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银行操作风险防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韩凌

  摘要: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的不完备或失效,或由于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本文以银行业务中最基本的柜面业务为切入点,谈谈目前银行操作风险形成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意见。
  关键词:银行;操作风险
  
  一、银行操作风险形成的原因
  
  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行业,其规章制度应该是面面俱到,非常完善,其实不然。在银行,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制定制度时很难做到未雨绸缪,制度建设跟不上业务发展变化。大多是“亡羊补牢”的结果。
  
  1 内控制度执行不力
  对于银行而言,内控制度执行不力是其最致命的弱点。
  如果银行现有的内控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那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风险损失事件的发生,但遗憾的是内控制度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现象依然存在。有些基层行的领导鉴于内控制度会增加银行的执行成本影响短期效益而没有全面落实相关内控制度,有些银行职员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包括上级干预、人情关系、利益诱惑、麻痹大意等,没有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操作,这些都造成了银行的内控制度流于形式。
  
  2 监督检查不到位
  虽然银行内部对监督检查都有明确的规定,每年都会不定期检查,但是检查的深度和有效性还不够。一是缺少统一的检查标准,各级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标准进行检查,有时相互问的要求存在冲突,致使基层行任执行中不知所措。二是有些问题曾经在检查中看到了,但是由于对相关问题的警觉性不高,没有深入调查、没有深入研究,也没有深入剖析,以致有些问题没有得以及时揭示,有些行为没有被及时制止。四是检查浮于表面,所采取的排查和检查方式对某些问题无法进行揭示和发现。‘
  
  3 员工风险意识不强
  银行操作风险内控水平、制度执行力的高低是由全体员工对操作风险的理解和认识程度的深浅所决定的。但是银行操作人员风险防范的思想意识还不够,有些人员合规操作的意识非常淡薄。对防范操作风险和案件防范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依然存在。有章不循、有禁不止的行为仍有发生。部分员工把最终能否发生损失作为判断业务合规与否的唯一标准,认为没损失就没有风险。
  
  4 考核激励机制存在偏差
  我国目前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社会对资金的需求要远大于供给,国内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仍然是存贷利差,而在“存款立行”几乎是铁打的定律情况下,偏面追求存款业绩造成的考核制度,就为操作风险埋下了伏笔。
  为了揽存,许多银行将员工所吸引的存款数与奖金挂钩,有的甚至与职位升迁挂钩。部分基层机构为了完成上级行下达的考核任务,不惜“善意”违规操作,人为降低考核基数或做假账完成任务。
  
  二、操作风险管理的进一步改进建议
  
  1 建立有效的内控机制
  对于现代商业银行来讲,制度十分重要,良好的制度是现代企业能否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首先,制度代表公信力,必须认真执行;第二,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市场环境、客户需求、监管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变化,制度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第三,制度制定之后,要有督办,执行不力问责,要体现制度的权威性。
  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应从审慎角度出发,贯彻“内控优先”要求,在控制措施严密、充分的前提下进行。内部控制要渗透到银行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并由全体人员参与。各部门、岗位、人员应职责分离,相互监督制约。
  
  2 培养企业合规文化
  风险防控能力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它不仅可能给银行造成巨额的财产损失,更可能带来不可估量的声誉影响。柜面业务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最前沿,既是业务拓展的“桥头堡”,也是操作风险与案件的“多发区”。多年来,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呈现点多、面广、成因复杂、管理难度大且不易见效的特点,加之基层工作业务拓展压力大、人员紧、内控薄弱,使得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管理成为银行风险管理体系中最为薄弱的一环。银行要构筑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立体防线,应从培养企业合规文化入手,完善操作风险防控能力。
  
  3 健全信息科技手段
  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往往由人为因素引起,通过于工控制、事后检查等人工方式防控操作风险,实际效果并不好。因此,应加大信息技术开发运用的投入,实现计算机系统联网,促使业务和流程操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将风险控制的有关要求嵌入流程系统,从而控制因简化操作、逆程序操作、越权操作等违规行为引发的操作风险。然而银行机构在计算机系统的开发和运用方而,普遍存在着重业务操作轻管理活动、重过程管理轻预警监测问题,因此,应充分发挥计算机系统对风险的预警和实时监控作用,建立关键风险点的预警监测指标,将有关指标和信息预设在系统小,当发生可疑或异常的交易活动、异常的数据信息时,系统会进行预警和提示,以此实现实时、远程、集中的风险监控。基层机构应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的学习和运用,严格规范操作,利用计算机系统数据和预警监测信息,汇总整理发布风险预警公告,引导员工正确进行业务处理,关注关键风险因素。
  
  4 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
  银行作为企业组织,其绩效考核是一种监控手段,是考核主体对个体或下级组织的活动成果及其价值的考察和核定,它重在考核效益和效率以及所完成任务的质和量。绩效考核必须依靠银行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共同理解和支持。同时,绩效考核必须结合员工职业发展,体现和引导大多数员工的共同利益。在岗位职责明晰的前提下,绩效考核应成为晋升、轮岗、降职解职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潘志童:2008:《浅析银行基层机构操作风险管理》,中国农村金融网.
  [2]刘丽英,高志烽:2008:《浅谈基层行业务运行操作风险及其防范》,河北金融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948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