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投放下的信贷风险防范与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 丹 高 亮 张志坤

  [关键词]高投放;信贷风险;防范与管理
  
  2008年底,在国际金融危机和中国经济自身调整周期的双重因素叠加下,中国经济遭遇严重冲击。为摆脱对金融危机的影响,防止经济衰退,我国出台了4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了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截至2009年末,我国商业银行新增信贷9.59万亿元,新增信贷创近十年来新高。新增信贷有效满足了实体经济的增长需求,对中国经济的企稳回升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井喷式增长的信贷业务对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与风险防范带来重大考验,银监会的风险提示指出:“随着整体经济运行环境常态化及经济结构调整加快,2010年部分信贷资金形成实质性风险和损失的可能性增大。”
  一、商业银行贷款的超常规增长将银行风险推至风口浪尖
  首先,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行业和客户集中度风险日益突出。一是从客户贷款规模结构看,大部分贷款进入大企业,授信相对集中,这会导致真正需要资金的企业得不到资金,而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政府型企业却得到了超额配置,资金有可能违规流入资本市场或房地产市场等高风险领域。二是从贷款的产业结构看,过度集中于少数几个产业也加剧了风险的积聚。三是为防范信贷风险,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对银行信贷重点准入项目进行了明确的范围限定。风险偏好的趋同,使得银行贷款进一步向“大行业、大客户”集中,客观上促成银行扎堆大户,造成贷款集中度飓升。过度的集中投放,进一步造成了无序竞争,使银行业机构议价能力下降,给其贷后管理埋下了风险隐患。
  其次,作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在客观上加大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据中金公司研究报告预计, 2011年底贷款达到约10万亿元,约占中国2009年GDP的1/3。由于政府类投资项目往往被认为靠得住、有保障而成为银行青睐的对象。因而多家银行同时追逐政府投资类项目,造成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短期内急剧增加,超出地方政府承受能力,同时加大了银行贷款的风险。
  再次,房地产贷款风险也不容忽视。据中国银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房地产贷款余额7.33万亿元,同比增逾三成八,2010年个人住房按揭及房地产开发贷款的信用风险隐患可能上升。而且从已披露的国内上市银行2009年半年报的数据来看,房地产行业的信贷投放在信贷中占据近三成的比重,并且月度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一直保持上涨趋势,在新增贷款中的比重也持续扩大。但是,随着商业银行贷款在房地产业集中度的增加,特别是银行不审慎行为和冲动放贷,会导致其中蕴涵的金融风险逐渐凸显。房价逐渐攀升产生房地产泡沫,商业银行放贷产生的不良贷款率将可能同步上升,集聚的风险不容忽视。
  最后,个人信贷风险仍应予以关注。2009年以来个人贷款和信用卡业务都实现了迅猛的增长。随着个人贷款和信用卡业务量的增加以及外部环境的改变,该类贷款的不良贷款也出现了一定的上升压力。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信用卡贷款风险,2009年上半年,商业银行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达到57.73亿元,同比增长131.3%,这是国内信用卡产业6年发展历史上从未出现的情况,个人贷款和信用卡风险仍需要高度关注并及时化解。
  二、商业银行贷款管理无法跟上信贷超常规增长的节奏,体现出诸多方面的不适应
  主要包括:一是人员素质不适应。前些年,由于受不良资产占比高、经济环境不佳等因素制约,部分商业银行的审批管理权限被大范围的上收,一些地市级分行被取消了公司类贷款的审批发放权限,个别县支行已多年没有发生过新的公司类信贷业务。因此在人员裁减补充更新不及时,年龄老化、素质不高问题突出的情况下,信贷管理权限一下子放开,大批量地大额度地发放贷款,大大地增加了基层银行信贷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使信贷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与银行信贷业务发展形势不相适应问题日显突出。二是规模发展不适应。据统计,在本轮信贷投放中,国有大型银行虽仍居主力地位,但地方法人银行的放贷比重去在不断扩大,个别地区地方法人银行贷款增量已近其地区贷款增量的50%。这种超常规发展态势,不但与地方法人银行的规模、实力、管理水平发展不相适应,而且也与其稳健发展的原则不相适应。三是管理思维不适应。银行发放贷款是有一定的程序和过程的,这个过程就是风险控制过程,如果随意取消或简化某一环节,都有可能因疏忽而出现风险隐患。但在保增长政策下,一些银行经营者却误认为,简化贷款调查、审批程序和手续是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为了“保增长”可以适应放宽“节能减排”、“有保有压”有关政策的执行标准,盲目求大、求快,造成新一轮风险扩张的潜在隐患。
  三、为保证高投放下的信贷资产质量应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是加强贷款管理和行业分析,降低信用风险。首先,加强贷前管理,从源头控制信贷风险。其次,加强贷后管理,尽早发现信贷风险点。再次,加强行业分析和研究,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信贷政策,防范有关行业信贷风险,对受经济下行影响比较大的行业实行风险限额管理。二是加强管理,降低票据业务风险。首先,银行要严格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加强票据签发、贴现等环节管理,彻底堵塞管理漏洞。其次,银行要合理确定质押保证金额度,不足部分采取其他抵押担保形式,让企业无法套取银行信用。再次,银行要充分利用企业征信系统了解企业信用状况,建立银行间相互联动制约机制,全面增强银行业抗风险能力。三是加强银行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降低信贷集中风险。一方面,各银行要对自己掌握的大型企业、贷款大户及行业情况加强交流共享,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另一方面,对于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周期长的项目,积极开展银行间银团贷款,分散贷款集中度,降低大额贷款带来的风险。四是加强员工风险防范意识,降低银行操作风险。在授信决策过程中,严格坚持授信审批的原则、程序与标准,绝不用放松信贷标准来换取高增长。认真遵守银行长期以来积累的风险管理的基本准则,加强业务一线人员的风险防范、识别与管理能力,提高风险管理的前瞻性、敏感性和精细度,筑牢抵御风险的防线。□(编辑/永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734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