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蓓

  [摘要]中学生阅读层面低下,大多数学生把自己的时间用在武打言情小说和卡通漫画上面,有的同学每学期读卡通漫画的数量达到20本以上。而对中国传统作品,读过的不到两部。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呢?首先,要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其次,引导学生进行审美阅读;此外,阅读要融合生活;另外,要读写互动。
  [关键词]学生阅读 审美 生活 读写吕叔湘先生说:“课外阅读的指导很重要。”新课标也以全新的理念谈到了课外阅读的问题,新大纲的附录中设有“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列有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如《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哈姆雷特》《复活》等。然而令人堪忧的是中学生阅读层面的低下,调查发现,在所给的中外近50种常见作品中,48%的学生只读过其中的3本左右,而对中国传统作品,53%的同学读过不到两部。与此相对照的是中学生对武打言情小说的喜爱,调查显示51%的同学把自己的时间用在武打言情小说和卡通漫画上面,有17%的同学每学期读卡通漫画的数量达到20本以上。在这些卡通漫画中,学生看到的都是暴力、复仇、格斗、凶杀。整本书连一句完整的话都没有,只有“哇、哈、嘿”等干巴巴的字眼。也正由于此,很多学生在表达感情时,也只能用“哇、哈、嘿”等词,语言十分贫乏。
  叶圣陶先生说:“略读若只作学生自己去着手,而不给他们一点指导,很容易使学生在观念上发生误会,以为略读就是随便读,就此了事。如此积久养成不良习惯,就终身不能从略读中得到多大的实益。”那么怎样引导学生阅读呢?
  首先,要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古今中外的很多经典著作,其时代和作品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学生不易读懂,兴趣也就乏乏。如此老师要多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向学生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赏析精彩章节,并有意留下一些空白,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早读课是我们教师营造学生阅读氛围的重要场地。大声朗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中,老师应创设一个阅读经典的氛围,可采取师生共同阅读,以读促趣。还可以在班级张贴作品的插图,同学推荐名言警句、妙词佳句,比赛背诵等,让学生在这种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中成长。当然,班级定期开展辩论会也是尤为重要的,可针对一部作品中的一个问题展开正反两面的辩论,从而激发更多的学生对作品进行解读。如对《项羽本纪》中霸王最后是否值得自刎而死这一话题,很多同学就有极大的兴趣,就有很多的话想要表述。这一部分同学就会带动另一部分同学去认真地阅读这篇古文,我们的最终结果就达到了。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审美阅读。从内容上讲,风景美、风俗美、人性美、人情美和人格美,都是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优秀作品中的美是客观存在的,有优美、壮美、凄美,都是作者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作为审美活动的阅读,应该从文本中感受美,发现美。“诗言志”,“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这些古人读书的原则和方法,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被黑格尔称之为“现代哲学之父”的法国笛卡尔认为:阅读经典作品,“就如同与历代最高贵的人交谈一样,他们是过去时代那些书的作者;不仅如此,这种交谈的内容还是作者经过深思熟虑的,在其中展现给我们的不是别的,而是他们最优秀的思想”。笛卡尔在这里说的是作品里的人物思想美和人格美,教师在指导阅读时,挖掘这些美,对学生的人格铸造大有裨益。除了引导学生发现人格美以外,应使学生体验作品的语言美。可以让学生摘抄一些优美词语、精彩片断、名言警句等,指导他们在对话、作文中运用。阅读,就是要让学生从感知语言、品味语言,到领悟语言,进而运用语言。
  此外,阅读要融合生活。有近一半的学生在课堂上对所学的内容不感兴趣,他们有的自己看书,有的干脆就讲话。这样就形成了老师讲老师的、学生自己干自己的怪现象。课堂缺少灵气,缺少活气,有的只是应试教育的一团死气。在这样的氛围下,怎么能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西方有句谚语:“把上帝的东西还给上帝,把恺撒的东西还给恺撒。”我们在这里似乎也可以说:把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语文课堂要回归生活,阅读自然也不能脱离生活。我们可以把社会人生、现实生活中学生比较关心的,分为若干个大话题,下属许多子话题,指导学生围绕话题进行阅读,以发挥阅读的教育功能、认识功能、陶冶功能,而不是仅仅将目光停滞在语文教学这个层面上。如围绕“理想”这一话题,学生阅读有关名人名家的阐述,加以讨论,以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格、远大的理想。我们可以开设许多话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创话题,如贫穷与教育,环境保护、子女教育、传统美德、影视欣赏等等。阅读融合了生活,学生就有了阅读的兴趣,教师的指导也就如鱼得水,而不是泛泛地空谈。如一位教师上《长亭送别》一课时,充分开放课堂,让学生自己表演戏剧分别时的情境。学生表演,学生评价。教师趁机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通过读去体验、去感受、去感悟。这样的课把“读”、“评”、“议”融为一体,真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生活表演中就完成了对文章阅读的理解。
  另外,要读写互动。阅读,可以带着问题去读,也可以漫无边际地浏览。前人生活与我们当代的生活不可同日而语,但前人同样经历着日出日落,也曾为爱而着迷,也曾苦苦探寻生存之路,也同样承受着悲欢离合的人生四季。名作之所以历久弥新,就是古人用最清晰的语言,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个重大的主题。这样,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认识古今社会,认识不同的人生,鼓励学生为写而读、为读而写。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又说:“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读和写的关系是输入和输出关系,就像人体摄取营养,储存能量那样。读可以让学生接触许许多多的文章样式和品种,它们能为写提供良好的方式和借鉴。但是,读也靠写来促。写的过程中词语的运用,篇章的结构,都会受到所读文章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时写不下去了,会有意识地去阅读,以寻求启发和借鉴。如此,读写要紧密结合,要根据课堂所学的内容精心设计作文题,给学生压力,让他们带着任务,有目的有选择地阅读,从而更好地完成作文教学工作。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向身边生活要素材:感动中国、中国骄傲、道德模范……向古典诗词要素材:沈园回眸、易水壮行、柳永醉卧、霸王别姬、东坡悼妻、勾践尝粪、子胥白头、怀古凭吊……向中外文学要素材:《再别康桥》、《面朝大海》、《老人与海》、《哈姆雷特》……在阅读中感悟人生,在感悟中重读经典。
  总之,没有阅读的人生是狭窄的人生,是肤浅的人生,是缺乏个性的人生。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新大纲虽然规定了阅读的数量,对一些好的作品也进行了推荐,但学生在阅读中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这就要求老师予以指导,并定期检查,使学生课外阅读真正收到效益。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外国语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90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