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承接服务外包产业政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许馨文 崔 荐 马卫国

  [摘要]国际经济一体化使得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最优贸易伙伴,进行资源配置,从而产生服务外包这一全新产业。本文阐述了服务外包的概念及转移的背景与趋势,并分析了服务外包产生的动因及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优劣势,最后提出了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战略对策,即:营建国家品牌,提高中国竞争力;扩充技术外包实力,提高全球交付能力;全面发展,重点切入;搭建外包平台,形成规模效应。
  [关键词]外包;驱动因素;趋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01-0107-03
  [作者简介]许馨文,武汉理工大学在职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崔荐,武汉理工大学在职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马卫国,武汉理工大学在职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湖北武汉43007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性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之中。国际分工的不断细化使得生产在不同环节上细分,进而也就产生了分工的可能,很多企业纷纷将非核心服务活动交给其他企业进行,因此,产生了国际服务业的大规模转移。由于技术、资源等差别,国家间在每一部分的分工上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国际经济一体化允许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最优贸易伙伴,进行资源配置,进而也就产生了服务外包这一产业。
  
  一、服务外包的概念及发展的背景和趋势
  
  (一)服务外包的概念。所谓外包(outsourcing),英文直译为“外部资源”,就是指通过购买第三方提供的服务或产品来完成原来由企业内部完成的工作,是企业通过整合利用其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
  与第一次的制造业转移相区别,服务业外包和转移被称为第二次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将非核心的服务环节,如后勤、财务、寻呼中心、研究开发、软件设计、经营管理、金融财务分析、办公支持、售后服务等,外化为一个投资项目或专业服务公司后再外包出去。
  (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国际背景和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各国对外开放的日益加深,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另一方面,知识经济方兴未艾,这一切都构成了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条件。
  根据不同机构的预测,目前全球服务外包的市场规模在3000亿美元――5000亿美元之间,并将在未来若干年继续保持20%-30%的增长速度,预计2008年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美元。服务外包最多的是美国,约占2/3,欧、日约占了1/3。承接最多的是亚洲,约占全球外包业务的45%,印度、墨西哥、东欧分别是亚洲、北美和欧洲的外包中心。预计到2010年,中国在岸金融业务流程外包市场将高达500亿美元,离岸金融业务流程外包也将超过50亿美元。
  服务业外包同时加快了白领岗位转移。据著名的信息技术咨询公司福里斯特公司预计,美国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工作岗位,2010年将达160万个,2015年将有330万白领工作岗位以及1360亿美元的工资转移到海外,诸如俄罗斯、印度、中国和菲律宾等国。据印度国家软件协会NASSCOM预测,2008年,仅在全球计算机用户电话服务中心领域就将为印度提供110万个就业岗位和210亿美元至240亿美元的服务收入。
  (三)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背景和现状。面临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来自其他国家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压力,以及中国服务贸易明显落后于货物贸易发展的实际,中国政府已深切地认识到发展服务业的迫切性,把服务业作为下一轮对外开放的重点,以承接大规模的国际服务业转移,使中国成为全球服务业外包的重要基地。自2006年起,国家商务部已将承接服务外包作为十二项重点工作之一,提出并积极推动实施“千百十工程”。先后认定了大连、西安、成都、上海、等16个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4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对服务外包业务的推进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工作已经开始起步,据2008亚太服务外包国际合作会议获悉,2008年1~8月,中国服务外包出口合同执行额超过48亿美元。据工信部软件服务业数据,2008年上半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累计实现收入3456.7亿元。2008年1到8月份,全国服务外包企业2545家,服务外包从业人员已经超过39万人,取得各类国际资质认证的服务外包企业1907家,近17万大学、大专毕业生正在进行服务外包业务培训,服务外包出口合同执行额超过48亿美元,比2007年全年的20.94亿美元,增长了91.45%。
  
  二、产生服务外包的驱动因素
  
  产生服务外包驱动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有三大驱动因素:首先,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远距离提供服务成为可能,使过去不可贸易的服务业成为可贸易产品;其次,产业分工的细化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和专业化效应,使服务外包成为可行;第三,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优势,特别是由于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外包的交易成本得以降低。转移方与承接方在服务外包中都各自获得了发展的机遇。
  (一)从国家的角度来讲:外包为服务外包转移国提供了获利的机遇。提供了创建潜在价值的方式,增强服务外包转移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放大增加的国民储蓄效应。按获利时间不同可分为目前直接收益和未来潜在收益。目前直接收益可以分为:投资者减少投资或消费者所节约的数额、承接方从提供商进口的商品和服务、美国供应商从低工资国家向国内母公司转移的收益。未来潜在收益即美国雇员重新就业所创造的价值。
  外包为服务外包承接国提供了发展的机遇。提供了承接国提升产业结构、增加服务贸易出口收入、提高服务业人性化竞争力、创造就业、提高工薪收入和技能水平、带动相关行业发展、与国际服务接轨的机会等等。
  (二)从企业的角度来讲:企业转移业务离岸外包的驱动因素有:(1)低廉的劳动力成本,(2)成功的案例,(3)企业对投资回报率和商业利益的追求,(4)对速度的需求,(5)工作时间的延长,(6)质量的保证,(7)分散风险,(8)技能缺失。
  企业承接离岸外包业务的驱动因素有:(1)扩大业务范围,(2)成功的案例,(3)能源的节约,(4)降低固定成本,(5)追求规模效益获得更大利润空间,(6)分散风险,(7)获得技术、资金支持及提升再创新的空间。
  
  三、服务外包的特点及意义
  
  服务外包产业是一种基于通信网络基础上的产业,是现代高端信息产业、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六高、两低、两少”的特点(“六高”即科技含量高、产出高、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高、国际化水平高、出口额高,“两低”即投入低、能耗低,“两少”即环境污染少、占用土地资源少)。发展服务外包是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

效益的重要途径,是优化外商投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重要方式,是扩大大学生就业、提升劳务输出水平的重要渠道,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承接服务外包与承接制造业相比也有如下优势:
  
  四、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优劣势
  
  我国发展外包,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优势与劣势同存。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中国也有自己的巨大优势:(1)中国政局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投资环境良好,是世界上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近450家已在华投资,部分公司在华设立了地区总部。目前,外商投资设立的研发机构超过600家,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贸易领域正在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2)拥有大批的专业和技术人才,人才储量相当大。(3)低成本。无论是在人力资源,还是在能源、基础设施方面,中国都享有较大的优势。(4)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在电信、交通领域。
  尽管我国具备了低成本劳动力以及庞大的市场等有利条件,但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中国的市场依然还不成熟,大多数BPO接包企业依然处于产业链条的低端位置。同时,一系列问题正在成为中国BPO发展的瓶颈。
  首先是人才。GENPACT中国中心财务会计服务中心主管罗锡强的体会是,在中国做BPO最大的困难就是和客户交流和洽谈业务。目前最为缺乏的就是既懂得技术和业务又有不错的外语技能的中高级人才,这也限制了我国BPO的业务拓展,使得接单能力相对弱化。 其次是政策。Garmer研究机构副总裁suiay・Chohan认为,ITO和BPO联系非常紧密,印度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旌,刺激软件的发展,使整个IT市场面向以市场为中心,形成/TO和BPO齐头并进的局面。比较而言,中国还有待加强。
  三是品牌。中国的BPO企业部分从ITO转变而来,而专业的BPO企业所占的份额比较低,实力较弱,尽管他们一开始就面向国际市场,但短期内还未能在国外建立自己的品牌。而印度已经出现了INFOSYSY、塔塔等/TO和BPO巨头,形成了集群和品牌效应。
  四是知识产权保护和隐私保护,尤其是处于国家环境下的离岸BPO。据HPA全球战略发展高级副总裁Phil・Had―croft介绍,国家法律非常注重知识产权和隐私保护,尤其是BPO,有可能涉及到公司运营的机密业务数据。欧美等发包方希望接包方能为其保守机密、遵守相应国际准则并做出相应承诺。我国与其他主要外包承接国在十大方面的优劣势比较,可以较为全面的说明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优势。
  
  五、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战略对策
  
  近年来,虽然中国服务外包业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但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的份额与其外包能力却并不相称。据国际权威报告显示,在全球外包市场中,印度最具竞争力,占43%,而中国只占12%。除去原占有外包份额较大的爱尔兰、俄罗斯、印度、菲律宾等外包承接国,发展中国家目睹了外包业务给印度经济所带来的繁荣,也想从中分得一杯羹,因而许多国家乃至地方政府都在绞尽脑汁地努力吸引境外业务。全球外包业务的新竞争者中不乏实力较强者:巴西、墨西哥、新加坡等外包新地带的崛起,使得目前这些服务供应商更加全球化。我国要想在此轮竞争中脱颖而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营建国家品牌,提高中国竞争力。进军高端外包业务需加强管理与合作,需紧跟国际潮流。国家品牌才是最大品牌,以政府为主导的国家品牌战略的确立,才是中国进入国际服务外包第一方阵的重要标志。如果不能树立国家品牌,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龙头企业。地方政府、科技园区和企业各自为政,不能形成合力,中国企业只能承揽小规模、层次低、技术含量不高的外包业务,从而无法提升中国在全球的竞争力。
  (二)扩充技术外包实力,提高全球交付能力。应向全球客户提供他们所需的高质量服务的能力,它不仅只是软件过程和软件质量;而是更多的服务效率、质量、对客户商务目标的贡献价值等因素。我们必须注意决不能把眼光仅仅局限于技术方面,还应更注意商务策略,因为外包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发包商重价格更重信誉,行业应用靠技术更靠经验。因此,双方成员要加强及时沟通,确保互相了解和信任;扩充技术外实力――从简单的“过程成熟”过渡到“人员成熟”。把握住新的服务和机会才能提高外包领域的全球交付能力。
  (三)全面发展,重点切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转移升级,正推动服务外包加快进行。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将有更多跨国公司将其非核心业务外包,以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这给中国承接外包业务带来更多发展机会。因此。中国企业应当在稳定现有市场的同时,积极主动寻找以服务外包为重点的国际产业转移新机遇。因此,我国一是要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加速产业升级趋势。二是要巩固现有的主流软件服务外包业务,逆势吸引金融服务外包业务市场。三是要注意在岸外包的需求,优先发展细分度高、相对成熟的外包行业。
  (四)搭建外包平台,形成规模效应。在成熟度高的区域搭建门户网站和电子交易、人才培育、技术交流平台,同时,规划建设适合服务外包产业的现代综合楼和配套设施等。在条件成熟的局部区域分别建设金融后台服务外包、客户服务中心、ITO(软件研发、信息技术、集成电路设计、数据处理等)、行政管理及人力资源服务外包、财务外包、医药研发外包等门类齐全、特色鲜明的信息服务外包专业园区,形成规模效应,提高业务成熟度,降低业务成本。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764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