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碳排量推动新“数字出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伟

  出国前参加了几场“智库”型机构召集的研讨会与决策咨询会,与会者聊得较多的一个话题,便是一些区域GDP数据的“突飞猛进”。
  “占优”的说法是,GDP“腾飞”的地区,新增GDP多半是给“统计”出来的,而非实际生产出来的。更有人建议区域政府领导重视与“上级”统计部门的关系,套套近乎,以促其在“核减”本区域GDP数据时“手下留情”。论者还列举T近年一些区域政府去上级统计机构“走动”的例子,认为此类“走动”对关联区域GDP数据飙升有明显的效应!
  乍一听有些今人纳闷,不是从好几年前开始,上面就―直在强调“淡化GDP”了吗?据说有些地区在干部考核方面“淡化GDP”已经有了大的改观。考核干部政绩不再“唯GDP”数据了。
  为此权威研究机构与统计部门联手,还开发了统计“绿色GDP”方法,试图将环境代价核算进去,以遏制地方政府与“科学发展观”相悖的GDP数字冒进。
  然而听下去才渐渐明白起来,时下直接强调GDP数据的“传统做法”的确在淡化,但却和另一个“硬指标”扯在了一起,这便是“碳排放量”。而这个硬性约束指标,是按照GDP比重计算的。在现行统计体系下,哪个地区的GDP盘子较大,所拿到的碳排放量就较大,反之则较少,这样一来,到了各个区域那里,节能减排“政绩”实际上又和GDP紧紧地搭在了一起。由此促成的新趋向是:尚未完全淡化的GDP多半已给“碳化”了。
  我以为,比之以前直接以GDP论政绩的做法来,“碳化”了的GDP“政绩观”的危害可能更大,最大的危害当是鼓励虚构数据,导致GDP“合成谬误”系数加大。统计数据的所谓“合成谬误”就是我们常常看到的各地区GDP曾速普遍高于全国增速的现象。
  我们知道,以前直接将GDP数据与地方政府“政绩”挂钩的情形下,区域GDP统计有两种“心照不宣”的倾向:
  一种是虚报浮夸。这往往是国有或公有经济成分较高,地方政府主宰经济程度较强的地区的做法。
  另一种是瞒产瞒报,这多半是那些民营经济此重较高的地区的做法。前一类区域,吃“皇粮”的干部比重大,需要数字,由此形成“数字出干部,干部出数字”的“良性循环”(抑或“恶性循环”)。
  据媒体报道,中部某市几年间区域GDP虚增近一倍,后任领导迫于税收压力不得不去猛砍虚增的数据。后一类地区,亦即民营经济比重高的地区,往往趋向于瞒产瞒报,以便少缴税款,地方政府也难以虚增数据。
  客观地来看,目前房价与区域实际财富成正比,一个区域房价越高,其实际财富积累越多。反之则越低。由此可以认为,在那些“被统计”的人均GDP水平相近但房价悬殊的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实际财富差异。在直接将政绩与GDP挂钩情形下这两类地区GDP一高一低的数据,到了上一级统计部门那里,恰好可以彼此抵消,由此形成的全国GDP之“合成谬误系数”要小些,总的数据当更接近“填实”情形。但在GDP给“碳化”之后,情形则大为不同。
  不难推断,无论哪一类地区,现在都须重视GDP数据了,因为这个数据直接连着区域被允许的“碳排放量”,而碳排放量则对于地方政府政绩具有“一票否决”的威力。由此一来,各个地区都得重视GDP数据了。与此同时亦不难推断,“碳化”了的GDP实际上在助长碳排放,而非遏制碳排放。原因很清楚,节能减排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尤其是难以立竿见影。既然GDP数据有潜力可挖,何以不去舍难求易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856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