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六师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是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产业结构的聚合效益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本文从三次产业结构、农业结构、种植业结构以及农产品结构等几方面分析农六师产业结构中的问题,提出调整产业结构,发挥结构效益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产业结构 调整 结构效益
  
  一、农六师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一)三次产业结构层次低,产业结构的整体效益不能发挥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六师经济总量有显著提高,经济整体质量有一定程度的提升,经济增长速度在不断上升,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纵观二十多年的发展,农六师的经济结构不合理,层次较低,主要是第一产业比重偏大,第二产业比重较小,产业结构的整体效益不能发挥。第一产业的比重始终在50%左右徘徊,2005年同期比较,比兵团高出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呈现逐渐下降趋势,由1980年的46.2%降低到2005年16.0%,比兵团2005年第二产业比重少10个百分点。农六师人均GDP指标在不断上升,从纵向看2000年、2005年分别为6236元、11516元,2005年是2000年的1.85倍。但横向比较,兵团人均GDP指标2000年、2005年分别为7452元、13325元,比农六师同期多216元和1809元。2004年农六师经济总量在兵团排名第三,人均GDP排名仅第九位。由于农六师第一产业比重一直居高不下,第二产业发展缓慢,导致农六师的经济整体质量不高。
  
  产业经济学理论表明,产业经济结构随着经济发展,由一、二、三向三、二、一转变。在工业化初期,科学技术水平低,生产力水平低,整个国民经济以农业为主,呈现“一、二、三”产业总体格局。在工业化中期,科学技术水平,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第二产业上升为主导产业,呈现“二、一、三”或“二、三、一”总体格局。在工业化后期,第三产业上升为主导产业,呈现“三、二、一”格局。通常以人均GDP指标划分工业化的不同阶段,人均GDP1000美元以下,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人均GDP1000―3000美元,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人均GDP3000美元以上,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按农六师2005年的人均GDP11516元,约合1421.7美元,农六师经济应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相对应合理的产业结构为“二、一、三”格局,但农六师为“一、三、二”,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二产业比重过低,二产对一产的拉动作用和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较弱,产业结构的聚合效益难以发挥。
  从农六师产业结构以及劳动力结构现状,与钱纳里标准产业结构比较,不难看出,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高,劳动力比重大。第二产业比重低,劳动力比重偏小。表现出农六师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工业基础薄弱且发展缓慢,对第一产业的带动作用不强,导致产业间的关联性不强,结构效益低下。与兵团的三次产业结构相比,农六师第一产业偏高,第二产业偏低,这种产业结构,不仅暴露出农六师经济的脆弱性,而且影响经济的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也是导致整体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
  
  2005年农六师人均GDP按1980年汇率计算约为1000美元左右。
  
  (二)农业结构层次低
  产业经济学里理论表明,第一产业内部结构演变趋势,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移,农业内部各产业部门协调发展。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存在着客观的联系,这种联系对自然环境有很大的依存性。农林牧三结合是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形成合理生态系统的客观要求。世界各国发展趋势表明,畜牧业生产占有越来越大比重,这一趋势要求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与一定程度的多部门经营相结合。种植业中水果、蔬菜和经济作物比重不断提高,畜牧业中提供低脂肪、高蛋白畜产品的畜种比重日益增加。从农六师的情况看,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种植业比重最高达到90%,最低接近70%;畜牧业比重没有超过20%,在波动中小幅提高,与种植业交替变化;林业和渔业的比重一直过低,从1990以来的近十五年中没有超过2%。从农六师农业内部结构看,种植业的比重过高,畜牧业比重不大,林业和渔业的比重过小,农业内部结构层次偏低,“三足鼎立”的局面没有形成。
  
  (三)种植业内部结构层次低
  从资料可看出,农六师种植业结构趋向合理化,粮食作物比重在不断下降,经济作物的比重不断上升,形成以经济作物占主导的趋势。但从内部结构看,粮食作物以2005年资料为例,小麦和玉米占92.5%;经济作物中棉花占77.45%。说明农六师种植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品种单一。
  
  (四)农产品结构不合理
  农六师主要的农产品是小麦、玉米、棉花、油料、蔬菜、甜菜、打瓜籽等,其中大路产品多,优质名牌产品少;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普通产品多,专用产品少;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深加工产品更少。有的产品因价格较高失去市场竞争力,有的产品因农药、化肥等污染失去市场竞争力,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城乡恩格尔系数明显下降,农业增长和职工增收面临资源和需求的共同约束,因供求结构和需求结构的脱节,出现农产品销售难、农业增产不增收等问题。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挥产业结构效益
  
  推进农业和农场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挥产业结构的聚合效益,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和农业、农产品结构的调整,从过去的注重单一产业发展转移到产业协调发展、发挥组合功能上来,为农业和农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依托市场,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产业演化的必然,也是发挥产业结构整体效益的必由之路。农业是农六师的第一大产业,农六师具有丰富的农业和农产品的资源,为发展农产品的加工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农六师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在加工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上是比较落后的,制约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因此,应围绕着农业这一优势资源做文章,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使农产品加工制成品向多样、优质、营养、便利、绿色、创汇、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提高第二产业的比重和水平。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农场的科技、教育、信息、金融、流通等服务业,以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促使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尽可能发挥产业聚合效益,以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
  从农六师的实际情况看,集中力量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机械装备制造、塑料制品等支柱产业,通过加大投资、整合重组和产业配套,力争形成3~5个产值5亿元以上的支柱企业,培育扶持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精、新、特中小企业,实现优势资源转换和农产品加工水平的整体提升和历史性突破。
  1.农副产品加工业。围绕师市农业和畜牧业提供的丰富优质产品,大力开发绿色食品,抓好原料基地建设,不断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加工深度,实现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提高农副产品转换率。着力培养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开发玉米生物等高新技术产业,引资建设5万吨氨基酸及配套项目。支持春蕾麦芽公司发展壮大,年加工能力达到5万吨。发挥油料资源优势,对现有油脂企业进行优化重组,提高装备水平,开发系列产品,形成3万吨食用植物油生产能力。
  2.塑料制品工业:以市场为依托,整合师内节水器材、农用地膜和塑胶管材企业,组建塑料制品企业集团。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新产品开发能力的基础上,稳步发展塑料制品工业。

  3.纺织工业: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现有纺织企业采用新型纺织工艺、技术,改造和提升装备水平,延伸产业链,研发高档产品,形成一定规模的下游加工能力。
  
  (二)依托市场,积极推进农业和农产品结构调整
  1.优化农林牧渔结构,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层次化日益形成。农业是提供基本生活资料的部门,在需求方式和消费环境发生转变的同时,积极调整农产品的供给,以适应市场的需求是立足之本。因此大力发展畜牧业、林业和渔业,提高其比重。加快品种改良,大力发展珍、奇、特畜禽品种,加快特色养殖基地建设,尽快形成优势和规模。北塔山牧场和东线团场大力发展畜牧业,推广良种牛、良种羊等养殖加工。东线团场要因地制宜的发展优质林产品。城郊要利用好水资源大力发展渔业。通过农业结构的调整,一方面提供优质的农副产品,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另一方面有利于农业内部各部门的协调发展,为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以特色农产品为突破口,调整农产品结构
  农六师多年来,大宗农产品占绝大比重,农业生产缺乏自身的优势,农产品缺乏特色,受市场风险影响大。农业增产不增收、增产不增效,农业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农业生产的潜力没有得到真正的挖掘和发挥。因此应积极采取措施,在农产品的特色和质量上做文章,发展“两高一优”产品。根据农六师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建立优质专用小麦、优质玉米、绿色果品蔬菜、花卉等特色种植,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和专业化。建立高科技示范园区,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引进高科技含量、高品质的农产品品种,积极改造作物种植面积结构,扩大优质特色农产品的种植面积,推广成熟可行的应用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大力推广优质农产品,创品牌、上档次、争一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业效益和职工收入。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生态农业
  一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工程,继续推广应用滴灌技术,扩大滴灌面积。二是坚持以水定地、低产田退出为突破口,提高农业单位面积产量和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大力植树造林,搞好防风固沙工程,保持生态平衡,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屏障。四是利用五家渠是乌鲁木齐的后花园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农业,使农业产业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创高效的产业。
  
  参考文献
  1.李悦,李平.产业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刘世锦.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历史、现状、趋势
  3.兵团农六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1950-1995
  4.兵团统计年鉴2006
  5.农六师统计提要2000、2004、2005
  作者简介:黄明凤,女,汉,商务信息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经济统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904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