为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根据商业银行在从事这些具体业务时承担的风险责任的不同分成狭义的表外业务和广义的表外业务两大类。狭义的表外业务包括或有债权/债务类表外业务,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表内资产或负债业务,其中一部分还有可能转变为银行的实有资产和实有负债,这类业务主要包括担保类、承诺类和金融衍生交易三种类型的表外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则除了包括狭义的表外业务还包括另一类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即银行提供金融服务收取手续费,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需求,这类业务主要包括信托与咨询服务、支付与结算、代理服务、与贷款有关的服务以及进口服务等。本文所说的表外业务主要指狭义的表外业务。狭义的表外业务主要包括担保类、承诺类和金融衍生交易三种类型。担保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对第三方承担责任的业务,包括担保(保函)、备用信用证、跟单信用证、承兑等。承诺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的信用业务,包括贷款承诺等。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头寸管理等需要而进行的货币和利率的远期、掉期、期权等衍生交易业务。
二、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重要性
随着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商业银行业务表外化趋势也日渐明显。面对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大举进入及其在表外业务方面的强大优势,本土的商业银行应力求在服务质量、观念转变等方面有重大突破,才能有效应对外部竞争。表外业务作为一种新的业务,涉及客户、同业等各个方面,其开发与拓展将成为各家银行在竞争中生存发展的新武器。
1、发展表外业务为商业银行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结构主要是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利差收入仍然是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存贷利差越来越小,利差获利空间不断缩小,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寻找新的利润突口。发展表外业务能够增加商业银行的收益,提高资产报酬率,还将带来大量的佣金和手续费收入。同时,商业银行还可以利用各种表外业务在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衍生金融工具市场上赚取高额利润。
2、发展表外业务可降低经营成本,增加经营利润。由于表外业务基本上无需运用或较少运用自由资本,而且还可以放慢资产增长速度,因此可以避免资本充足率的限制,无需为这类活动及其风险提取相应的准备金或一定水平的资本额,不用考虑存款保险费的问题,具有降低经营成本的功效,另商业银行在表外业务上可以轻装上阵,有更大的自由度。
3、发展表外业务实现商业银行经营多元化,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商业银行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市场优势、管理优势等资源优势,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与专注于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相比,多元化经营为银行管理者创造了一个协调管理不同业务的机会,能使银行提高工作效率,获取更高的投资报酬。
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
商业银行自诞生之初,风险就与之相伴。从某种意义上讲,商业银行就是“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以“经营风险”为其盈利的根本手段。作为银行业务的一种,表外业务在给商业银行带来可观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高风险,集中体现在股票、期货等高收益、高风险、交易高度集中、高杠杆作用的表外业务中,这些业务金额巨大,却不受资产规模限制,无须提高资本数额。由于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和系统性作用,即使起初是规模较小、金额不大的风险个案,也可能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巨大的亏损。概括而言,表外业务风险主要有以下类型。
1、信用风险。指表外业务服务对象违约,而是债权人遭受的风险。如担保业务中,被担保客户出现违约或资金断链等情况,无法履约时,导致银行承担赔偿责任,从而造成损失,发生信用风险。
2、市场风险。指由于市场利率、汇率变动导致的风险,也称价格风险。例如在远期、互换等衍生金融工具中,当利率、汇率等因素发生不利于银行的变动,就会使银行面临市场风险。在金融自由化、国家化、证券化的趋势下,利率、汇率变动带来的市场风险越来越大。
3、流动性风险。主要是指银行的表外金融工具不能以市场价格或接近市场价格迅速转让变现,而使银行面临资金头寸短缺或以低价转让资产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一方面,很多工具是为客户量身定做的,在市场难以定价或出售,流动性有限;另一方面,在市场发生危机时,人们都想转嫁风险,同时抛售金融工具,从而增加流动性风险。
4、操作风险。是指由于银行内部经营管理及法规制度不健全、出现违规操作而导致的风险。表外业务自由度大,形式多样,受限制较少,银行从事表外业务不像传统业务那样受到金融法规的严格限制,不受银行信贷规模和资金的制约,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加大了银行违规违约操作的风险。
上述风险是各类表外业务均可能面临的,但由于不同表外业务的服务对象、操作模式、市场环境等均不同,面临的风险侧重点有所不同。担保、承诺类业务面临的信用风险相对大一些,而与金融衍生类业务关系最为密切的风险是市场风险。
四、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现状
1、起步较晚,发展较慢。我国表外业务起步较晚,1979年10月中国银行才首次开发信托、租赁类表外业务。之后,我国商业银行不断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先后开发了保函、商业票据承兑与贴现、代客外汇买卖、代理发行债券、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贷款承诺、远期交易等表外业务,使得表外业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并且,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仍然以存、贷款业务为主,表外业务为辅,表外业务中起主导作用的还是那些筹资功能较强、日常操作简单的结算类和代理类业务,而高附加值、高智能及高费用的业务相对较少。另外,由于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受到诸多限制和约束,业务范围较窄,而导致创新能力较弱,产品也不够丰富。
2、近几年发展较快。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伴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影响,近年来我国表外业务发展日趋活跃,成为商业银行重点发展的对象,同时也加快了发展的步伐。同时,表外业务创新能力也在不断加强,信贷承诺和衍生金融工具大力发展,成为了商业银行新一轮竞争中的重要手段。以工商银行对外披露的数据看,2009年、2010年和2011年6月的信贷承诺分别为12396.87亿元、16491.57亿元及20349.11亿元,2011年较2009年增幅达64%;衍生金融工具分别为7452.99亿元、12444.23亿元和16262.86亿元,2011年较2009年增幅达118%。可以看出,表外业务近期从数量和规模上都有了较快的发展。同时,表外业务对商业银行的利润贡献度也逐步加大,仍然以工商银行的数据为例,2011年上半年担保及承诺业务收入达29.25亿元,同比增加14.07亿元,增幅达92.7%。
五、加快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建议
1、关注客户感受,树立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培育自己的金融品牌商业银行要赢得竞争的主动性,必须树立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从发展趋势看,国内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的主要利润来自高端客户,不会是普通居民。服务收费将主要发生于对高端客户的增值服务上,不会是简单的代收代付等业务。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实施差异化的服务,为客户度身定造。表外业务的客户主要以公司客户和机构投资者等大客户为主,个人客户相对较少,而这些客户对银行服务质量要求较高。因此研究他们的需要,满足需求格外重要。
2、打破传统经营理念,倡导多元化经营理念。现阶段,各商业银行虽然很明确需要树立多元化的经营管理理念,才能获得长足发展。但还未真正实施以表外业务为发展方向的多元化战略,并以此来改善财务收入结构,开辟新的收入来源,提高综合经营效益。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在努力扩大负债规模、不断盘活资产存量和优化资产增量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业务经营范围,实施多元化战略。表外业务具有鲜明的风险收益特征和资产负债业务的高度互补性,是商业银行实施业务多元化战略的必然选择。
3、完善表外业务制度,加强风险防范。商业银行在开发和发展表外业务时,必须坚持业务开拓与风险防范并重的原则,加强表外业务的风险控制。表外业务的风险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且较难预测和评估。商业银行必须加强表外业务的管理:一要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针对每一种表外业务的重要风险点,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和限制,对容易出现风险的环节进行重点防范,从基本制度上保证表外业务经营活动的安全性。务必实施可持续监控,提高监控人员素质,达到加强监控、防微杜渐、严防风险的效果;二要完善表外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加强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技术建设。建立风险的计算机控制系统,通过系统分析,向高级管理层和决策层提供市场的最新变化、最新技术和产品信息,分析市场趋势,决定资本额、止亏限额和流动性限额等;三要建立对客户的信用体系评估体系,重视对客户的信用分析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四要注意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增强对表外业务风险的敏感性和预见性,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的能力。
4、提高表外业务创新能力。目前,商业银行虽然把表外业务定位于业务和利润的新增长点,但在业务发展过程中,由于理论准备不足和实践经验的欠缺,导致表外业务层次较低,与外国银行差距还十分明显。表外业务创新既是商业银行突破传统约束寻求新的利润源泉的内在需求,也是居民金融消费需求不断变化,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要求。
5、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持力度。近年来,商业银行在创新表外业务上没有重点考虑人才投入,从而制约了表外业务的发展。表外业务是一个高技术、高智能业务,因此商业银行一定要大量培养和引进熟悉保证、承诺、理财、金融、财会、计算机和法律等方面的优秀人才,同时应面向社会、学校及其他金融机构等引进一些具备较高理论知识和丰富经验的专门人才,充实表外业务发展的人才队伍,促进表外业务的管理和发展。
金融服务全面化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大势所趋,随着个人财富的增加,客户普遍寻求更多样化、更个性化、更全面的银行服务。表外业务具有非常强的服务性,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利用其非资金资源优势为客户提供服务,既提供没有风险的中介性服务,又可从事具有较高风险的金融衍生交易,从而满足客户的全面需求。同时,表外业务作为一种新兴业务,既是商业银行利润的新增点,也是商业银行现代化和国际化得象征和标准,是高技术含量、高服务水平的代名词,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社会形象,也有助于国内银行与国际接轨。因此,大力发展表外业务对商业银行而言是趋势,也是必然。
【参考文献】
[1] 王冬明、程晓冬:浅谈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17).
[2] 熊鹏、王飞: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经济管理,2008(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65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