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集群持续竞争优势的集群社会资本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国亭

  [摘要]近年来,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地方经济的主要支柱。但由于集群社会资本薄弱,企业间信誉缺失、恶性竞争、效率低下,严重制约着集群的持续发展。为构建集群的持续竞争优势,发展集群社会资本应当强化企业自身信厢与声誉,加强成员间沟通与合作,推动集群内中介机构建设,从集群内部增加社会资本积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促进集群内外企业间互动学习,增加系统开放度;加强政府诚信建设,营造良好的集群关系网络;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与集群关系规范等。
  [关键词]产业集群;持续竞争优势;社会资本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09)06-0073-04
  
  我国产业集群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已经成为许多地方经济的主要支柱。但是从集群社会资本角度来看,集群社会资本薄弱,企业间信誉缺失、恶性竞争、效率低下。国内的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当前我国产业集群社会资本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集群内企业等组织没有或者缺乏对社会资本进行投资的意识,不注重对社会资本的积累和保护;集群内部缺乏有利于信任的社会文化氛围,信任缺失,企业之间分工合作网络微弱;企业没有或者很少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和履行应有的社会功能,缺少积累社会资本的良好途径;集群组织的规范和制度(结构型社会资本)不完善、不成熟、不健全,集群内企业的行为和契约缺乏硬性约束;集群内部信用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另外,集群社会资本锁定影响集群发展的情况也值得高度重视。因此,只有加强集群关系的积累、提高集群信任水平,同时加大集群与外界的联系,克服集群社会资本的封闭性和保守性,不断引入新的知识、资源和人才,培育基于网络、信任、互惠、规范、制度、开放的现代集群社会资本,才能更好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参与国际竞争,集群才能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一、集群内部建设与社会资本积累
  
  产业集群社会资本的增加,首先来自于集群内部,来自于集群内企业社会资本的积累,企业间增加交流合作与信任上升,以及中介机构的推动。
  (一)企业自身信用与声誉强化
  集群社会资本的首要标志是信任。在产业集群内,企业集聚与整合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信任的建立与强化,而集群信任的基础是每个企业的信用与道德水准。如果集群内每个企业自己实施诚信理性行为,有良好的信用与声誉,在这样一个充满信用的宽松环境中,集聚在一起的企业在集群组织内培育共同意识、互惠的规范和信合的信念,其结果是产业集群信用体系的建立,企业与产业集群组织得到同步发展。
    
  通过博弈论方法可以证明,只要在存在足够的重复博弈次数约束条件下,采取合作避免机会主义败德行为就是理性的选择,因而交易双方就会采取信任态度。因而重视自身信用形象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必须选择。而现实中我国许多集群内企业信誉水平比较低,只看重短期利益,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欺骗股民、供应商、顾客、银行和政府等现象极为普遍。在集群内部,这种损人利己的竞争方式不仅无助于企业营利,反而会破坏集群形象,影响集群整体的利益,不利于集群社会资本的积累。因此集群企业不仅要重合同守信用,还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功能,通过多参与公益性的社会活动,承担社会责任来积累社会资本。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并不仅仅意味着企业为社会无私付出,也意味着企业品牌和形象的快速传播和扩散,使企业的社会资本根植于广大消费者与企业心目中。这种难于估价的“商誉”对于企业的长久发展意义重大。商誉越高的企业,越容易获得集群内其他企业的信任。
  (二)加强成员间沟通与合作
  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是集群成员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先决条件。随着集群的扩大,集群成员企业会逐渐增多,有些成员可能来自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知识和社会背景,在合作过程中很容易产生防卫心理和机会主义倾向而减少了交易行为,不利于在集群内更好地开展交流合作。这就需要建立良好的信息网络,保持信息沟通渠道的通畅,以多方式、多层面加强成员间的沟通与交流,使成员间能及时充分地进行信息共享与传递,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只要各方长期关注沟通的改善,关注高级管理层的合作以及随之确立的个人关系,成员间的相互信任会日益增强,从而可以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发展竞争合作关系,提高集群效率,集群社会资本也会随之增加。
  (三)推动集群内中介机构建设
  在一些成功的产业集群内部都有非常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可以收集、加工和传输信息,并提供企业家交流交往的场所和空间,因而对于集群社会资本的积累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集群中介机构如行业协会等可以促进企业间合作,规范集群企业的行为,对违反规则不守信用的企业予以惩罚,从而提高集群信任度。征信公司可以把集群内企业和个人的有关信用、商业信誉及道德品质等综合信息聚集起来,形成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档案以备查询,从而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使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损,从而促使整个集群内的企业和个人诚实守信。集群中介机构要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执业原则,公正办事,不轻信不完整的证据,不提供虚假信息,坚决不能出具虚假的报告,不做假账,讲究职业道德,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另外,为资金流动服务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劳动力流动服务的人才交流中心,为加强同业人员交流合作而成立的行业协会、俱乐部,以及法律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其他中介服务机构也是增加集群社会资本所必须的。
  
  二、系统开放与外部资源接入
  
  在经济全球化竞争的今天,世界上任何一个集群都不可能做到知识、资源上的自给自足,都需要加强与集群外的企业与机构的联系,不断更新所掌握的知识。Ernst and Kim(2002)将全球生产网络应用于产业集群研究,认为地方产业集群的发展动力,在于集群是否能与全球生产网络有效连结。这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集群企业努力整合当地资源与资产,使之符合全球生产体系运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全球生产网络本身通过知识的散布加强地方能力的形成。传统集群社会资本久而久之会使集群成为封闭的自我循环系统而衰败,因此集群要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必须建设开放型现代社会资本,如表1所示。
  要建立开放型的集群社会资本,关键在于:
  (一)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我国集群内大多数企业是土生土长发展起来的家族企业,本身对外排斥性很强。要建设开放型网络,首先需要通过宣传与教育提高集群内企业家的现代经营意识和人才意识,鼓励家庭式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尽快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多启用外来人才甚至是高级主管,用社会资本稀释家族资本,严格执行会计制度、财务报表制度,增加家族企业运营的透明度,增强外部对集群内企业的信任。
  (二)融入全球生产网络
  全球化加快了国际范围内的资金、知识技术等流动资源的高效率配置,受其影响,各区域也不断拓

展与区外特别是国外的交流与合作,增加进出口。产业集群中的企业能否嵌入全球生产网络,是决定集群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跨国公司越来越重视与东道国国内的企业进行合作,也倾向于在当地结成各种形式的网络,如产业网络和社会网络等。跨国公司会利用这些网络的作用,不断扩大寻找合作伙伴的范围,提高利用本地供应商的效率,来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立足本地不断扩大东道国其他区域甚至邻国的市场。集群企业应该利用这个机会主动与国内外跨国公司合作而融入全球价值链,积极与国际一流企业组建生产联盟或技术联盟,从而获得丰富的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技术信息,不断扩大市场范围,成为国际生产链条的重要组成环节,为在价值链的攀升打好基础。
  (三)促进集群内外企业间互动学习
  产业集群内厂商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各种自发性的机会,而与集群外的连结则为集群引入了不同文化制度环境间发展的各种信息,这对于集群的技术创新、产品发展与知识演化具有重要的作用。集群内部的互动与全球性连结应当是一种相互强化的关系,集群中的企业需要同时进行地方交流与透过全球生产网络来获取知识并加以学习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吉伯勒和威尔金森认为,集群中企业长期内部学习可能会导致集群技术轨道锁定,向外部知识源学习对于提高集群的持续竞争优势就非常必要。Owen-Smith和Powell也在其研究中提出“管道”来解释远距离互动的途径,他认为虽然区域网络内的知识外溢相对于跨界的知识外溢更有效率,但并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通过对生物科技集群的案例研究,他们指出新知识的产生并不只是从地方或区域互动中产生,也必须透过区域之间或是国际连结上的策略伙伴关系来获得。Bathelt等(Bathelt。Malmberg,Maskell,2004)从知识创造的角度研究产业集群,认为过去大量研究过分片面地强调了本地互动学习的重要性,认为无论是隐性知识还是编码化的显性知识的交流,都是既可以在地方上,也可以在全球远距离进行。集群中企业嵌入全球化的学习网络,对突破社会资本带来的锁定效应,提升企业和集群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必须注意的问题是,虽然集群网络的开放、与外部联系的增强可能促进集群的创新与发展,但是如果集群过多地依赖外部联系而轻视发展本地联系会导致本地集群内部成员的分化,影响成员对集群共同发展目标的认同,减少了集群的统一性,弱化了集群社会资本,使本地企业失去进行彼此交流与互动的动力,集群本地化网络日趋消亡,集群失去了吸引力,本地企业大量外迁,必然造成本地产业集群的“空洞化”,最终会导致集群的消失。因此,应当构建一种集群社会资本的本地化与全球化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平衡开放的网络系统,在这个网络系统中,本地企业通过全球性联系所获得的信息可以通过本地化网络传递给集群中的其他企业,使得集群与外部远距离知识体的联系渠道越发达,本地化网络就越能给集群本地企业带来新的、有价值的信息,使整个集群企业都获益,从而使得集群内部联系更加紧密。
  
  三、政府诚信示范与集群关系网络营造
  
  (一)加强政府诚信建设
  政府作为市场交易博弈机制的制定者,同时又是参与者,在全社会信任网络体系中处于中心与基础地位。对于集群而言,政府诚信是整个集群信任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只有政府拥有足够的权威来维护诚信,才能为诚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制度保障,而且政府本身就是信任体系建立的推动者,政府如果带头遵守诚信,就会带来良好的示范效应,相反,如果政府不讲诚信,其他主体也会效仿,就容易造成失信的恶性传导,削弱社会资本。所以要建立集群的信任机制,就必须大力建设政府诚信。
  加强政府诚信建设的关键,在于政府机关改善工作作风,出台的政策措施坚持落实到位,以诚信办事、诚信服务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要提高政府官员的整体素质,增强服务意识、科技文化素质、运用现代化手段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组建信用平台,逐步建立信用记录、信用征集、信用评估、信用保险、信用咨询等一系列社会化服务机制,让政府及各行各业自觉接受社会的广泛监督。对集群企业进行服务的行业主管部门和执法部门,还要推广公示制和问责制,以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责任感。特别是容易出现问题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节,要把明确权限和责任、强化监督作为诚信建设的重点,设立热线电话、投诉电话,建立畅通的联系集道,认真受理举报投诉。对不守信用的干部不能提拔重用,对弄虚作假的干部要严肃处理。追究失信官员的行政责任。提倡勤政为民、廉洁奉公、高效务实的政府诚信文化,为集群企业办好事、多办实事、不搞形式主义、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不浮夸不虚报,树立“纳税人”意识,淡化“官本位”思想。
  (二)营造良好的集群关系网络
  政府在为集群发展提供各种支撑性的基础设施外,还需要为产业集群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的关系网络,积极参与集群“织网”过程。
  首先,政府应有针对性地增加集群内竞争性企业、上下游产品链企业的相对集中分布,使生产同一种产品及其某一工序的企业在地理上相对集中,形成空间上的合理布局,为形成小规模经济关系网络创造外在条件。
  其次,政府可以利用多种方式促进企业间的分工合作关系。如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鼓励集群内大企业将非核心的生产制造环节甚至产品设计、售后服务等外包出去,核心企业只需保留与经营人才、商誉和技术秘密等有关的核心资源来强化竞争优势;引导大型企业围绕自身的核心资源开展技术改造项目和扩张规模,而将一般的零部件及半成品通过集群内专业化协作网层层扩散到小企业中去,形成大中小企业在集群内密切的分工协作生产体系。
  第三,政府可以通过开展会议、组织论坛、平台对话、政策培训等活动,为企业家之间建立经济和社会关系牵线搭桥,促进各种服务性社会组织的建立等等,提高企业间合作的效率,促使集群内企业之间形成竞争与合作关系,
  
  四、法律制度建设与集群关系规范
  
  法制机制在集群社会资本建立的全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影响,是企业间信任产生的重要外部条件和冲突解决机制。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North,1990)和曼瑟尔・奥尔森(Maneur Olson,1965)都指出,社会资本应建立最正式的制度关系和制度结构。产业集群社会资本演化路径是逐步由认知型社会资本发展到结构型社会资本,由非正式制度发展到正式制度,由传统社会资本发展到现代社会资本。成熟的产业集群组织必须建立于规范型的、契约型的社会资本基础之上。我国现阶段集群中偏向于家系型信任与关系型信任所体现出的低信任水平其原因是交往与社会参与的缺乏及关系规范机制的不发达。产业集群组织的规范和制度来自内生和外生。内生的规范和制度来源于产业集群组织内企业的共同行为衍生出来的集体行为规范,如企业联合会章程、民营企业家章程等,是在组织内部企业之间相互认可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外生的制度和规范来源于社会公共部门的制度供给,主要是为促进集群组织发展而提供的法律法规与制度。法律可以创造出有原则的、不可随意变更的、甚至有些绝对化的非交换性信任,这对市场交换行为者的判断和选择极其重要。法律制度可以对个人行为实施控制,使之为不守信的行为付出高昂的代价,使人们选择重视并尽力维护自己的声誉,从而扩展了集群的合作空间。法治超越了个别交涉、互惠以及契约,从而加强了对未来的预期以及社会关系的确定性而使社会资本增加积累。所以要进一步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发挥其在建立集群健康的信任机制中的主导地位。法制化的程度提高了,集群信任机制就有了规范性保障,使非正式制度的集群社会资本向制度性集群社会资本转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580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