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要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叶连松
工业化是一个历史范畴,一般指制造业和第二产业劳动力增加,而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不断减少的过程, 即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工业化最早是从英国开始的。工业化是世界大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经过半个世纪的奋斗,我国已经建立了独立的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总体上说, 当今中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远未完成。再经过21世纪头20年的努力,基本实现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艰巨的历史任务。
工业化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又是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现代化是依据新的科技成果和生产方式而异、紧随时代变迁的动态概念。在21世纪今天的现代化则是以信息化为标志的。
新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工业化是相对传统工业化而言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相对于世界多数发达国家走过的和我国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所走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而言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是如何从我国国情出发,既遵循世界发达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又要正确处理好我国工业化过程中遇到的特殊矛盾,克服传统工业化道路存在的种种弊端,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们认真总结国内国际工业化的实践经验,深刻洞察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
今日中国面临的历史条件和形势,已与当年发达国家进行工业化有很大不同,也与我国建国后前几十年明显不同。放眼世界,当今我国经济领域面临两大趋势,两大压力。一大趋势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广泛渗透到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成为新世纪经济的重要特征。另一大趋势是: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中击着各国经济和传统的国际关系,使我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相融合。当前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两大压力,一个是: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军事、科技占优势的压力。苏联解体后,世界力量严重失衡,霸权主义更加猖狂。另一个
是:国内、国际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在上述两大趋势、两大压力中,世界发达国家处于优势地位。我们既要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迎接第四次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挑战,又要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这就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加快工业化发展步伐,为迅速壮大我国的综合国力而努力奋斗。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符合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和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相比,新型工业化道路在五个方面显著不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这是在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中需要牢车把握的。
第一,要正确处理好新型T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
世界多数发达国家是在完成工业化任务后才推进信息化的。当今中国就要充分利用人类的共同财富和智慧,将信息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失时机地推进信息化,使高新技术渗透到各个产业中。这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技术手段及重要标志,也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快速增长方式。新型工业化,必须建立在产业结构优化的基础上。世界不少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高速成长阶段,有可能保持长达个几年、二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持续快速增长,增长的潜力主要来自经济结构的调整、转换、优化和升级。我国经济在持续近20年高速增长后,在未来的20年中GDP继续保持年均7.2%以上的增长幅度,到 2020年实现GDP较2000年翻两番的奋斗目标是可能的。在工业化过程中,工业增长和发展将一直居主导地位。今后17年工业增加值需要保持年均增长9.5%至10%的发展速度。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极大地丰富并拓展了工业化的内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以制造业为支撑,特别是振兴装备制造业,这既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工作重点,又是加快实现工业化的强大基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仍要重视传统产业的发展,但必须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在大力发展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企业是工业化的主体,也是信息化的主体。企业信息化程度标志着工业化进程和国家现代化水平。要切实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这样,到2020年,我国可同时完成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大力推进信息化两项目标任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可大大缩短工业化时间。我们要充分利用当今国际国内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加速工业化进程。一是世界范围内,包括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制造业是这些国家厂商转移的重点行业。这对中国有选择的承接一些先进技术是个好机遇。二是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在发达国家迅速崛起, 为我国企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降低资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又是一个良好机遇。三是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大,国际间资本流量增加。从直接投资看,我国已成为全球瞩目的外商直接投资首选地之一;从间接投资看,我国已取得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国际农发基金等国际金融机构的良好信誉, 向中国贷款可按时取得好的回报。这有利于我国积极有效合理地利用外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经济发展。四是国内有较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改革开放富民强国之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 多种所有制经济全面发展,保持投资、消费、出口三大拉动的良好态势,使国民经济真正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成为良性互动,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这就可以加速和缩短工业化进程。这是我国国民经济新
的快速增长的一条捷径。
第二,要正确处理好新型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世界多数发达国家在早期工业化进程中,尤其在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包括我国建国后几个年时间,资源开发和利用带有一定的掠夺性,大多以大量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未来20年,我国经济发展将给资源、环境、国土等造成很大压力。从可持续发展看,现阶段我国社会存在三大突出矛盾是:人口基数很大,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厉害。资源总量丰富,人均资源不足,是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中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因此,必须认真总结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充分考虑到我国人均资源短缺的现状,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强调在工业化进程中,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注重资源节约、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高工业化产品科技含量,努力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做到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实现新型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
第三,要正确处理好新型工业化与增加劳动就业的关系
世界多数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企业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特别强调机械化、自动化,结果带来严重失业的社会问题。我国人口众多,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为此,中国工业化过程必须妥善处理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扩大劳动就业的关系。要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工业化过程必须是不断增加更多就业岗位, 不断扩大更多就业领域的过程,而不能造成大量劳动者失业。发展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实体经济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所以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必须按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并结合中国国情,从产业发展上,正确把握好三大关系:一是正确把握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当今,信息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代表,信息技术的利用为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发展和增强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撑。这些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快的,2001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17.5%,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必须将信息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同时要看到,今后几十年,传统产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仍有广阔的国内国际市场需求。传统制造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可以预见,在整个工业化过程中,传统产业绝不是“夕阳”工业,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后,仍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还是蓬勃发展的产业。因此,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必须正确把握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二是正确把握好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劳动生产率高,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载体,通常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必须大力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既要大力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又要积极发展那些能大量安置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使二者密切结合。中国劳动力资源除城镇劳动者外,大量来自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城镇化是人类历史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世界城市化发展进程看,都是遵循一些具有共性的一般规律。从全球看,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一般可概括为六大规律,即:①政治和民族独立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前提;②城市化是经济发展伴生的必然趋势; ③城市化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④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大城市超前领先发展;⑤重视农业,发展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基础;⑥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由生活环境差、低收入地区向生活环境好、高收入地区流动等,都是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共同规律。从世界城市化进程看,加快工业发展是推进城市化的初始动力,服务业发展是城市化的持续动力。如何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
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并安置劳动者就业,是中国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繁重任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有利于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农村人口的转移,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化通常指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劳动力就业增加,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不断减少的过程。衡量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标准, 国际上有三个结构性指标: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降到15%以下;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降到20%以下:人口城市化率上升到60%以上。我国目前的工业化水平与国际通行的工业化指标相比, 除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这项指标外,均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农业就业比重高和城镇化水平低两方面。2001年,我国农业就业人数为3.65亿人,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高达50%,距20%以下的国际标准相差甚远;2001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为37.7%,距60%以上的国际标准同样差距很大。可见,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奋斗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实现工业化仍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因此,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必须正确把握好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三是正确处理把握好发展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通常所说的实体经济是指构成国民经济的农业、工业和建筑业、服务业包括商品物资流通业、交通运输通讯业等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贸易的经济活动。虚拟经济是伴随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也是市场经济发育程度的一个标志。虚拟经济是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以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形式出现的虚拟资本的运动形态。实体经济是发展虚拟经济的基础,发展虚拟经济要为发展实体经济服务。要发挥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世界上一些国家发展虚拟经济的经验教训表明,虚拟经济不等于“泡沫经济”,但如果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发展失控,盲目扩张,过度膨胀,就容易造成“泡沫经济”,破坏实体经济,导致经济衰退,甚至引发金融危机。可见,虚拟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其积极作用,而过度发展又会对实体经济产生消极影响。因此,要正确把握好发展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第四,要正确处理好新型工业化与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世界不少发达国家的早期工业化是以牺牲农民利益和殖民主义扩张为手段。对外实行殖民主义扩张,大肆掠夺世界资源,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曾对发展中国家充当过殖民统治的角色。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有本质不同,但在20世纪五、六个年代,也是以牺牲农民利益来推进工业化的。当时优先发展工业需要的大量资金,是靠农业、靠工农产品剪刀差积累的,这就扩大了城乡差别。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传统工业化道路一个显著不同是,在农业、工业、服务业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中来完成工业化任务,不是孤立地推进工业化,而是使工业化包括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成为农业现代化和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更加重视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把工业化与城镇化结合起来,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五,要正确处理好新型工业化与全面发展服务业的关系
世界多数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往往遇到资金、技术、市场的制约,采取扩张、掠夺、垄断等办法解决资金和市场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近30年是以资金密集型的重工业为主导的,同时严格限制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转移,不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导致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新型工业化道路,强调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在工业化进程中,走改革开放富民强国之路。发展必须依靠改革,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必须坚持开放,在经济领域积极有效合理利用外资, 引进
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力发展外经外贸,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金、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全球范围配置资金、资源,面向两个市场,参与平等竞争。在工业化进程中,积极全面地发展服务业是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传统工业化的重大区别。世界经济发展表明,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衡量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问题是如何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近些年,有些地方包括有的大城市领导,对振兴制造业是发展服务业的基础,认识不高,不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将工业化搁置一旁,不结合本地实际大力发展制造业,而片面强调发展服务业,结果导致经济结构不合理,欲速不达,服务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反之,那些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制造业,促进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地方,却加速了服务业的发展。这是因为大量的制造业产品带动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促进商品物资流通业、交通运输通讯业、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的蓬勃发展, 同时增加了劳动就业,就业多、收入多、消费多,有利于扩大内需,就拉动了整个经济的快速增长。振兴制造业是发展服务业的基础,应努力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同步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至少 20年内仍要将工业发展集中在基础工业和制造业上,这是遵循工业化规律的客观要求。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基础,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可靠根基和巨大支撑。要发展各类教育,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科技和管理人才,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要抓紧建立和完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和高技术攻关,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本世纪头20年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新型工业化的核心,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中共十六大报告做了科学而精辟的概括: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本文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叶连松同志在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责任编辑:王云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821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