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探索共青团工作的新阵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 祺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高校学生的结构层次、思想形态、个性特点等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给高校的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新挑战、新变化。学生社团是新时期共青团开展工作的新载体,具备一定的优势和重要的意义,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是探索共青团工作新阵地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工作;学生社团
近年来,随着社会形态的转型,高等教育大众化、全球化的推进,以及高校投资渠道多样化、办学主体多元化的出现,高校学生的结构层次、思想形态、个性特点都发生明显变化,高校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到了严峻考验,共青团工作也急需探索新的途径。而学生社团是大学校园里深受学生欢迎的群众组织,也是共青团尚且涉及不深的崭新领域,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是营造共青团工作新阵地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学生社团作为共青团工作载体的优势
1.以兴趣为基础,参与性强。在我们的调查中,仅有15%的学生很想做学生干部,只有2%的毕业生认为大学里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当过学生干部,而45%的毕业生认为大学里最大的遗憾是缺少实践锻炼机会。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对于做学生干部已经缺乏了原有的热情,他们个性张扬,想法实际,不再看中学生干部的身份,更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和个人兴趣的发展,更希望做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事。
而所谓学生社团正是指经学校批准注册,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课余科技文化生活、促进优良校风学风形成为目的,以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兴趣爱好为基础,由学生自发组织并自主活动的学生群众组织。所以,这些社团活动也因其以学生兴趣为基础、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符合学生需求的特点,使活动的参与性和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传统的以学院、班级、团支部等形式开展的活动。
2.门槛低,成员平等。传统的学生组织如学生会、班委会、团支部等由于规模有限、职位固定和不可动摇的学生干部身份,使选拔标准往往都较高,要求其成员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必须十分突出,致使多数同学很难有机会参与其中,一旦有机会加入也必须遵守其原有的职位设置和一定的等级制度,同时,传统的学生组织多数还充当着管理者的角色。这样就从某种程度上提高了这些传统学生组织的门槛,造成成员与成员间、成员与普通同学间的距离感,不利于交流和开展工作。 而学生社团则以其相对松散的组织机构和自我管理的运作模式,广纳良才,平等共事,降低了学生组织的门槛,实现了成员间的平等化。
3.活动方式灵活,自主性大。学生社团的每一项活动的策划、组织、外联、活动开展,到后勤服务全由社团成员自主操作。因此开展活动的内容、形式、对象、时间、地点等,完全都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决定,可以针对会员内部开展活动,也可以组织会员以外的活动;可以选择校内,与师生互动,也可以走出校园,直接与校外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进行交流与合作,寻找实践机会;还可以在社会上吸纳资金,用于社团的发展和运作,从而大大提高社团活动方式的灵活性。而且,每一次活动的设计、策划和成功举行,都能极大地丰富、发展和提高学生的个性潜能和素养,实现当代大学生展示自我、锻炼自我、自主生活、张扬个性等方面的愿望和需求,这也正是学生社团能够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对于推进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学生社团是以学生兴趣为基础组建的,不受学生年级、专业、成绩、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一方面给学生创造了宽松的精神环境,减轻了心理压力,使他们在活动和交往中有高度的心理自由,充分发挥其兴趣特长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改变了“我说你听”的传统教育模式,从而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工作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学生社团适应了学生兴趣多样性的特点,为学生发现、发展、挖掘自己的兴趣、潜质、特长创造了条件,从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角度来看,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为创新素质培养做出了重要补充。高等院校作为国家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体系的主要基地,高校共青团自然要承担起培养创新性人才的任务。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职业能力。学生社团的一项重要教育功能是对于学生的社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促进作用。这些能力只有通过人际交往活动才能得到发展,一般说来,越是平等的人际关系,对人的这些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越大。因为只有在这种人际交往中,个人才会获得展现、沟通、竞争调解及合作的充分机会。因此以平等为特征的学生社团在促进学生社会能力和职业能力发展方面的潜力要大于其他传统学生组织。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帮助大学生增强在职场中的竞争力,正是当前高校共青团组织亟待思考的问题。
3.有利于适应现代高校的教学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在高等教育向国际化、个性化培养模式发展的的背景下,高校选课制、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推行,学生公寓和学生社区的出现,传统的以班级和团支部为基本单位和主要载体的教学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模式,遇到了学生同班不同课、同寝不同班等现象,同班同学不碰面,同寝同学不碰面,使得传统的整体教育遇到了时间和空间的问题。老师和班级干部找不到适合的时间和空间开展工作,学生集体意识逐渐淡漠。而学生社团由于其参与的自主性和自由性,完全可以根据社团成员的实际情况安排活动时间地点,有效地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麻烦。 因此,作为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纽带和桥梁的高校学生社团,是学校教育有益的、必要的组成部分,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共青团工作的新阵地。
三、关于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强指导,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社团活动中。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具有的自主性、广泛性、平等性和灵活性,使得社团活动在学生中产生广泛影响,也使得社团活动中的价值导向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不仅要将思想政治工作做进学生社团,还要利用学生社团为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内容,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师生;要有计划地组织思想方向端正、学术内容充实、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的各种讲座,主动占领这一阵地。真正把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建设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和有效载体。
2.提供支持,增强学生社团在校园中的影响力。当前,学生社团发展的条件较差。首先是学生社团普遍存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使社团活动的强度有限,活动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其次是社团活动的场地不足、设备奇缺;再次是缺乏老师指导,尽管大部分社团拥有自己的指导老师,但因为指导老师是义务为社团兼职,不可能投入过多精力,使得一些社团活动在低水平上徘徊。因此,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社团活动的支持力度,在社团场地使用、活动开展、经费投入、指导老师聘请等方面为社团创造条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鼓励社团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拓展活动的空间和范围;推出跨校际联合活动,促进社团的发展,扩大影响力;利用社会资源,充实学生社团活动的内涵,达到最后从学校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目的。从而使学生社团与传统学生组织得到一样的重视,彻底改变许多学生社团昙花一现的悲惨局面。
3.建立学院级学生社团,强化学生社团管理。目前,高校对于现有学生社团的管理力度不够。由于社团多、专业广、组织庞大、社团自身管理不善等原因,很易出现许多问题。如果成立学院级学生社团,则可以接受学院团委的直接领导,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可以作为校级社团的基层机构,有利于学校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可以聘请学院的专职团干部担任指导老师,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可以作为院级学生组织的合理补充,完成上级团委交给的各项任务;可以只针对本院学生开展工作,工作范围小,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的组织和策划工作,锻炼学生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因此,建立学院级学生社团是强化学生社团管理的有效途径,也可以发挥学生社团在新时期共青团基层组织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总之,作为一支深受大学生欢迎的学生群众组织,学生社团以其特有的优势活跃在当代大学校园里。而作为肩负教育培养先进青年的历史使命的高校共青团组织,只有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管理,充分利用和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才能使它绽放出夺目的光彩,成为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新阵地。
参考文献:
[1]蒋妮姗,邹丛阳.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院
级学生社团建设[J]. 科技传播, 2010,
(1).
[2]代卉霞.班级和大学生社团的比较研
究及对策探讨 [J]. 湖北社会科学,
2003,(7).
[3]崔福生,曾泽鑫. 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
与发展分析[J]. 江西社会科学, 2003,
(11).
[4]朱延宁. 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的作用[J].教育科研,2009,(5).
[5]何军. 试论高校学生社团在和谐校园
建设中的载体作用[J].党史文苑,2008,
(2).□(编辑/穆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739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