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产业链分解的中小企业集群服务体系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引言
  
  中小企业集群主要有两类要素主体集聚:一类是专门化企业集聚,另一类是中介机构集聚,前者通过专业化协作分工形成了企业集群的核心产业和辅助性产业,后者通过为前者服务形成了企业集群的服务产业。企业集群的发展需要专业化的服务体系作为支撑,通过服务体系的作用,缩短反馈环,与核心产业和辅助产业一起,构建起企业集群的网络结构体系。这种由链式结构向网状结构的转变,是企业集群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正是企业集群内成员企业之间形成的网络结构、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方式以及专业化服务体系,使它形成了集聚优势,表现出很强的竞争优势。
  笔者通过对湖北典型企业集群的分析,试图剖析的关键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从产业链分解的角度看,企业集群的形成模式有哪些?进而了解影响企业集群产业链分解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二是讨论基于产业链主导联结模式的企业集群成员间关系以及这种关系之间的联结机制,重点关注服务体系与集群企业的联结;三是分析服务体系建设的方向和重点内容,以促进企业集群的形成以及服务际与集群企业的有效联结。
  从产业链上、中、下游分解的角度,企业集群的形式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产业链本地分解扩展,另一种是基于产业链异地分解合作扩展。
  
  (一)基于产业链本地分解扩展的形式模式
  基于产业链本地分解扩展而形成企业集群,这种集群的产业链上、中、下游主要集聚在当地,往往从产业链的―个环节开始,逐渐扩展而形成。产业链的当地化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和供应成本,便利了上、中、下游企业之间的沟通互动,为企业之间的技术创新协作创造了条件。具体的形成模式又可以划分为三种:
  第一,上游产业引致型。这种企业集群往往依靠上游原材料优势,通过向中、下游延伸产业链条扩大集群规模和收益,或者依靠已有的产业基础,向下游拉长产业链条,扩大集群经营范围。如湖北徐古镇蘑菇企业集群,1999年该镇大面积推广种植蘑菇,采取“政府搭台,农民唱戏,社会筹资,股份经营,干部带头,部门支持”的发展模式,开始了最初的创业,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张,鲜菇产量的节节飚升,逐渐将着力点转向深加工。2004年武汉长华食品贸易公司投资1.5亿元,建成年产10万吨的蘑菇罐头、蘑菇原汁酱油、蘑菇酱菜深加工出口基地。目前,徐古的蘑菇生产已经形成以长华为龙头,以康之源为配套的蘑菇加工板块,产品畅销国内外。再如应城市盐业化工企业集群,该集群最初以盐业化工为主,后来通过以原盐的生产带动下游两碱、化肥、芒硝等产品的增长,以主业生产带动下游相关辅助产品的生产(如盐碱、化肥生产所需用编织袋的生产),扩大了集群经营范围,形成了以盐业化工、精细化工等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企业集群。
  第二,中游产业引致型。最初,―个地区的本地企业都生产中游产品,随着产业需求的扩大,影响的提高,不断吸引上游配套企业入驻,下游依附企业衍生。如湖北鄂州市金刚石刀具企业集群,该集群起步于1983年,由燕矶人张忠明从上海引进技术,投资3万元,从创办的第一家金刚石锯片厂开始,逐渐裂变、扩大,2005年市场拥有量占国内市场份额60%以上的规模。在中游核心产业金刚石刀具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碳片生产、石材加工等上下游产业也逐渐发展起来,2005年,该集群中石材机械系列包括各种类型的锯石机、切割机、磨光机等,年产值达到1亿元。
  第三,下游产业引致型。最初,本地企业以生产下游产品为主,随着这些企业对中间产品和上游产品需求的增加,外部资源和新企业由于受到当地需求的吸引而进入该产业的上游环节,在拥有大量下游企业的地区投资建厂,为当地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以及其它中间产品,这样,大量的上、中、下游企业逐渐形成纵向合作关系。
  
  (二)基于产业链异地分解合作扩展的形成模式
  基于产业链异地分解合作扩展而形成企业集群,这类集群往往是跨行政区域的,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关键生产环节分布在两个、三个或者更多的相邻但不属于同一行政区划的地理边界上。如广东顺德的乐从镇和伦教镇之间的纵向合作案例,乐从镇家具企业成行成市,构成全国最大的家具市场,同时依靠家具设计的不断推陈出新,吸引了全国各地采购商。对于乐从镇而言,较快的家具设计需要有成套的家具生产模具和木工机械设备,而靠国外进口这些设备,价格高、周期长,也不能满足当地企业的特殊需求。而毗邻的伦教镇开始专门开发和生产木工机械,其中60%的产品专门提供给乐从家具生产企业。这样,乐从是一个专门从事家具生产的专业镇,而伦教则是为乐从专门提供上游产品的专业镇,两个镇依托产业链的上下游关系而形成更大范围的企业集群。
  
  (三)影响企业集群产业链分解的关键因素
  从企业集群的形成模式可以看出,影响企业集群产业链分解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企业衍生。不论是哪种形成模式,产业链的裂变、分解、扩展,都离不开企业家的创业和大量企业的诞生。二是政策因素,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由于需求扩大、利润吸引而引致的产业链分解扩展是比较普遍的,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由下至上的自发形成模式。但在湖北的典型专业镇,地方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不容忽视,地方政府往往通过制定一系列拉长产业链的规划,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给予新创企业土地、税收、家庭子女教育、人才培训等政策支撑,同时在企业创办以后,给予配套的扶持企业成长的措施,才使得产业链得以延伸。三是跨行政区域合作。当产业链分解在异地时,这一点尤为重要,没有这种合作,生产要素和服务要素就无法自由充分流动,产业链就无法通过知识、信息、人才的流动实现分解扩展,跨区域的生产和服务协作就无法实现。
  
  三、基于产业链的企业集群联结模式及服务共享机制
  
  (一)企业集群联结模式及成员结构
  以产业链为主导关联模式的企业集群有两种形态,一种是以单一产业链为主导关联模式的企业集群,一种是以多个产业链交互在一起的企业集群。前者在意大利比较普遍,特别是在意大利南部,存在着众多依托产业链而形成的特色经济区域,在这些区域内,大量中小企业承担着从设计、生产、制造、销售到后勤服务的完整的产业链价值活动。如美国加利福尼亚葡萄酒业集群。后者主要是带配套关联企业的集群模式(Poter,1998),比如绍兴纺织业的化纤、织造、印染、服装一条龙的产品关联,围绕该产业链还出现了纺机、染料助剂、纺织技术服务等辅助性行业。由这些紧密联系协同互动的企业构成了庞大的纺织企业集群。
  
  虽然两类集群主导关联模式不一样,但两类企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关联都主要表现为“供应商――用户”关系。正如帕得卯和吉勃森所说的,集群是一些企业互动形成的,这种互动可能是通过充当价值链中的供应者或顾客来实现。在这种价值链联结模式中,企业之间有较为明确的专业分工,并由此而分化出四类集群成

员:供应商、竞争者、用户和公共部门(PadmoreGibson,1998;魏江,2004)。从产业链联结的角度看,集群成员之间的关系则主要可以划分为四种:供给与需求关系、合作与竞争关系、服务与被服务关系、规制与被规制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企业集群成员间的关系图谱(图1和图2)。
  
  (二)服务共享机制
  供应商、竞争者、用户三个子群通过垂直网络关系和水平网络关系相联结,可以共同分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而公共部门子群,包括专业化服务结构和政府部门则主要通过知识流、物流、信息流、人力资源流结合规制安排与前三个子群相关联,构成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的核心架构。
  从服务联结机制看,前三个子群(核心产业和辅助产业的主体)与后一个子群(专业化服务部门和政府服务部门)又通过两种机制相联结,一是直接服务联结机制,包括中介结构为集群企业直接提供劳动力培训、教育、技术和管理咨询,以为企业提供商业性服务为主。二是间接服务联结机制,如地方政府建设公共服务机构(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中心等),以为企业建设基础设施和提供公益性服务为主。同时,地方政府提供的扶持性政策则为两种联结机制得以有效运行提供支持和保障。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从产业链分解的角度看,中小企业集群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在于:一是为企业创业成长提供完善服务,促进企业衍生;二是提供政策支持,为企业发展建设有利的政策环境;三是加强对内开放,建立跨行政区域的服务体系共享平台和机制;四是培育中介机构,充分发挥中介机构作用;五是加强服务性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一、四两个方面的作用在于使商业性服务与集群企业通过知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人力资源流联结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二、三、五三个方面的作用在于提供公益性服务,并为服务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提供有利的政策保障。通过五个方面的建设,建立起中小企业集群与服务体系的共生机制。而就建设方式而言,则主要包括强制性和诱导性两种。经过调研,我们在湖北典型企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大都找到了相应的个案。
  
  (一)为企业创业成长提供完善服务,促进企业衍生
  1、融资辅导及信用服务。融资服务开展的渠道主要有两个:一是建立政府、银行、企业的三方联盟,如2005年2月,黄陂区政府、交通银行武汉分行、佳海房地产公司签订“三方合作协议”,由交通银行武汉分行对佳海都市工业城授信10亿元,向园区中小企业提供包括流动资金贷款、小额授信在内的全面金融服务,确立定期沟通、不断创新金融服务的长效机制,全力支持佳海都市工业城内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通过这个由政府、银行、企业组成的全新战略联盟,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二是提供信用担保,开展信用评级。通过建立信用担保公司,鼓励和支持集群内外的法人资本、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商业性信用担保和企业之间的互助担保,搭建银企互信平台,开展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活动,能有效帮助解决企业流动资金不足问题。例如,为了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黄石采取的具体做法包括:一是成立了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的运作模式是按企业法人注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采取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模式;二是成立了市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中心,会同人民银行、工商、税务、质检、公安等部门组成评审小组,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实行百分制考核办法,将评价结果在有关媒体予以公布,并实行分级别和淘汰制;三是成立了市中小企业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投资咨询服务;四是成立了中小企业信用互助协会,为会员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2、技术服务。包括组织中小企业开展项目对接服务、为中小企业建立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等,通过各种技术服务机构,如孵化器、生产力中心、科技园区等,为集群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技术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可以通过三种途径,一是集群内部设立技术服务中心,主要是龙头企业自己建立或几个企业技术联盟共同发起建立;二是吸引外部研究机构在集群内部设立技术服务中心;三是由企业和外部研究机构在集群外部设立技术服务中心。我们发现这三种途径往往是相互结合的,比如仙桃市彭场镇无纺布企业集群,在成立省级“无纺布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基础上,依托新发公司,成立国家级无纺布产业服务平台,引导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姻”,加大产品开发力度,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与此同时,在省科技厅的指导和帮助下,集群中的部分骨干企业纷纷与中国纺织研究院、武汉纺织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成功研究开发出了多层厚克度复合无纺布等10多个新产品。
  3、劳动力培训和教育服务。对于非中心城市的企业集群,开展人才培训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走出去”,如徐古镇按照“人人会种菇,个个当行家”的要求,实施蘑菇技术能手“万人培训工程”,每年培训技术骨干3000多人次,组织外出学习技术100多人次,造就了一支强大的技术队伍,为蘑菇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支持。第二种是“引进来”,主要是通过专门培训机构或企业自己从中心城市聘请高校教师或科研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如鄂州金刚石刀具企业(公司)在全国各地聘请了国家级的专家30多人,其中两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俄罗斯国家两院院士1人,与多家国内知名院所、专业机构常年保持技术联系,并通过金刚石生产力促进中心,培养金刚石专业技术人才。第三种就是“自主服务”,主要由集群代理机构(经营性专门培训机构)组织当地技术能手、企业家为当地群众授课讲解,这种形式在农业企业集群中更为常见。
  此外,考虑到吸引外地企业家的需要,还要顾及外地企业家的落户、子女教育、父母赡养等细节问题,为企业家及家属提供生活服务等。
  
  (二)提供政策支持,为集群企业建设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
  地方政府为集群企业提供的政策支持主要包括税收减免政策、财政贴息政策、土地征用政策、资源(如水、电、煤)价格优惠政策、技术支持政策、融资政策、品牌扶持政策等。目的主要在于吸引企业入驻、降低企业成本、促进企业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利的软环境。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以税收优惠减免政策比较普遍,是现阶段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利器。如为了做大做强金刚石刀具企业集群,鄂州市区两级政府出台了18项优惠政策,鼓励金刚石刀具企业向燕矶刀具城集中。为此,区委、区政府专门成立了以区长为指挥长的“鄂城区刀具城建设指挥部”,由区经贸局牵头,抽调21个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规定对入园企业在项目立项、用地审批、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实行全方位优惠。按照能减则减、能免则免的原则,不收或少收规费,降低企业建设成本。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对投资达2000万元的企业,从获利年度起,前三年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实行全额征收全额返还,后两年全额征收减半返还。优惠的政策招来了一大批优质企业,2005年以

来共有18家规模以上企业进入了刀具城。
  
  (三)加强对内开放,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集群服务体系共享平台和机制
  有研究表明,我国市场正在走向“非一体化”,国内省际贸易强度不断减弱,国内市场被划分为众多子市场。这种行政性区域市场分割是各级地方政府以地方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采取地方保护主义的结果。这种作法违反了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为了促进统一市场的形成,对内开放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按党的十六大要求,“改革流通体制,健全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管理,清除市场障碍,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垄断,尽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由于为中小企业提供的服务涉及面广、专业性强,要做好相关工作,仅仅靠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跨行政区域的合作。建立跨行政区域的服务体系共享平台主要是针对具有共性的服务项目而言,比如,针对中小企业应用新技术成本较高,不利于新技术向中小企业扩散的问题,湖北省有关部门先后分别走访了化工、建材、食品、纺织、制药、生物制品在内的10多个不同行业的127家中小企业,针对这些企业普遍有对生产工艺过程进行优化、提高产品技术和追求企业经济效益的需求,与某大学合作共建“智能可视化优化技术服务平台”。通过这一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建立,为中小企业解决带有行业性和基础性的共性技术。
  此外,在各地(市)、县成立各类服务机构的基础上,还要形成信息及各种服务资源共享、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的工作机制,政府要扶持社会化服务机构的成长,为它们提供信息支持,特别是具有宏观性、全局性的信息支持,还要善于选择包括融资担保、管理咨询、法律咨询、认证评估等在内的各个社会化服务机构作为合作伙伴,借助其专业素养提升为中小企业的服务水平,进而形成特色服务产品和长效合作机制,体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培育中介机构,充分发挥其在企业集群过程中的作用
  中介机构主要有两类,一是行业协会,二是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机构。专业化服务机构在企业集群中广泛存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筹资融资、技术支持、信息咨询、市场开拓、人员培训、经营管理、国际合作等各种服务。而行业协会同样在集群企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作为保护和增进协会会员企业利益的单位,行业协会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为会员企业提供各项服务。在湖北的典型企业集群中,行业协会大多由政府牵头,企业自发成立的行业协会并不多见。政府在行业协会成立之初,主要起引导作用,协会成立后,政府逐渐放权,鼓励协会自主解决会员企业面临的各种问题。如武汉徐古镇建立了“政府引导,协会搭桥,部门联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协调服务体系。抓中介服务,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政府本着“引导不干预,指导不代替”的方针,帮助菇农建立了食用菌协会,为菇农牵线搭桥,提供服务,排忧解难。建立了“空中联系,地面落实,电话一挂,服务到家,有求必应,高效优质”的便捷服务机制,变菇农“找政府”为“找菌协”。
  对于中介机构的培育,首先,地方政府需适当提供财政拨款,为中介机构的启动提供一定资金,并利用自身的资源、信息和组织优势从区外引入相关产业的研究机构、培训机构或其他专业性机构的专业人才以及设备,成立“政府主导型”的专业化服务机构(姚海琳,2004)。其次,当中小企业和中介机构的交易持续增多,中介机构实力持续增强时,地方政府就要实现退出,退出有两个方面:一是组织退出,就是使中介机构完全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而不是地方政府的某个职能部门;二是政策退出,包括最初的资金支持政策以及其它特殊的扶持性政策(补贴、价格等),目的在于在财务上与中介机构脱钩,从初始的资金垫付者的角色中摆脱出来,同时促进社会化服务机构的自发建立和成长,促进服务市场化。最终,通过退出,实现对中小企业的服务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
  
  (五)加强服务性基础设施建设
  在企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除了要加强通常所说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供水供电等公共设施的建设,还要加强服务性基础设施的建设,这类服务性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市场基础设施(如专业销售市场、原材料市场等)和知识基础设施(如大学、科研机构、技术机构等)。如武汉佳海服装企业集群,为完善生产,形成完备的产业链,当地政府围绕服装园区,建立“三个市场”、“四个中心”。“三个市场”为布匹、辅料和设备三大专业市场,以服装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为企业提供稳定的面料、辅料、纽扣、拉链,以及缝纫机等原材料、加工设备供应。“四个中心”为:一是产品展示中心。在工业城综合商业区建有16万平方米多元化的交易场所和品牌展厅、名牌街、商业街,还定期组织服装展示会、订货会,营造了园区商业流通、产品展示的良好条件,形成国内外服装的采购基地,最终实现与国际接轨,进行连锁、连展、连销。二是服装产品研发中心。依靠武汉市科技局在工业城设立了品牌孵化器,同时佳海公司设专区引进高水平的服装设计事务所,为企业提供服饰设计。三是产品检测中心。与省纤维检验局签订协议,在工业城设点,为企业提供权威产品检验。四是职工培训中心。与东西湖职业技术学校(国家级)签订了为园区生产企业合作培训员工的协议,培训服装制造业熟练工人,解决企业的用工瓶颈。湖北其他地区也应加快服务性基础设施建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916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