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用朗读引导学生爱上整本书阅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焦玉平

  摘要:引导学生读整本书势在必行,而朗读是让学生爱上整本书阅读的有效做法。教师可以从分享自己的朗读音频开始,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兴趣;然后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录音接龙上传,并指导他们分享朗读体会,提升阅读整本书的质量。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教师录音;学生录音;分享体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人民日报》曾刊文,提醒父母要鼓励孩子根据兴趣进行大量阅读。事实上,对中小学尤其是小学生而言,“大量阅读”可不是一件課余时间锦上添花的事儿,而是实打实的学习需求!
  曹文轩先生在谈到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这一问题时说,不要忽视声音的力量。我觉得,这声音的力量一方面是成人给孩子传达的声音,另一方面还应有孩子自己的朗读的声音。吴忠豪教授也曾提出: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一个重要、有效的手段。
  在引导学生读整本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有效利用朗读可以让学生爱上整本书阅读!
  一、教师录音分享,让学生迷上整本书阅读
  2016年4月23日,在第21个世界读书日,我开始使用荔枝FM软件录制推荐书目——最先读的一本是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作品《窗边的小豆豆》(因为我觉得这本书不但适合孩子们阅读,同时它也能转变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理念);每天晚上8点整,我将录制的一章节的音频上传到“星星草书友会”教师微信群,教师再将音频分享到各个班级朗读微信群,让每个孩子、每位家长、每位教师都能听到每一章节的朗读录音。一段时间以后,我们不断收到家长们的反馈意见——一个四年级孩子的妈妈反映说,孩子每天晚上不听录音,就睡不着觉,并且开始边听边对照着看纸质书了;一位中学老师说,他几年前就买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可总是翻两页就放下,等过几天再从头翻起,所以,看了好几年也没把整本书看完,他听了录音后,一下子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决定要把整本书读完!实践证明,学生,教师,乃至家长,通过听整本书的朗读音频,能产生阅读整本书的浓厚兴趣!
  二、学生录音接龙,全面提升阅读热情
  邓拓在《不求甚解》中讲到: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而录音可以促使反复阅读。
  于是,我们决定引领学生们也进行朗读录音上传活动。首先,教师指导学生下载并使用荔枝FM软件,尝试进行录音;然后,语文老师做出录音计划,安排学生每天朗读部分章节(从《青铜葵花》《草房子》到《城南旧事》……),接龙上传到班级朗读微信群,班级群里的老师、家长和同学给予中肯的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录音上传的确可以促使学生反复阅读——学生在录音前,总是在家长的陪伴指导下对该章节进行一遍遍地试读,使得文本所描绘的画面了然于胸,蕴含的情感充斥于心,并对语言表达的技巧有所领悟。所以说,录音上传除了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在不知不觉间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三、朗读体会分享,有效提升阅读质量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生接龙上传朗读录音后,老师们开始组织学生在班级朗读微信群分享读书体会,可以谈自己对朗读技巧的运用,也可以谈从书中学到的写作方法,或者谈对人物的评价, 还可以谈自己受到的启发等。
  为有效进行读书分享,以《青铜葵花》为例,我谈一谈设置的四个核心问题:我从书中找语段、我从书中找人物、我从书中找自己、我从书中发现朗读技巧。围绕第一个话题“我从书中找语段”,再设计几个问题格式:“我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是            ”“我觉得这个句子或段落写得非常好:              ”“我的仿写:          ”。这样,引导学生真正在朗读中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既能丰富语汇积累,还能摸索出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第二个话题是:我从书中找人物。读小说,自然离不开对人物的评价与解读。于是在学生读完小说之后,引导他们畅谈对人物的看法,点评他们的行为,与小说中的人物产生共鸣,与作品真诚对话。第三个话题是:我从书中找自己。针对《青铜葵花》中出现的人物,与自我对接,看看哪个人物清晰地印证着自己的影子。把名著放置在生活中去衡量、去评判,切实把读名著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第四个话题:我从书中发现朗读技巧。学生对这个话题总是津津乐道。比如,有学生在谈读第九章《大草垛》的最后一节时:学生一——我在读 “青铜依然坐在草垛顶上,但人好像缩小了一圈。”这句话时,会把“依然、缩小了一圈”这两个词语重读,这样就能突出青铜内心极其难过,但他等葵花回来的信念却很执着。学生二—— 我在读“中午时,所有植物的叶子,或是耷拉了下来,或是卷了起来。牛走过村前的满是尘埃的土路时,发出噗噗的声音。鸭子藏到了树阴之下,扁嘴张开,胸脯起伏不平地喘着气。”这个片段时,语调是低沉的,语速缓慢,这样才能显示出在炫目的阳光下,当时所有植物和动物的不精神。学生三—— 在读“妈妈就差跪下来求他了,但他却无动于衷。谁都发现他瘦了,瘦成了猴。”这两句话时,我觉得带着哭腔读效果很好,就把“妈妈”以及读者内心的痛表达了出来……
  总之,为了让学生爱上整本书阅读,朗读的力量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1
  [2]吴忠豪《再论语言积累是学习语文的基础》
  (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市教育局教研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761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