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美术欣赏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廉 杰
[关键词]美术教育 美术欣赏 课堂教学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造就学生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到作用。尤其高中开设美术欣赏必修科目以后,美术欣赏教育受到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重要的发展时期,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论,更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同一欣赏课,不同的老师由于教学观念、审美观念、知识修养、学生状况的差异有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一般来说,高中美术欣赏课的现代课堂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把握学科特征
我们知道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是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高中学生通过对美术欣赏的学习、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陶冶情操、了解和形式以美术学科为特征的知识、能力情感和个性。把握学科特征,一方面要防止过分强调美术学科的特征。如上课大量使用美术专业名词、专业术语、或直接套用教材句章,将学生本以为生动有趣、轻松愉快的美术欣赏的学科特点、学生享受美的愿望得不到满足,美术的学科目标也难以实现,并将导致学生对美术欣赏兴趣的丧失。其原因在于美术老师没有将教材知识融会贯通,自我消化深入浅出的表达出来。
另一方面就是要防止一味迎合学生兴致,将美术课上成历史课或政治课而失去学科特征,对美术的边角余料过多阐述,没有回到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上来,忽视了《大纲》中规定的美术欣赏的目的,教师口若悬河,学生也兴致
勃勃,殊不知已误入歧途。
二、要基础知识学习和作品欣赏并重
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作品欣赏重在感受美,美术知识重在研究为什么美,美术基础知识是美术欣赏所必需的“拐棍”,如果说欣赏是一把锁的话,基础知识便是一把开锁的钥匙。如果美术欣赏课教学只重视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分析,而忽视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缺乏对作品的形式要素的探究,其结果必将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欣赏方法难以掌握,欣赏能力难以形成。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仅以“像”和“不像”、“美”和“不美”来评判作品,就是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不能并重基础知识和作品欣赏的表现。“像”和“不像”对于再现作品来说,尚有可言,对于表现性作品,特别是十九世纪以后的意象性作品和抽象性作品而言,就难以入座了。艺术作品的创作远不只是为了“像”。艺术家寄托在作品中的主观情感和审美理想,才是作品的灵魂所在。同样以“美”和“不美”来评判作品,对于高中生而言也是肤浅的。我们知道“美”给人们的感受是多样的,美具有多元性、复杂性、不少的“美感”,是通过不美的形式来表现的。如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也是通过抽象的造型和地狱般的色彩来揭露法西斯的罪行,表达了人民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慨,从而使人产生一种泄愤后的“美感”。所有这些若不通过美术基础知识对作品进行理论的分析,而以“像”和“不像”、“美”和“不美”去评述它,美术的欣赏是难以收到好效果的。
(作者单位:陕西渭南市澄城县冯原职业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90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