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田 红
【摘要】企业集团复杂的组织形式增加其进行风险管理的难度,而内部审计作为母公司对子公司实行财务控制的最全面的、最终的防线,参与风险管理已成为一种趋势,有助于保证企业集团整体利益的实现。本文在分析企业集团自身特点,及其内部审计特殊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内部审计在企业集团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企业集团 内部审计 风险管理
目前,我国企业集团所面临的国际与国内竞争压力与日俱增,管理与控制风险变得越来越重要,而通过内部审计对企业集团的风险管理进行评估与监督已成为保证其健康发展的有力约束机制。但我国现代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在理论与实践上都还不尽成熟,为实现企业集团的健康发展,加强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研究已成为现实需要。
一、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特殊性
由于企业集团法律关系复杂,有着较为复杂的产权结构,同时其经营方式多样化,经营地域跨度较大,势必导致其内部审计除具有一般组织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权威性等基本特征外,还在诸多方面具有特殊性。
1、战略性
企业集团复杂的多层次组织机构决定了其内部审计不再仅仅为企业集团本身及其分支机构进行审计服务,更应具有战略性,对控股企业、参股企业和关联企业进行审计,能够评价整个企业集团的经济效益和管理状况。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既要满足外部管治的要求,又要满足强化管控和风险管理的客观需要;既要对公司相关权力机构负责,又要对上级公司负责;既要做到查错防弊,又要能够及时发现企业集团内部潜在的财务风险和经营管理弊端,为管理当局提供有利的决策信息,更好地为企业集团的管控和战略目标服务,促进集团总体战略的执行。
2、综合性
现代企业集团往往实行多元化发展战略,经营范围横跨多个行业,因此,其内审部门已不再是单一的财务审计部门,而是一个综合的审计和管理部门,要对整个企业集团业务活动的各环节和各方面进行审计。同时,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已超越了单纯的财务审计、业务审计层面,不仅要检查和发现舞弊,还要评价企业业务过程和内部控制是否合理,已成为一项综合性工作。
3、层级性
企业集团往往经营范围广,组织结构复杂,快速反应能力差,这客观上使得其内审具有层级性,既要保证对集团总部和各分子公司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监控,还要实现对本级企业及下级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监督,并保证上下级内部审计机构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协调。
4、扩展性
与单个企业相比,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范围和内容有所扩展,需要加强对合并会计报表的审计,以了解企业集团整体资产负债损益情况;需要加强对内部交易的审计,以规范母公司与所属子公司及子公司之间发生的交易行为,保证集团整体利益的顺利实现。
二、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是新形势下企业集团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要,有助于通过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的效果。
1、有助于增强母公司的约束力
内部审计有助于帮助组织健全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实现价值增值。针对企业集团内各层次企业众多,分布面广的特点,通过内部审计加强企业集团财务监控和约束,可增强母公司的约束力,保证集团整体利益的实现。
2、内部审计是强化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的一个职能部门,具有独立评估和监督的特殊职能,可以对风险管理的整个流程进行评估和监控,有利于从组织目标的角度来评估与改善风险,为专业风险管理部门或专职风险管理人员提供咨询与保证服务,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3、有助于减少代理风险
内部审计是沟通委托代理关系中各个相关主体的重要工具,影响和制约着公司治理结构中其他制度安排效用的高低,有助于加强总经理与各成员公司之间、各成员公司内部各经营经理层之间的信息对称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代理风险,降低内部代理成本,保证受托责任有效履行的经济监督制度,促进集团总体战略和长远目标的实现。
4、有助于完善企业集团治理结构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一种有效形式,可以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测试评价,指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上的缺陷、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偏差,是进一步完善企业集团治理结构的保证。
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使其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1、未将内部审计真正纳入治理结构
由于企业集团现有的绩效约束机制缺乏对公司内部人的有效制衡与监督,对经理层的监督作用弱化,且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对公司经济活动的监督不明显,使得内部审计未能真正纳入到企业集团治理框架中,未赋予其应有的地位,影响了内审作用的正常发挥。
2、审计机构不健全,独立性较差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机构设置较混乱,使其无法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在法律法规上没有明确规定内审机构在企业集团中的地位,使其极易受到各种外来因素的干扰;部分企业集团仅在母公司设置了内审机构,忽视了作为独立法人的全资和控股子公司;部分企业集团的内审部门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一般只能审计其下属的二级企业,不能对同级的财务部门及其他管理部门进行审计;在隶属关系上极不统一,既有对财务副总负责的,也有对总经理负责的,还有受监事会和董事会领导的,大大削减了其权威性。
3、内部审计尚未职业化,人员素质、知识结构不合理
大部分企业集团的内审人员是从集团内部产生的,大都是财会人员出身,缺乏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与经验,相对较低的业务知识、专业水平及风险意识的欠缺使其难以做出适当的专业判断,无法适应企业集团迅速发展的现实需要。同时,由于很多内审人员在企业集团中的地位较低,较难得到进一步提升的机会,尚未形成职业化,因此流动性较大,使内部审计工作缺乏连续性。
4、审计工作程序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
我国很多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工作程序还很不完善,大部分仅限于进行有关财务指标的分析评价,对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督工作重视不够,对内部控制系统和经营管理活动的评审开展较少,无法为经营者提供必要的风险防范和决策信息,未能充分发挥内审的建设作用。同时,由于大多数内审人员是从会计岗位转来的,习惯于只从凭证到账面查找问题,提出的建议缺乏现实性和可行性,导致内审的执行力度不足。
四、完善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对策
1、将内部审计真正纳入企业集团的风险管理
内部审计部门应积极运用一定方法进行风险管理,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了解风险信息,主动控制并排解风险。
(1)转变内部审计目标定位
内部审计目标的多元化有助于促进审计理念的转变,因此,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应将目标定位转向治理审计,将内审真正纳入企业集团的治理结构,将监督融于风险管理之中,通过帮企业确定正确的发展战略,猜测和控制企业风险,保证企业有效利用现有经济资源,使其在履行监督职能的同时提升企业价值。
(2)改进内部审计工作方式
企业集团应加强计算机技术和风险分析方法在内审中的运用,重视内部审计的实效性和规范化,加强对审计意见执行情况的后续跟踪和调查,以适应形势多变的企业集团工作,确保审计意见得到贯彻落实。
(3)转换内部审计职能,将企业集团风险管理纳入内部审计程序
内部审计部门应重视事前和事中控制审计,通过事先对企业集团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归集、分类、识别、评估,并充分发挥其管理审计职能,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促使管理层及时采取防范、纠正措施,将内部审计工作有机地融入企业集团风险管理过程中。
(4)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系统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部门应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系统,从风险发生可能性和影响两方面对风险进行评估、计算出风险值,并根据企业的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确定预警线,坚持不懈地做好风险监控工作,对可能的风险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评估,并制定配套措施。
(5)重视内部审计的成果
内部审计部门应强化对内审决定和意见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确保内审意见的可操作性,并促使管理层充分利用好内审成果,从根本上改善集团的风险管理。
2、完善内部审计治理模式,重新构架内部审计机构
由于企业集团业务的复杂性,其内部审计应具有更高的独立性,因此,企业集团应根据自身组织特点灵活选择内审治理模式。为改变内部审计的隶属模式,企业集团可通过在公司集团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在具法人资格的成员企业监事会下设立各自的审计委员会,并使其受集团公司审计委员会的领导;在各企业的审计委员会下设立审计部,形成分层次的内审组织结构,对各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监督和控制。企业集团也可要求其下属不具法人资格的分公司接受集团审计委员会的直接监督,或向其派出专职审计人员或设立审计派出机构,对其进行日常审计监督。
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推动内部审计职业化
企业集团应提高内审人员在组织中的地位,保证其薪酬和晋升不再由经营者决定,并尽快优化内审人员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复合型专业队伍。
4、健全内审工作程序,加大执行力度
企业集团应建立起一整套事前预防、事中监督和事后审计相结合的全程监控的内审工作程序,促使审计测试、评估、分析工作的日趋规范和完善;通过对企业集团经营治理活动、财务会计活动和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审计,实现企业集团的价值增值。企业集团应为内审机构配置掌握企业管理知识、综合分析能力、现代内审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审计人员,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更好地完成日益复杂的审计任务。
5、发挥总公司内部审计的统筹作用
企业集团应将其各组成公司的内部审计有机组合起来,充分发挥总公司内审部门的统筹作用,加强对各组成公司审计业务的指导与协调,避免结构性矛盾与冲突,最大限度的发挥集团内部审计的作用,满足企业集团发展的需要。
内部审计在企业集团治理结构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集团通过将内审工作融入到其风险管理中,有助于增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其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肖京正:当前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辽宁经济,2008(2).
[2] 杨景莉、陈立伟: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对审计实务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4).
[3] 杨帆:浅谈现代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难点及防范对策[J].海峡科学,2007(2).
[4] 王建坤:新形势下企业集团内审职能的转换[J].冶金财会,2008(10).
[5] 马立占:探讨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特殊性[J].会计师,200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80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