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调整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的识别与选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善粜 王益君
摘要:笔者以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为视角,确定现代产业集群的选择基准。在此基础上构建产业集群选择的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因子分析法,以西安市制造业为例分析各个产业集群的效果,最终筛选出该区域优势产业集群为:以汽车制造和航空航天器制造为主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以中药材和化学药品为主的医药制造业产业集群;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业集群。
关键词:经济结构调整;区域产业集群;识别与选择
中国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11)03-0048-05
一、引言
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是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研究的重点。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率先提出产业集群(Industfial Cluster)的概念(Porter,1990),后在《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一文中系统地提出产业集群理论,他认为产业集群是在特定生产、服务领域中,一组在地理上靠近,具有共生、合作关系的企业和机构的经济聚集现象。之后的Harrison(1992),Pyke(1992),Jacobs(1996)等将产业集群理论进一步完善。产业集群的形成对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区域竞争力作用很大,波特通过对10个工业化国家的考察发现,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在经济结构调整时期集群化更加明显。我国著名学者王辑慈(2001)、沈玉芳等(2002)、安虎森等(2003)等也认为,产业集群是从低级到高级,从企业个体到一般集聚,具有地域性、专业性、网络性、根植性特征,最终表现出区域核心竞争力。因此说,一个优势产业集群,应该在整个产业结构中处于主体性战略地位,具有空间聚集趋势、规模优势、专业化和竞争力,代表着该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方向,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起着巨大导向作用的产业有机结合体。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大变革、大调整为我国“调结构”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作为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调结构”将是“十二五”计划的重点。从归属范畴来看,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而产业集群的识别与选择则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科学、合理地识别与选择区域产业集群,对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的结构安排,首先以后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对产业集群化的要求人手,提出产业集群识别与选择的基准。在此基础上,比较国内外产业集群识别的方法,确定以因子分析法为基础,在选择基准指导下构建统计指标。然后以西安市制造业为例,识别、筛选出优势产业集群,最后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为视角,构建产业集群识别与选择的基准,避免了产业集群选择的笼统性和片面性。本文对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构思和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意义。
二、经济结构调整对产业集群化的要求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我国经济就已经面临巨大的结构调整压力。当时由于外需仍然强劲,在路径依赖情况下以外需为导向的、以低劳动力与资源价格成本的低附加值、高耗能产业的扩张经久不衰,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引发的全球经济的深度调整使这些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既是应对后金融危机时期经济低迷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健康长远发展的要求。
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技术结构、经济类型结构等等,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重要方面,产业集群的识别与选择则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根据目前全球经济发展态势以及中国经济转型现状,经济结构调整对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在发展效果上要有持续的集群竞争力。集群竞争力主要包括三方面:(1)规模优势。反映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和基础,具有规模优势的产业集群,产业链扩张的边际成本才会降低,产能提升才有保障。(2)区位聚集和关联优势。产业要达到集群效果,外在上要有地理上的聚集优势,使得基础设施等资源达到共享,更重要的是内涵上要有密切的产业关联,这种关联可以是产业链的横向联系也可以是纵向联系,在竞争与合作机制下使各产业相互激励和带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3)需求增长优势。反映产业集群产品的市场需求前景和发展速度,只有持续的市场需求,才有源源不断的拉动力,整个集群内产业的盈利速度和产品销量才会稳定增长。
二是在发展方式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要不断加大。科技进步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因素,也是推动产业集群高效化最根本的力量。要摆脱以往低成本扩张以量取胜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取之于较高附加值的以质取胜的集约式发展道路,就必须把科技作为极其重要的生产要素,做好产、学、研、用的高效转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三是发展模式上要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当前气候异常和环境污染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不可再生资源、能源的过度开采以及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耗的高碳化是产生生态危机的重要原因,通过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低碳经济是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
四是区位选择上要符合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主体功能区是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因素,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的一种空间单元。产业集群具有区位上的规模扩张性,而且集群一旦形成就难以移植。因此集群的前期萌芽,一定要考虑地域所属主体功能区范围,认清区位发展边界,避免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自然生态、资源承载能力等因素的制约。
五是产业内容上要符合国家产业振兴规划。产业振兴规划是国家在新形势下应对金融危机,避免经济衰退而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出的战略性规划。产业集群的选择与发展,也应该向这个方向看齐,当然不能搞一刀切,各地区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开发区域特色产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六是发展阻力上能够避免资源供给的瓶颈制约。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所需资源既来源于广阔的区外,更多的是来源于区内及周边,因此避免关键资源的瓶颈制约相当重要。关键资源主要考虑诸如水资源、土地开发指标等硬约束以及人力资源、文化氛围等软约束环境。
以上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六大要求,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作为产业集群识别和选择的基准,为实证分析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规范分析奠定了基础。其中前三大要求可作为实证分析时产业集群识别时要考虑的要素,用来定量化各个产业集群化程度;后三大要求可作为规范分析时考虑的要素,用来最终选择与判断区域产业集群
三、指标体系的构建
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以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为视角,区域产业集群应该具有以下特征:第一,集群产业在区域产业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需求
和供给双向增长都很大,产业发展处于快速上升阶段;第二,与其他区域产业群体比较,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比较优势明显;第三,产业的关联度高,产业链紧密,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带动力大;第四,专业化程度高,具有空间聚集效应;第五,产业技术进步快,技术进步对产业发展贡献率较大;第六,符合当前低碳经济发展要求。本文仍以制造业为例举对象,原因在于目前中国制造业仍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产业关联的枢纽,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无可替代,直接代表了中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制造业结构调整不到位,产业转移就难以完成,其他新兴产业诸如文化旅游等就难以获得支撑,因此当务之急制造业是目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对象。钱纳里、霍夫曼、筱原三代平等学者对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和次序的研究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基于以上分析,对于产业集群识别的指标体系构建如表1。
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实证分析的基础,科学的评价方法是分析效果优劣的关键。目前关于产业集群的识别与选择,国内外常见的研究方法有投入产出分析法、区位商综合法、图论法、聚类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因子分析法能够对复杂的指标体系处理以生成“主成分”,有效降低了指标维度,并且对各项指标是基于方差贡献的客观赋权,避免了德尔菲法等主观因素影响的不足。鉴于此,本文以因子分析法作为产业集群识别与选择的实证方法。
四、因子分析法的实证过程
1.首先计算西安市29个制造业各项指标数据并标准化。各指标初始计算数据(29×10的矩阵)来源于2008年和2009年《西安市统计年鉴》。利用SPSS15.O版本统计软件,先进行因子分析方法的有效性检验,结果如下
Barrier检验值为301.015,P(sig.=0.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594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