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算的弊端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郑惠萍
摘要: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实行国家统一所有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现有的资产管理办法无法全面反映国有资产的真实价值,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资产的可利用,对资产的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问题;建议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国有资产的整治,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管,出台各项资产管理制度,并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清产核资工作。要求摸清各行政事业单位“家底”,建立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数据库。但纵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规范、不能真正意义上反映国有资产的真正价值,影响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并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一大隐患。
一、现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一般特性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经费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所做的经济活动为公共事业,非营利性机构。决定了其资产的核算与管理实行预算管理,重在资金的拨付和使用环节,收益和成本配比不是主要考虑对象。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的管理模式与企业不同,不提折旧与减值准备,只对事业单位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购建时,由政府集中进行采购,资产购置回后,经过验收入库、出库使用等手续,最终在账务上反映为一次性列为当期支出。就拿一般性的资产购置举例说明:
(固定资产增加,同时要增加固定基金,固定资产减少,同时要减少固定基金,一般不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
1.购入固定资产时
借:专用基金 修购基金(用修购基金购置)
事业支出(用结余资金购置)
专款支出(用拨入专款购置)
贷:银行存款
同时: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2.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从以上会计分录不难看出,现行资产管理办法实行量化管理,不能反映投入与产出,不能反映国有资产的真实价值,违背了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固定资产不管以何种方式取得,在本质上都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必然包含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不能单纯的考虑其使用价值,还应重点考虑其价值。因此,无论是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还是其他非营利组织所持有的资产,都存在折旧与减值问题。
二、现行资产管理办法弊端在那里
我国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对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要定期清查,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第十一条规定:“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适应预算管理和有关方面了解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及收支情况的需要,并有利于加强内部经营管理。”从制度规定与现实执行,不难看出两者是相背离的。
1.资产在持有期间因正常使用及自然力的作用形成了有形磨损和无形的损耗,价值发生了贬值。由于不提折旧和不计提减值准备,资产的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原始价值)严重偏离,易造成虚增资产的现象,违背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原则;
2.因为缺乏必要的会计核算和监督,在处置和报废时,处置金额和报废时间没有相应会计资料作为严格的依据。这样使固定资产价值的变动得不到正确反映,有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在资产的报废和处置的问题上,主观意愿较大,容易造成资产提前报废和低价处置,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不符合会计信息的谨慎性原则。
3.资产闲置现象严重和消耗殆尽或已不能再用的固定资产长期挂账。财政部门往往只注重经费的预算安排,很少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进行分析论证,对已形成的实物性资产如何做到集中管理、物尽其用、资源共享等方面考虑得不多,而实际的财务管理办法,又不能真正意义上反映资产的价值,因此,重复购置的现象普遍,配置、布局不尽合理,许多固定资产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浪费现象严重。应该处置的资产,既不报废,也不更新,资产的价值得不到应有的补偿。
4.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难以及时、准确把握,既不利于考评有关部门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也不利于管理者做出科学决策,现行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任期考核,还没有将固定资产管理列入考核目标,领导干部的任职调整,只进行财务收支审计,不进行资产移交的审计,对资产的价值管理重视不够。
三、未来的解决办法
未来行政事业单位应以收付实现制为导向,重在实现权责发生制,逐步实行固定资产提取折旧与减值准备。
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借鉴企业的会计折旧与减值核算的会计处理原则、程序和方法。对固定资产进行彻底清查,合理确定各种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在此基础上,根据固定资产的单价、预计净残值、未来使用情况及减值风险大小等因素进行重新分类,分别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总额、折旧年限,选择适当的折旧方法按月计提折旧,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减值评估。通过学习其他先进经验,我认为对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1.对行政单位和一般事业单位,行政单位可采取虚拟折旧的方法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定期上报明细表。
(1)固定资产清查时确定了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借:固定基金
贷:固定资产
(2)每月计提的折旧额及固定资产发生减值时确定的减值损失。
借:经费支出――计提折旧
事业支出――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贷: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期末结转。
借:固定基金
贷:经费支出――计提折旧
事业支出――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2.对经营性事业单位实行结余考核管理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可采用按原值和预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的方法,既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净值,也有利于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取消“修购基金”和固定基金科目。
(1)固定资产清查时确定了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借:经营支出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每月计提的折旧额及固定资产发生减值时确定的减值损失。
借:成本费用
管理费用
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贷: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期末结转。
借:经营支出
贷:成本费用
管理费用
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四、实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减值和计提折旧方法的优点
1.可以全面、真实、及时地反映出固定资产在各个时点的实际价值和期末净值,既能保证账实相符,避免虚增资产,又便于适时了解和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并进行适时、合理的价值补偿。
2.加强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客观需要。实行折旧与减值核算,合理估计潜在风险,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同时,有利于明确各分管、使用部门的权利与责任,加强相应的绩效考核。此外,对科学预测与决策,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促进各项业务目标的实现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可见,树立财务管理理念,不断提高核算和管理水平。科学有效地搞好资产管理,可确保其安全和完整,充分发挥其效能,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单位的竞争力。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袁国栋:关于固定资产折旧和减值相关问题的探讨[J],上海海事大学,2006
[2]郭元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会计,2008
[3]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与减值的会计处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956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