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达市乳业发展问题的调查报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贾 英 艾丽丽
安达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腹地。哈大齐经济带中心,是哈大齐工业走廊节点城市之一。全市幅员 3586平方公里,拥有耕地183万亩,草原272万亩。人口52万,其中农村人口28万,是全国著名的“奶牛之乡”、农产品加工奶牛生产示范基地和牛奶生产强县。近年来,我市一直把乳业发展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举措,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全力抓紧抓好,使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奶牛数量和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
一、乳业发展现状
从上世纪初至今,我市已有百余年的奶牛养殖历史。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我市乳业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奶牛生产规模、质量。乳品企业数量、效益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目前已经形成了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乳业也成为了我市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白金产业。
1 奶牛基地生产情况。截至目前,我市奶牛存栏达到15.37万头,年产鲜奶可达到48万吨。全市奶牛万头乡发展到6个。千头村39个,百头场72个,十头户3900户。有专业化小区5处,奶牛存栏8320头。奶牛养殖户发展到2.4万户,其中专业户1.3万户,奶牛个体单产达到5.6吨,比全国水平高1吨多。奶牛养殖效益相对稳定,单产达到5吨的奶牛年生产成本在1万元左右,每头牛纯收益在 2300元左右。
2 乳品加工企业情况。我市拥有红星、安达伊利、贝因美、龙兴、澳佳、伊康等七家乳品加工企业,日加工处理鲜奶能力达到1300多吨。共生产奶粉、液态奶、初乳素、奶片、冰淇淋6大系列200个品种。生产液态奶和奶粉两类产品的企业为红星和龙兴;生产液态奶的企业为伊利:只生产奶粉的企业为贝因美和澳佳:生产初乳索的企业为伊康。
3 鲜奶市场运营情况。我市共有鲜奶收购站点175个,其中集中榨奶站点114个。企业自行投资建设6个,其余全部为个人建站。我市要求标准化奶站的建筑面积全部为200平方米以上,有机械化榨奶设备、有冷缸,并与企业和奶农签订鲜奶收购合同。为保障企业、奶站和奶农三者之间的利益,我市已经成立了鲜奶价格协调委员会,实施了鲜奶价格定价机制。按照不同阶段。由市鲜奶价格协调委员会制定出鲜奶执行价格,由企业直接与奶农结算。奶站与企业之间直接结算服务费和管理费。目前,我市奶站日收购量达到800吨左右。
4 产业利益联结情况。一是产业链条比较紧密。我市乳品企业都与基地签订了养殖、收购合同,确定了最低收购保护价格,建立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实现龙头与基地互动,双赢共进。同时,组建了乡村级奶牛协会5个,奶牛合作社25个,使产业链条更加紧密。二是鲜奶市场秩序良好。从2002年开始,我市就开始对奶源市场进行管理,特别是“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我市成立了相应的领导组织,召开相应的会泌。并坚持规划与整顿相结合。在全市集中开展了两次奶源市场规范整顿大会战,取得了较好成效,使全市奶源市场秩序得到了有效改善。三是初步建立了鲜奶收购价格协调机制。我市成立了鲜奶价格协调委员会,并于7月10日召开第一次会议,协商通过了2008年7-8月份兑付给农户的奶价不得低于2.4元/公斤的规定。目前,鲜奶价格保护机制已经有效运转。
二、乳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
虽然近年来我市乳业发展较快。但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一系列制约因素,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还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我市乳业的健康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奶牛标准养殖水平不高,科学化管理体系尚需完善。奶牛生产是奶业发展的源头,也是保证乳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就目前来说,我市奶牛养殖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饲养方式比较分散。多年来,我市奶牛一直以一家一户分散普养的饲养方式为主,多数为一家养殖几头牛或十几头牛。牛舍与人居住的房舍建在一起,人畜混居现象比较严重。养殖方式比较落后。分散饲养方式导致一些高标准的养殖技术难以推广,防疫灭病等工作难以实施。同时粪便随处可见,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生活环境。分散的饲养方式已经成为制约乳业规模发展的根本症结。二是饲料配置比较粗放。养牛户对科学配置饲料认识不到位,舍不得投入。导致饲料配置标准不高、先进技术利用不够。特别是在青贮饲料的种植和推广上。优质青贮玉米种植面积比较小,奶牛实际占有优质青贮玉米饲料相对较少。加之饲料市场相对混乱,饲料品种混杂。质量参差不齐,奶农很难辨别选择,给奶牛高标准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导致奶牛单产性能差,奶牛乳房炎、难妊症和代谢病等疾病的发生,造成了鲜奶营养不均衡,质量标准低。三是榨奶水平比较落后。我市榨奶站点经过规范整顿,已经逐步向规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但从整体看,机械化榨奶水平仍然比较低,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以上、具有榨奶设备和鲜奶冷藏设备的机械化榨奶站不足整体的2/3,其余仍为手工榨奶,部分偏远村屯还存在散挤散交现象。而实施机械集中榨奶的站点,大多数也没有配备相应的质检设备。无法保障收购鲜奶的质量标准。
2 企业牵动基地能力不强。一体化产业链条尚需加强。企业与基地是互利共赢的有机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目前我市企业与基地连接还不够紧密,中间环节的存在,使企业和奶农双方的利益变为企业、奶站和奶农三方的利益,产业发展链条出现脱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连接基地不够紧密,企业反哺基地能力不高。乳品企业还没有充分发挥出反哺基地的作用,依旧各自为政、自行发展。特别是在奶站建设上,企业还不能从长远利益出发。舍不得资金和技术投入,使鲜奶市场被中间环节垄断,中间环节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掺杂使假、随意压低奶价,严重扰乱了鲜奶市场。使企业和基地出现脱节。企业与奶农双方利益受到严重损害。二是鲜奶检测设备落后,乳品质量保障能力不高。目前我市鲜奶检测水平比较低,质量技术监督局作为鲜奶质量检测的职能部门,设备比较落后,仪器陈旧,不能有效行使检测职能。鲜奶质量检测仍以企业为主,但目前乳品企业运转费用较大,购买先进的质检设备又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企业“心有余而力不足”,乳品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三是乳品质量受到影响,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不高。由于奶牛标准化水平不高、鲜奶市场相对混乱等因素影响。鲜奶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乳制产品质量也受到一定影响。乳品企业难以打造出优势品牌,产品所占市场份额不大,企业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带动基地发展的能力弱。
3 政府扶持乳业力度不够,政策性保障机制尚需建立。近年来。各级政府对乳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但就当前发展
形势看,支持力度远远不够,各项政策性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规避市场风险能力比较弱。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乳业政策扶持还不够到位。近年来。国家和省针对乳业发展出台了相关政策,并投入大量资金,实施了一系列扶持项目。但从扶持方向看,大多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只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阶段内保证了乳业的发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市场调节机制和政府调控手段等问题,一些制约乳业发展的关键部位还没有扶持政策和资金。如:在奶牛小区组织管理、青贮饲料专业生产公司、奶业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等方面还缺少有效的扶持。二是市场监管职责还不够明确。由于企业建设奶站力度不够,鲜奶市场被中间环节垄断侵占,导致奶源市场相对比较混乱。而从国家到地方,在没发生“三鹿奶粉”事件前,都没有明确由哪个部门和机构牵头负责管理市场。也没有任何明确的法律依据对出现问题进行处理。职责和法律依据的空白及缺失,导致市场监管工作不够到位,鲜奶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现在虽然已经出台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明确相应环节和部门的管理职责。但这是一项具体的系统工作,何时真正达到法定要求和效果。还有一个时间的问题。三是风险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虽然目前我市乳业已经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格局,但企业、奶站和奶农三方的利益保障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一旦出现乳业滑坡,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往往都会直接或间接地转嫁到奶农身上,严重影响了奶农的利益。虽然目前政府出台了各项扶持政策。但仍没有建立起乳业风险保障机制,一旦再出现由于自然灾害、市场风险和质量安全等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促进乳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1 转变奶牛饲养模式,推动奶牛基地规模生产。全力抓好奶牛小区、奶牛公寓和规模牧场建设。在奶牛小区建设上,由政府规划地块,引导养牛户入驻饲养奶牛,畜牧部门设立技术服务中心,对小区发展给予扶持和帮助。在奶牛公寓建设上,由政府、企业和投资个人三方共同出资,政府帮助解决地块,扶持一部分资金;企业出资建设奶站和检测设备;投资个人出资建设厂房和其他基础设施。奶牛公寓由个人投资进行管理,吸引奶农入驻,统一饲养、统一管理、统一防疫。同时,加快规模牧场建设,由政府引导养牛大户进行辟建,政府给予技术等方面扶持。通过奶牛基地规模生产。进一步普及和推广养殖新技术,加快建立繁育和疾病防控体系,全力改善因奶牛养殖而带来的环境问题。
2 加强企业资金扶持,全力保障鲜奶质量安全。加强企业对奶站的质量监管,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自行建设奶站或积极收购现有奶站,有效解决因中间环节而导致的鲜奶质量问题。同时,引导企业不断加大鲜奶检测设备投人。购置一些先进的质量检测仪器。把住奶站和企业两个关口,确保鲜奶质量安全。
3 加快饲料结构调整,完善饲料配送服务体系。成立饲料配送公司和青贮生产公司,主要设在规模牧场、奶牛小区和奶牛公寓,也可以两个公司合二为一,共同经营。公司自行种植优质青贮、建设青贮窖池,在公司内全面推广TMR(全混日粮技术)技术,对使用饲料统一招标、统一选购、统一应用。通过建立饲料配送公司和青贮生产公司,带动养牛户提高饲料配置标准和水平,加快饲料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奶牛养殖标准。同时,进一步加大饲料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掺杂使假等行为,保证饲料市场健康有序运营。
4 建立乳业保障机制,确保乳业稳定健康发展。通过采取社会性质的保险和政府性质的保障应急机制,来保证全市乳业的稳定性,回避一些不可抗拒的自然风险和一些可以调控的市场风险。在保障机制上,在现有奶牛保险补贴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奶业其他方面的扶持政策,如:争取专项奶牛贷款资金:建立奶业风险资金,由政府、企业和奶农共同出资防范乳业发展的大波动:积极向上争取相应的奶牛发展方面优惠政策,加大对奶牛生产方面项目资金的配套力度等等,确保全市乳业稳定、健康发展。
编 辑 穆 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750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