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婚姻家庭法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许晓峰 孟德花

  摘要:高职课程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尤其是卖训课程的改革,更是鲜有成功的例子可以借鉴,本文以代书遗嘱单元实训教学设计为例探讨高职婚姻家庭法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抛砖引玉,以期在高职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方面能够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关键词:代书遗嘱;实训课;实践能力
  
  一、单元实训课的要求
  
  单元实训课也就是实训教学实施的一个单元,可以是2课时一个单元也可以是4课时一个单元(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来确定需要的课时量)。单元实训课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实训的能力目标确定、具体
  实训教学必须有明确具体的能力目标,能力目标的准确定位是实训成功的关键,也是提高实训效率的关键。实训的能力目标不确定、不具体,学生在活动中就会迷失方向,实训效果也很难令人满意。在确定实训能力目标时应从学生实际工作环境出发,培养岗位所需要的基本操作能力。
  2.训练学生能力的载体主要是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
  教高[2006]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因此,单元实训课要求通过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所谓“任务驱动”就是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项目教学法”则是以“实训项目”为核心,重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让学生先做,在真实的情境中,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来感知、体验和领悟相关知识,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教学方法。
  3.以学生为主体
  无论是任务驱动,还是项目导向,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任务驱动”教学法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该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项目导向”教学法是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法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4.教、学、做一体化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在教育问题上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强调教育要与生活实践结合,教与学都必须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单元实训课要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把知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而且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学生岗位就业趋于零距离。
  
  二、“代书遗嘱”单元实训教学设计与实践
  
  “代书遗嘱”是婚姻家庭法实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无论是在现在的生活中,还是在将来的工作中,都有可能遇到代书遗嘱的问题。下面就以“代书遗嘱”为例谈谈单元实训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1.本次实训课的教学目标和能力训练任务
  (1)教学目的。教学目标是通过4课时的实训,学生能够掌握代书遗嘱的撰写方法,学会运用相关法律知识独立代书遗嘱以及能够为变更遗嘱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2)能力训练任务。本次实训课的能力训练任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能够现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第二,能够现场为咨询者代书一份遗嘱;第三,能够为变更遗嘱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2.本次实训课的教学设计
  本次实训课的教学设计包括以下七个步骤:
  步骤一展示本次实训课的内容和目标
  本次实训课的内容和目标有:第一,组织教学和复习有关遗嘱继承的内容(提问遗嘱的概念、遗嘱的形式、遗嘱的变更与撤销);第二,展示本次实训课的内容――代书遗嘱,第三,宣布本次实训课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一能力目标是能够为他人提供代书遗嘱的服务,并能够为变更遗嘱提供最佳解决方案,知识目标是能够掌握代书遗嘱的撰写方法。
  步骤二引入任务项目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一份代书遗嘱的样本,让学生讨论并指出该遗嘱格式上的错误,然后由教师归纳遗嘱的写作要点:
  首部
  ①标题。写明“遗嘱”或者“××××遗嘱”。
  ②订立遗嘱人基本情况。
  正文
  ①写明遗瞩人订立遗嘱的原因。
  ②写明订立遗嘱人所有的财产名称、数额及所在地。
  ③写明遗嘱人对遗产的处理意见。
  ④写明所订立遗嘱的份数。
  ④写明订立遗嘱的时间和地点。
  尾部
  分别由立遗嘱人、见证人、代书人等签名,另外要写明遗嘱的日期。
  (特别注意:遗嘱完成之后,应当向遗嘱人宣读或者交给遗嘱人审阅,以便遗嘱人核实遗嘱的内容。)
  步骤三操练(掌握代书遗嘱的初步技能)
  让学生根据遗嘱的写作要点,修改上述提供的遗嘱,使之成为一份格式完整的遗嘱。通过本次操练,让学生掌握代书遗嘱的基本格式,为独立代书遗嘱打好坚实的基础。然后教师课件演示一下修改后格式完整的遗嘱范文。
  步骤四训练巩固
  训练任务:
  学生演示代书遗嘱的咨询活动,并完成代书遗嘱的制作。
  方法:
  ①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约4人,每两小组合并为一个大组。
  ②每小组安排一位学生扮演代书遗嘱的咨询者,其余学生扮演法律咨询的接待者。
  ③咨询者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案例内容进行代书遗嘱的法律咨询,接待者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并按照咨询者的意愿完成代书遗嘱的制作。
  ④每个大组的两小组之间相互宣读本组制作的代书遗嘱文书,相互比较代书遗嘱的内容和格式,共同讨论,完成最后的代书遗嘱的制作。
  ④各大组推选代表宣读本组制作的代书遗嘱,教师对各组制作的代书遗嘱文书进行点评。
  实例:李花(退休职工,90年代与丈夫离婚)现年75岁,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管庄西里32栋4门401室。2000年6月,李花将单位分给她的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管庄西里32栋4门401室的住房买下,该房屋建筑面积是82平方米,房屋所有人为李花。另外,李花还于2006年7月出资购买了北京市朝阳区京通苑小区22号楼806号住房,该房的建筑面积是102平方米,房屋所有人为李花。李花膝下有四个子女,长子李龙,次子李虎,长女李玉和次女李琼。除长子李龙与其共同生活,其他子女均独立生活,2008年李花因病住院,儿女们轮流看护,也有亲戚帮着看护李花,同年10月11日,李花出院。李花现在精神状况良好,思路清晰,语言表达流畅,但其身体落下残疾,双手无力,一日三餐均需要别人喂饭。李花想请别人帮助她书写一份遗嘱,以便表达其生前的心愿。因为大女儿李玉特别孝顺,而且家庭条件不是太好,所以她希望在其死后把位于管庄西里的房子给大女儿李玉,又因为李龙一直与其共同

生活,对其照顾较多,所以她希望把京通苑小区的房子遗留给长子李龙,为了不让次子李虎和小女李琼太难过,李花决定把其在工商银行的存款30万元留给次子李虎,除了自己在农业银行的存款22万元之外,李花希望把自己其它的全部财产都留给小女李琼,李花决定把自己在农业银行的存款22万元以自己的名义捐给希望工程,为社会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假如你是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的律师,请你帮助李花代书一份遗嘱,以完成老人的心愿。
  步骤五归纳(知识和能力)
  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总结代书遗嘱的格式应注意的事项,以及代书遗嘱内容方面应当注意的事项,教师再作归纳。
  实践中代书遗嘱常见的问题:格式方面学生容易遗漏立遗嘱人的签名或者摁手印,遗嘱完成之后,学生容易忘记向遗嘱人宣读或者交给遗嘱人审阅。内容方面学生往往会忽略一些细节,这与扮演法律咨询接待者的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有关,如上述案例中两处房产的房产证登记号码、户主的登记姓名、工商银行存款和农业银行存款的账号和户主、存款数额的大小写等等都是学生不容易注意到的细节。
  步骤六深化拓展
  训练任务:
  为上述案例中的咨询者李花提供一个变更遗嘱的最佳解决方案
  实例:假如上述案例中,你完成代书遗嘱后,建议老人对遗嘱的内容进行公证,两天后李花到公证机关进行了公证,但是一个月之后,李花又想把自己在工商银行的存款30万元只给次子李虎20万元,另外10万元想给次女李琼。李花再次向你咨询,请你帮助李花解决该难题。
  方法:
  ①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约4人,每两小组合并为一个大组。
  ②小组讨论李花变更遗嘱内容,有几种解决方案?给出小组的最佳解决方案。
  ③每个大组的两小组之间相互宣读本组归纳的解决方案,然后共同讨论。
  ④各大组推选代表阐述本组的解决方案,并给出本组的最佳解决方案。。
  ⑤各大组之间互评解决方案,然后教师对各大组的解决方案进行点评。
  步骤七总结
  通过本次课的实训,学生能够掌握代书遗嘱的基本格式(提问学生简述代书遗嘱的基本格式),学生能够学会运用相关法律知识独立代书遗嘱以及能够为变更遗嘱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要熟练掌握代书遗嘱的技能,还需要多加练习,多帮助左邻右舍、乡亲好友代书遗嘱,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3.布置作业
  每位学生通过对自己邻居的咨询,帮助邻居代书一份遗嘱,下周上课时交上来。具体要求:符合代书遗嘱的格式,遗嘱的内容真实、详细,能够正确反映立遗嘱人的心愿。
  
  三、结论
  
  单元实训课是整体实训课的组成部分,单元实训课的教学设计体现着实训课整体设计的思路,通过代书遗嘱单元实训教学的设计可以窥见高职婚姻家庭法实训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能够激发出自己的潜能,积极主动地想尽一切办法出色完成分配的任务,教、学、做一体化,让学生在轻松、快乐、和谐的工作氛围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964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