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吐字训练和情感表情在歌唱训练中的重要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俊远
[摘要]歌唱艺术是直接受语言、情感或者说是表情的影响和制约的,因此歌唱家在声乐训练中都十分重视歌唱的吐字问题和情感表达。本文笔者浅谈了“吐字”训练和情感表情在声乐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吐字 情感表情 歌唱
歌唱艺术是直接受语言、情感或者说是表情的影响和制约的。因此古今中外的歌唱家在声乐训练中都十分重视歌唱的吐字问题和情感表达,莎士比亚说过“好的说话就已经获得了一半的歌唱”。我国宋代沈括在《梦溪笔淡》中曾说:古之谱歌者有语,谓“当使声中无字、字中有声”,这就是说要把字融化在歌声之中,即“声中无字”“字中有声”,将字变成音乐化的有声字,即“字中有声”。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说,我们唱词如果吐字不清不仅破坏了意境,而且会给听众带来反感,而唐代刘希夷在《嵩岳闻笙》也说道“真声是何曲,三山鸾鹤情”,也说明了情感在声音音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吐字”在声乐中的重要性
我国声乐艺术中吐字的审美标准是极高的,在歌唱中要做到字正腔圆吐字清楚、准确、“依字生腔,腔随字走”这都充分说明了吐字在歌唱中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做好歌唱中的吐字呢?汉语来说,从我国传统的音韵学理论来讲,构成语言的每一个汉字,都是由三个因素合成的,即声、韵、调,声就是声母、(音节开头的辅音)。韵就是韵母。(声母后面的部分)调就是字的声调,(音节中具有区别作用音的变化)歌唱者首先要分辨“四声”即阴、阳、上、去,这是字音的高低升降,要咬清五音即“唇音、舌音、牙音、齿音、喉音。这些是字在口腔中发音的部位,要吐正“四呼”,即开口呼、齐齿呼、撮口呼、合口呼,这些是字在口腔中的发音着力点,要辨明,“归韵”即十三辙,这是字的收音归韵。这些都是我国传统声乐理论中,确切的说是我国传说戏曲关于咬字吐字的宝贵经验。
下面谈谈怎样在歌唱中吐好字。首先要分别唱好字的字头、字腹、字尾从单个字入手。
第一,要咬好字头,字头一般都是子音,子音字是还能延长的,因此要咬得稳、准、快,即咬住字头又不会咬死,比如:老猫叼小猫一样,咬不伤又掉不下。
第二,要吐好字腹,也即是母音,母音是字以发声部分,因此要发得圆润、丰满、保持不变,气息不断,否则字就会听不清楚,囫囵吞枣。
第三,要收好字尾(归韵)。字尾要收准确,恰到好处,不归韵字就会走样、有些也不是归韵长了就好。切记以气托字,做到了以上的吐字技巧,接下来就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解决歌唱中字与字的转接衔接连贯统一,使之完美过渡。
1.字与字的关系。歌唱中吐字转换要连贯统一、尽管字点变化不一,声点都是一个在不统一中求统一,从而把字与字过渡,做好达到累累如贯珠的效果。
2.吐字与气的关系。歌唱中每个字,都必须在正确呼吸的支持吐出,所有的吐字都要在气息的轨道上走动和过渡转换,用气线将字直串起来,如果气息不足失去支持,就会声跌字落:气息过猛失去平衡,就会将字冲散走形,气息支持托着每个字,而且直接影响着字的力度感,因此正常的呼吸是作为歌唱吐字的基本。
3.吐字与声的关系。在发生时要求咽喉部分必须稳定,而在吐字时又要求口腔的吐字器官灵活,这就形成了矛盾,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那就要通过训练使歌唱者具备两张咀,一张咀是吐字的咀,口腔的前半部分,唇、齿、舌等。另一张咀是发声的咀要稳定,但是不能因保持歌唱“喉型”稳定,造成音包字或不收音,也不因口腔吐字的动作过大,而干扰声音线条。使每一个字都吐串在同一气线上。
4.吐字与情的关系。语言是人类思想感情的信号,字本身在歌唱中就是传达情感的。因此必须通过吐字表现一定的音乐形象和风格,才能“字里含形 ”。例如:弄清哪些字是音乐重音,逻辑重音、感情重音,对这些具备一定感情含义的字,都应加以强调和运用特殊的唱法给予润色,这样才能一字成趣,韵味浓郁,对这些情况在中国的地方民歌中就是特别突出 。
二、情感表情能直接打动观众的心
古人曰:“声始于心,表于情”,人的各种情感在产生时都会在面部有所表现,这就是表情。情生于内而表于外,情感与表情直接相关,真实的情感和表情的表现是统一的。人的感情不同,体现在面部的表情也应该是各不相同。歌唱演员在舞台上,要表达歌曲中的情感,需从面部表情上有所体现,要敢表演、敢做“戏”,应使面部表情丰富,有什么样的感情就应有什么样的表情。一首好歌得以流传,并不是靠流畅的旋律和华丽的词藻,才激起歌唱者的心弦共鸣的, 而是靠真实的情感和对生活的共同体会,丰富的面部表情最能直接打动观众的心。歌唱演员在舞台上面部表情的表演,应掌握真实、自然、贴切的要领,切不可矫揉造作、表里不一。因此,根据歌曲内容表达的需要,丰富的面部表情训练也是歌唱舞台形体表演的基本功之一。
总之,歌唱表演艺术作为一门集视、听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是靠演员自身的肢体、语言、情感作为创作材料与手段在舞台上创造艺术形象的,必须要广泛而巧妙地运用这些音乐因素的变化,把歌曲的感情呈现给听众,使感情作用于听众的心和灵魂。“感动别人”是艺术表演追求的目的与效果,“感动自己”是演员进行艺术创造所需要的内心感染力。“歌以咏言,声以宣意”“哀乐托于声”便是歌唱表演艺术的真谛。因此,歌唱表演教学在于教理论、传方法、重实践,其训练重点是以解放学生的表演天性和形体动作感觉为主,教会学生如何唤发起自己的创作天性与创作灵感。表演之难不是有正确的观念、明确表演道理就能有精彩的表演出现,而需要有反复磨砺的技巧与感觉领悟的过程。要做到这些,必须勤勤恳恳地去训练、培养学生由表演的无意识到有意识再达到无意识,使学生在舞台上能“唱”会“动”又能“演”,不断增强学生对不同角色的表现力,以达到培养和造就他们成为全面的歌唱表演人才,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歌唱表演艺术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2]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3]邹本初.歌唱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52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