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障碍分析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技术创新成果,它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之一。分析了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意义,针对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障碍,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障碍;对策
1 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意义
近年来,国家提出要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把企业 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小 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创造了大量 的就业机会和技术创新成果,而且中小企业文化及 其培育出来的企业家精神和风险意识,已经成为现 代文明和市场经济的精髓,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不断 创新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提高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 能力更具有重要意义。
1.1 中小企业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 系的重要支撑
国家创新体系是指一个国家内各有关部门和机 构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推动创新的网络,是由经济 和科技的组织机构组成的创新推动网络,国家创新 体系是通过区域创新体系来体现的。在区域创新体 系中,企业以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为主, 同时进行知识传播,是创新体系的核心和基础条件, 也是创新的载体。中小企业虽然资金相对短缺,竞争 风险大,但机制灵活,富于创新,可以发挥贴近市场 的优势。通过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可以使 R&D――生产――销售联系更富成效。因此,对于 尚属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而言,国家创新体系应偏重 于实用,即偏重于技术创新,并且扎根于企业,因此 中小企业创新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 的重要支撑。
1.2 加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科技资源 配置效率的必然要求
欧洲的一组调查资料表明,中小企业研究与开 发所产生的新产品是大企业的3.5倍。中小企业在 充分利用政府资助方面也有很高的效率,美国大企 业的研究与开发支出有26%来自联邦政府,而中小 企业仅有11%来自联邦政府,但中小企业却创造了 美国50%的科技成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根据项 目的需要,集中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致力于开发 周期短、见效快的技术,注重量力而行,符合实际,而 且中小企业组织机构安排灵活而富有弹性,上下级 关系比较融洽,减少了市场信息损失,能充分提高科 技资源配置效率。
1.3 加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科技成果 转化率的有效途径
与大公司比较,中小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 体,大企业为了维护其市场利益,巩固其市场中的垄 断地位,经常把技术作为一种储备,有计划地拖延技 术的转化周期。由于其在当前市场中的处于有利地 位,产生技术转化的惰性。而中小企业规模小,机制 灵活,组织中的各类人员沟通快捷,可以面向市场开 发技术,迅速实现技术成果的转化,从我国近十年的 科技体制改革的历史看,中小企业实际担负了向市 场传播和普及高新技术和高科技产品的责任,中小 企业成为联结高新技术和产品与市场的桥梁。
2 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障碍分析
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比较 薄弱,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企业在提高自主创新能 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障碍因素。从企业内部看中小 企业存在着:
2.1 创新意识缺乏,对创新认识不够
企业的技术进步表现在管理上有强烈的创新意 识。由于企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中小 企业领导在技术创新面前往往心存顾虑,不把技术 创新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宁愿选择保守稳妥的技术 追随战略,而不选择自主创新。另外,长期“遗传”的 结果,使企业不思进取,一味依赖“外援”,甚至热衷 子“拿来”或“偷来”,根本就没有自主创新的意识。中 小企业科技人员也缺乏自主创新意识,相当多的中 小企业往往只看到技术促进生产发展的结果,而没 有注意其先决条件――决定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不 是物质资本和技术本身,而是与人力资本发展相关 的经济组织结构和文化传统等社会因素。这种认识 上的误区带来的必然结果是,虽然投资于技术改造, 但投资效果不佳,进而使企业对技术创新感到迷惑。
2.2 科技人才匮乏且缺乏创新素质,创新效率较低
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没有技术中心,其技术 不得不借助外来成分。一些中小企业由于技术人员 少,使得每个技术人员不得不从事多方面的工作,使 得这些技术人员在技术的深度方面难以与大公司技 术人员展开竞争。一些中小企业为了保住一些高级 技术人员,使之不被大企业挖走,往往要付出比大企 业更高的成本。另外,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教育的模式 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的培养,忽视教育对象的个性差异,窒息了学生的创 新思维、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不适应科技进步和高 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特别 是高技术人才仍然短缺,也是我国科技创新相对落 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2.3 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低下,企业制度不完善, 缺乏企业家精神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大多是市场拉动型 的,普遍缺乏科学严谨的市场调研,低水平、小规模 的重复开发较多,这样一方面中小企业因资金不足 致使创新投入有限,另一方面对有限的创新投入又 造成了很大的浪费,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企业整体 战略决策水平不高。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企业创 新的动力和内在源泉,中小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滞后,使企业没有一个促进技术创新的良好运转机 制,失去创新的动力和活力。
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是不可分割的概念,企业家 的形成,企业家精神的塑造常常是和技术创新联系 在一起的。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企业家队 伍的建设还明显滞后。许多企业经营者没有很好地 经受市场经济的洗礼,多数企业经营者没有“职业 化”,没有成为真正的风险承担者,没有受到应有的 物质利益刺激和机制的约束。以创造欲、冒险、成就 感和事业心为基础特质的企业家精神的缺失,不仅 使中小企业失去了最宝贵的人力资本,而且使技术 创新先天缺乏动力源。
2.4 中小企业经济实力有限,技术创新投入水平不足
企业的科技人才和财力保证是进行技术创新的 重要前提,科技人员和经费投入水平是衡量一个企 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我国尽管在过去几年 中,企业对创新的投入有所提高,但企业的技术开发 能力依然比较薄弱,多数企业没有形成自己核心技 术的能力,创新的组织机制也不完善。我国绝大多数 中小企业用于技术创新的费用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 的占销售收入的1.5%,目前,我国企业的技术开发 和创新资金,国家、各级政府投资只占10%左右, 40%的企业自筹,50%靠贷款。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 实力较弱,资信等级较低,往往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得 贷款,资金匮乏已成为困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 要“瓶颈”因素。
以上这些内部因素导致中小企业缺乏自主创新 的原动力,另外在外部也同样存在一些因素阻碍中 小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5 科技运行体制滞后,技术创新的主体错位
我国受长期计划经济的惯性推动,有些地方政 府还没有走出管理企业、领导企业、包揽企业的圈 子。由召开创新动员大会,规定多少创新项目,争取 创新技改资金,到分配使用资金。发达的市场经济国 家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R&D的主要来源, 在R&D的投入结构上,企业投入占80%以上,政府 投入仅占20%。近几年我国企业在R&D的投入结 构中比重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但企业的主体地位 还没完全确立,在我国R&D的投入结构上,企业投 入占60%左右,政府投入占40%。企业的R&D的投 入主要是国有大型企业的投入,而中小型企业的 R&D投入仅占在4%左右。
2.6 科技与经济相分离,市场化水平较低
我国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体制、机制不完善,长 期以来,我国科技与经济存在“两张皮”状况,企业作 为单纯的生产单位,只关心完成生产任务,不关心技 术进步,缺乏技术开发能力。而科研经费和科技人员 过分集中在国家的科研院所和高校,他们只关心科 研任务的完成,不关心科研成果能否转化为生产力。 由于缺乏对创新活动的统筹,没有建立良性的产学 研互动机制,使大量的科研力量游离于经济主体之 外,科技开发不能同市场紧密结合,科技成果转化 低。这既是科技资源严重浪费的原因,也是我国企业 自主创新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
2.7 缺乏中小企业之间的协作平台
中小企业以小巧、灵捷的经营方式和技术的不 断创新,融入到紧密合作的中小企业网络中去,既可 以与大企业分工协作,又可能与大企业进行竞争。但 是中小企业在创业资本、资金、规模和获得政策扶持 方面,无法与大企业抗衡,只有加强相互之间的合 作,并在合作的网络化过程中不断创新,才能获得优 势。然而目前的现状是,中小企业在生产上相对独 立,发展的过程中缺乏应有的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正 式或非正式交流,不能很好的建立技术与营销网络。 在它们之间不但不能像硅谷和新竹等到发达地区的 企业那样进行专业化分工合作,在相互学习的过程 中不断创新,反而在市场的竞争中,相互拆台,导致 信息、技术、知识的流动严重不畅,甚至断流。
2.8 科技成果的产权不明晰,缺乏知识产权保护和 激励制度
保护知识产权是自主创新的重要保障,我国目 前许多企业研究开发的技术成果或产品的知识产权 得不到有效保护。在侵犯知识产权较普遍的情况下, 中小企业要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往往比大企业面 临更大的困难。一是大企业一般都有自己专门的知 识产权保护机构和专门人才,在资金上也有专项保 护基金,而且遇到知识产权被侵犯时,只要一投诉, 政府及司法部门会尽力去打击。而中小企业大都既 无专门保护机构也无专门人才,遇到被侵权时,政府 及司法部门的保护往往也是“雾里看花”,不少情况 下是有投诉无回应,中小企业也难以承担知识产权 纠纷所需的巨额诉讼费用,使得一些中小企业在创 新和发展方面步履艰难。
3 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探讨
3.1 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培养企业家精神
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促进企业内部的沟通和相 互信任,保证创新性想法传达到需要的人,并且得到 公平的对待。它既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一种动力, 又是实现创新目标的一个重要保证条件。中小企业 内部可以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危机教育“,形成创 新压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企业家是技术创 新活动的主要倡导者、决策和组织者,负有创新的 重,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中小企业技术 创新的关键因素之一。培育企业家精神的根本是制 度,要建立企业家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和完善经 理人市场,要认识到单一的创新制度无法解决全部 问题,而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和创新制度才能共同 决定创新的成败。技术创新必须与提高企业领导的 素质结合起来,因而要积极通过加快企业家队伍的 年轻化、专业化进程,加强对企业家的教育,培育企 业家精神,造就一大批职业企业家,增加企业家追求 技术创新的责任心、自觉性,提高其对国内外新产 品、新技术的了解、把握能力和技术创新的水平。
3.2 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引导功能,制定有利于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支持和保障体系
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众多,政府没有一个 专门的机构负责中小企业的工作,对中小企业的发 展问题也缺乏系统的研究,形成了政出多门、管理分 散、指导不够、扶持不力的局面。可以设立一个国家 级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统一归口管理各种经济成 分、行业的中小企业,协调政府各有关部门促进中小 企业发展及其技术创新活动的法律、政策和管理等 问题,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保护中小企业的 利益,更好地推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逐步建 立起一整套较为完善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体 系,在这一法律体系中既有中小企业基本法,又有针对 不同方面、不同内容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包括技术发 明、技术创新、技术转移、技术推广,以及政府支持中小 企业技术创新、对中小企业的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活 动减免税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促使科技成 果转化的政策,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3.3 构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中介和协作网络,建 立和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服务体系
由于科技企业受人才结构、资金实力等因素的 影响,无法从事一些对关键技术的试验和创新活动, 因此,应充分重视技术平台的建设,如共享的生物实 验室、公共软件开发和测试平台等,建立比较完善的 技术服务体系,以降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成 本,提高其技术创新的能力,促进共性技术和一些关 键技术的联合攻关。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对 策,推动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国际技术 交流与合作,为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牵线搭桥,政 府投资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社会网络,已成为提 高中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利用互联网向中小 企业提供所有的行政政策及法律规定,节省查询成 本。同时,建立行业性的中小企业网络,加强大企业 与相关中小企业的网络、科研机构与中小企业的网 络联系,增加中小企业对外的横向联系与交流,推进 技术创新的进一步发展。
3.4 加大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改: 革投融资体制,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投 资保障体系
针对中小企业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应健全风 险投资体系,为中小企业的市场融资提供更多的便 利。积极培育我国的风险投资市场,培育风险投资的 主体,构建多元化的高科技风险投资机构。同时建立 包括风险资本的来源、相应的政策环境、良好的运行 机制在内的风险投资体系,以支持中小企业进行技 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设置中小企业 信用保证基金,成立中小企业互助基金。建立和完善 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为科技项目,科技企业和成长型 企业等提供产权交易和股权融资等服务。发展适合 中小企业融资的资本市场,适当降低上市“门槛”,建 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为风险投资提供了一个退出 机制,同时也为中小企业和技术创新提供了一个社 会评价和选择的机制。
3.5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保护知识产权是自主创新的重要保障,要进一 步完善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政策,完善对专 利、专有技术等知识产权的资助制度;完善知识产权 保护机制,相关部门应建立起知识产权保护联动机 制,共同打击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确保技术成果投 资者、创新者、转化者的收益。建立有效的技术动力 机制,完善产权激励机制。技术创新的激励方式有很 多种,但最为直接有效、且具长期影响力的当属产权 激励。期权机制可将创业者、管理者、员工的利益和 公司利益结合起来,将创新者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 结合起来。改革肉部分配政策,使科研人员的收入与 技术创新收益挂钩。强化技术创新奖惩机制,对有突 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重奖,而将无所作为者调离 岗位或辞退。
3.6 培养、引进和发展创新创业优秀人才,完善和 优化人才支撑体系
一要建立有利于人才自由流动、才华充分施展 的机制,坚持人本管理的思想,努力营造出一种尊重 员工、尊重人才的氛围和能够发挥人才积极性、创造 性的体制,为优秀创新人才提供舞台。二要有针对性 地引进海外顶尖人才和高水平人才团队,并为他们 提供一切可能的保障条件,努力形成海外优秀人才 回国创新创业的新潮流,吸纳优秀技术专家加盟企 业,推动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对接,促进校园文化和商 业文化的融合。三要鼓励企业深化用人制度、薪酬制 度改革,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人才机制,吸引和留住 优秀创新人才,建立个人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的激励 机制,调动创新人才的创新热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853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