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完善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德林

  一、内部审计的定义和性质
  
  (一)内部审计的定义
  2003 年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对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该定义表明内部审计不仅涵盖财务审计,也包括管理审计,不仅考虑监督职能,更强调通过评价而促进经营管理活动效率效果的提高。定义所包含的内容大致与国际内部审计定义中的保证性服务相当。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两者在发展水平上存在差异,国际内部审计正在从管理审计向着提高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方向发展,而我国内部审计则处于从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的方向发展。目前我国少数内部审计发展水平较高的企业,也开展咨询性服务,以实现为组织增加价值的目标。应该说,咨询性服务是我国内部审计未来发展的方向。
  内部审计是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在单位内部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和配备专职的审计人员,根据有关法规、制度,采取一定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对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各项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检查和评价,提出报告并作出建议,协助企业组织改进管理实现其目标的一种服务活动。
  (二)内部审计的本质
  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产生内部审计的直接原因。两权的分离导致了受托经济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委托人将其财产托付给受托人并赋予其相应的行为指令、报酬和权力;受托人接受委托并对其承担特定的经济责任。由于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并且委托人可能由于专业知识、距离等原因无法全面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信息,导致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委托人为了监督受托人是否认真履行了受托责任,确定受托人提交的报告是否真实,就需要聘请第三方对受托人的受托责任履行状况进行验证,于是就产生了审计
  随着历史的发展,组织形式日趋复杂化、规模化和多层化,为了实现企业整体受托责任的经营目标,保持稳定的企业收益,就必须赋予各层次管理人员以一定的责任和权限,从而使受托责任多元化,受托责任也由受托财务责任发展到受托管理责任。现代内部审计实质上包含了两个层次的经济控制,一是公司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公司高级管理层的控制,二是公司高级管理层对各级业务管理层的控制。两个层次控制的最终目标都体现在对利益相关者群体的受托责任更有效的履行上。
  
  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审组织具有很强的依附性
  企业的内审机构是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是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的。其人员配置、职务升迁、工作地位及经济待遇等都由本单位领导决定,与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相比,独立性不够。同时,由于内部审计人员与企业存在息息相关的经济利益关系,因此,很难保证内审的客观公正。
  (二)内部审计的范围狭窄
  我国现行的内部审计范围狭窄,包括时间上以及空间上的范围。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及生产经营的监督上,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凭证及相关资料,其工作主要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例如,当对某一销售收入进行审计时,往往审核其合同金额与客户付款金额是否相同,所附票据是否齐全,而不管其价格是否合理,认为那是经营部门的事,与财务无关;再如对投资项目的审计中,往往是审核投资协议是否完整,企业是否根据投资比例在相应的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收益按照权益法或成本法进行了准确的会计核算。
  (三)内审工作手段落后,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标准
  从审计手段上来看,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仍未摆脱一支笔、一个计算器、几张纸的现象,对最新科学技术的消化吸收、使用严重滞后。遇到被审单位使用计算机会计处理程序时,只得要求被审计对象提供书面会计资料,不仅严重影响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和工作形象,而且也影响到审计工作质量。另外,内部审计工作虽已开展近20年,但内部审计仍处在制定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的层面上,对内部审计工作中急需的内部审计工作实务标准、工作规范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工作迟迟没有结果,而且在理论研究上也明显落后于同时期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工作一个人一个样,一个企业一个样,没有规范标准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向深度和广度进军。
  (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中多数来自于企业财会部门,这部分人虽然基本上有大专以上学历,但专业知识面窄,不具备现代内部审计所要求的知识结构;还有部分内部审计人员是因为老、弱、病或其他原因而被安置到这个部门,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不少人既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又缺乏足够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这种“审计部门是个筐,什么样人都能装”的用人格局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队伍的战斗力。
  (五)内部审计的信息技术建设与时代的发展不相称
  许多单位的财务部门已实现会计电算化,而内部审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很好的通用或专用审计软件,审计技术和方法基本上以手工为主。由于审计手段落后,加之人手少,工作任务又重,审计人员往往不堪重负,造成工作上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而且,随着会计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的输入、处理和最后的结果大多以数据文件的形式存储于磁性介质上。要对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合法性进行评价,必须对数据库文件进行审计。由于存储在电磁介质上的数据文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不运用专门的审计软件来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是无法工作的。
  
  三、完善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议
  
  (一)转换经营观念,科学定位内部审计的职能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内部审计对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盈利水平具有促进作用。不能把内部审计工作看作一项应付上级检查或企业达标升级的摆设,应切实重视和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强化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使内部审计工作不仅能及时、准确地向管理当局报告有关查错防弊和资产保护信息,还有利于健全内部控制体系,针对管理和控制的缺陷,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措施,协助管理人员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各项活动,合理使用资源,以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经营风险。
  (二)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增强审计规范性
  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范体系,以规范的审计制度约束审计行为,控制审计质量。在实际工作中要着力在完善审计工作程序上下功夫,加强对审计计划的策划,对事前、事中、事后的审计要环环相扣,有头有尾,一以贯之。同时,要尽快规范一套全国统一执行的审计指标体系,改变以往各地区、各部门的审计各搞各的,标准不一,口径不同等弊端。要加强对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敦促他们自觉遵守国家审计准则,提高内审工作程序的规范性。
  (三)拓宽内部审计领域,实现内审工作内容的突破
  内部审计在单位负责人领导下履行其职能,为加强经济管理当好领导的参谋。其审查的范围,从空间上看,既可以是内部财务审计,又可以是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和其他方面的审计;从时间上看,既可以是事后审计,也可以是事前及事中审计。审计工作既可以是防护性的,也可以是建设服务性的。
  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建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既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又为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机。内部审计不仅要实现观念上的突破,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内审工作上的突破。国家与企业经济责任关系的转变、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和面临市场环境的变化客观上要求内部审计拓展审计领域,实现工作创新。内部审计要充分利用情况熟、信息灵、可以经常性地开展审计工作的优势,发挥内部审计的独特作用,把工作重点切实转移到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的目标上来。
  (四)加强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加强内审人员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随着内部审计由财务领域向经营和管理领域延伸,审计机构在人员组成上也应该实现多元化,不仅要有懂财务与审计的人员,而且要适当选择一些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的人员充实内部审计队伍。面对现代内部审计工作的新要求,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必须通过接受培训和教育来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有关部门应通过绩效考核、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等形式,为内部审计人员创造学习、进修及深造的机会,以便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使之适应高层次审计工作的需要。在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上,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从业门槛;(2)优化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结构;(3)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五)实施内部审计营销的战略
  内部审计需要更多的理解与支持,良好的审计环境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提。当内部审计意识未融入企业时,内部审计的效用就无法彰显。企业上下应该对内部审计的职能达成较为类似的理解,否则容易形成误解,认为内部审计是实现经营目标的绊脚石,这种观念会导致不能充分利用审计服务,忽视审计建议。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最根本的要素应包括3个方面,一是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二是员工的拥护与关注,三是被审计单位的理解与配合。内部审计有必要从组织的利益出发,预期内部审计服务的潜在客户的需求,借助营销手段,形成融洽的内部审计环境。内部审计的营销方式不能以自我服务为中心,而必须从企业的利益出发。跟其它的产品或服务一样,内部审计应以贴近客户为根本,使客户满意为动力。内部审计应当设计并执行内部审计营销策略,这些策略包括了解客户对内部审计的看法、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营销、对普通管理层和对全体人员营销等。
  (作者单位:平煤集团审计处)
  (责任编辑:文 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557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