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服务外包“北京板块”隐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 莉

  北京市现有的政策扶持大多是针对离岸外包。而少有对国内市场的政策扶持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首现万人企业。
  不久前,文思创新、软通动力两家北京服务外包企业成为国内首批达到“万人规模”的服务外包企业,这也标志着北京的服务外包产业迈上了一个颇具里程碑意义的新台阶。
  赛迪顾问软件与信息服务行业分析师王刚表示,在全球外包的竞技场上,人员规模达到2万人才具备参赛资格。目前我国服务外包产业首现万人企业,正迈向2万人的临界状态,已进入爆发前夜,成为全球第二大服务外包目的地为期不远。
  国内服务外包行业资深专家告诉记者,万人企业的出现,意味着整个北京的服务外包行业从量变到质变,有竞争力的企业即将崛起。
  “一家万人企业,意味着能够接下500―1000人规模的大型项目。”该专家表示,这几年北京服务外包行业发展很快,继文思之后,中国企业海辉和科莱特不久前也在纳斯达克上市,而软通动力亦即将上市。不断涌现的上市企业,就如当年的互联网板块一样,有可能会出现一个服务外包板块。
  “原来只有文思一家上市的服务外包公司的总部在北京,没有群体的概念。现在多家公司的总部都在北京,使得北京作为服务外包总部的地位凸显了出来。”
  
  “北京板块”引领高端发展
  
  在北京服务外包企业协会理事长曲玲年看来,在国际服务外包市场上,一万人的企业规模意味着基本具备了进入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在他看来,服务外包实际上就是“办公室产业”的转移,随着IT技术和高速互联网的发展,跨国企业可以将一部分工作环节转换成数据传输到另一端的“接包方”,“接包方”将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后再传输回来。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比,服务外包是“白领密集型”。
  全世界都看好中国服务外包的发展潜力。德勤不久前发布了中国服务外包行业的研究调查报告,预测未来十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服务外包行业强有力的竞争者,中国服务外包市场将在未来几年保持约23%的年复合增长率,并在2012年达到433亿美元的规模。
  作为服务外包发展的龙头城市,北京的服务外包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来自北京市商委的数据显示:2009年,北京市服务外包离岸业务执行额达到10.05亿美元,这一数字占到了全国总量的13%。今年上半年,北京市承接离岸外包业务执行额已经达到6.56亿美元,同比增长226.3%,继续保持全国领军城市地位。尤其是海淀区异军突起.成为北京市离岸外包产业的主要集聚区。在2010年全国十大外包领军企业中,便有文思创新、软通动力、海辉软件、博彦科技这十大企业坐落于海淀区,全国100家成长性企业中海淀区又占了11家。数据同样显示:2000年到2009年间,北京市离岸外包出口规模扩大了22倍。
  “北京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拥有独一无二的优势。”曲玲年表示。一方面,北京除可以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之外,还拥有巨大的本土服务需求:不仅有全球500强企业中的30家的总部落户北京;还有大量的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总部齐集北京;与此同时,来自政府的服务外包需求也非常庞大。另一方面,北京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数量在全国首屈一指,高端人才供给优势显而易见。
  北京服务外包企业协会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中,协会下辖的服务外包企业成长速度平均超过30%,而像文思创新、软通动力等领军企业则达到了50%以上。行业分析人士预计,在五年之内,中国服务外包行业有望诞生员工数量达到3万至5万人的企业,从而进人全球服务外包20强,跻身全球行业的“一线”,而北京企业将有望率先实现这一突破。
  记者了解到,2008年以后,北京服务外包产业进入了高速增长期。在这个期间,中国在岸外包的大量需求,使得原本就遥遥领先于外地的北京服务外包企业又获得了额外的推动力,在电信、汽车、金融等领域创造了大量的外包需求。比如文思,从2008年前后开始回转国内市场,短短时间内,来自国内市场的营收已经占到了文思公司总体营收的40%。这些外包企业利用这些在岸需求完善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体系,有了练手的机会,并因此积累经验,在咨询服务业上不断走向国际市场。再如海辉,这几年也开始加大国内市场的业务,目前来自国内客户的收入已经接近10%左右;一直没有放弃国内市场的软通动力近年来则借助于国内业务积累实现了向高端咨询业的发展。而文思还因为在国内与海南航空和上海汽车等的合作,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为其获得波音等公司的订单提供了帮助,而这一点是国内市场狭小的印度企业无法比拟的。
  业内普遍认为,虽然我国已经出现万人规模的企业,但北京乃至中国服务外包产业仍处于萌芽期到幼稚期。前不久,在国务院参事室的一次座谈会上,曲玲年曾经这样描述服务外包产业:“今天,我国服务外包市场还处于萌芽阶段,本土服务供应商(卖家)还不能作为咨询者去指导行业买家。同时,本土行业买家自身业务流程尚不成熟,不具备大规模释放业务流程外包的能力。”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软通动力执行副总裁彭强就谈到,目前我们的外包不仅和国际服务外包巨头埃森哲等公司有很大的差距,即使与印度公司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彭强谈到,IT服务的高端是咨询,然后才是设计、编码、测试等环节,如埃森哲这样的顶级服务商,可以从咨询和设计人手,做出可重复应用的解决方案,因此利润相当可观,而中国绝大多数服务外包企业还集中在编码和测试等低端环节。
  彭强提到了一个著名的例子:埃森哲公司每年的规模可达200亿美金,它的雇员只有十二三万,同样多的人,印度服务外包公司却只能做到几十亿美金的规模。反过来说,假设印度最大的外包公司TCS做到埃森哲的规模,大约需要几十万人,而中国则需上百万人。可见,我们还在做的服务外包业务,人均附加值还比较低。
  彭强认为,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向产业链上游走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比如软通动力前不久就打败了印度某外包公司,获得了瑞士银行的一笔离岸外包业务。随着中国企业逐渐走向高端,对客户的黏着力也会越来越强,企业的不可替代性也在日渐增强。例如,专注于欧美市场的海辉,其现有客户的保有率就高达93%以上,
  数据显示:虽然逐年上升,但中国服务外包承接的离岸外包市场仅占全球总规模的0.5%,北京有400余家公司承接离岸外包,市场发展空间还很大。软通动力从成立至今,喜欢用并购的方式来获取进一步发展。彭强告诉记者,他们一般并购国外的咨询公司,通过并购实现产业整合,并加强公司在咨询领域的竞争力,使企业较快做强做大。
  对比印度的服务外包企业可以看到,印度前5名外包企业就占到了整个行业营业额的60%左右。因此,

北京抓住了服务外包领域的龙头企业,就抓住了全国服务外包产业的牛鼻子。有专家认为,北京完全能够通过优惠条件将各地的龙头企业总部吸引到北京,这样就可以形成全国意义上的接发包中心,从而吸引国际和国内的各种资源向北京聚集。业内专家认为,这一点只有北京才能做到,而且一旦做到将是其他城市无法复制的。
  曲玲年认为今后的10―20年,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将逐步走向成熟,衡量成熟的指标有4个:第一,有3到5家年营业额超过百亿美元的本土企业,其中一两家进入全球服务外包行业的前十;第二,这些企业有能力覆盖垂直行业市场的IT服务需求(ITO)和基于IT的延伸服务需求(BPO/KPO);第三,排名前五的企业占据全部市场份额的一半;第四,这些企业的近90%业务来源于本土在岸市场。
  前几年,文思创新总裁陈立峰一直很苦恼,因为IT服务外包并不是特别赚钱的行业,思考后他发现IT服务的利润处在“微笑曲线”的中间,两端则分别是硬件厂商和软件厂商。随着云计算带来IT产业的变革,他欣喜地发现,硬件将会成为利润日渐微薄的日用品,而能够直接推向客户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将会是前景最看好的企业。基于此,陈立峰对中国服务外包发展信心十足,他认为中国本土一定会出现世界级的IT服务企业。
  
  文思志正在于此。离岸在岸两条腿走路
  
  用曲玲年的话来说,北京服务外包的发展“起得早”。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北京企业就开始为日本企业做代码书写,国内最早的服务外包业务始于此。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跨国公司的增多,北京很多企业开始为跨国公司做软硬件测试,欧美离岸服务外包雏形初现;一直到2010年,北京出现了两家万人企业。从零到突破十亿美元的规模,北京的服务外包产业花费了三十年的时间。
  从北京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服务外包这个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大约30年才能出成果,离岸外包是这样,国内业务也是这样。随着金融危机和国际经济形势的转变,中国国内市场的崛起理应成为服务外包的另一极。可是记者在调查中却发现:北京市现有的政策扶持大多是针对离岸外包,而少有对国内市场的政策扶持。
  影响最大的当如2009年5月推出的《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这个意见中明确指出:北京要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重点提升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能力和水平,强化北京在国内服务外包产业中的领先地位,第一个是离岸承接的能力,第二个是国内领先地位。
  近日,海淀区高调宣称将建离岸服务外包示范区,并出台相关文件重点支持符合条件的骨干型离岸服务外包企业发展。达到承诺增长条件的企业,每年最高可获得200万元的资金补贴,政府对离岸外包服务的支持可谓不遗余力。
  不仅是北京,从国家层面也对离岸外包情有独钟。不久前财政部公布《关于示范城市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免征营业税的通知》,规定从今年7月1日到2014年底,北京等21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企业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取得的收入可免征营业税。
  记者注意到,在中国各级政府大张旗鼓地鼓励发展离岸外包的同时,国外外包企业也加紧了对中国市场的进军。印度TCS厉兵秣马招人扩张,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渗透;美国必能宝公司不久前也宣布进入中国市场,无一不是瞄准高速增长的中国市场。
  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业内专家认为,TCS等印度公司在中国设立办事机构并加大扩张力度,是出于其全球市场渗透的考虑,一方面他们可以利用中国的人才、区位优势进军日韩市场(印度缺日韩语人才);更重要的是,这些公司扩张的背后是中国不断崛起的内需市场。
  “在很多行业,如金融、电信等,中国企业本身就是全球老大,印度公司也希望把这些企业变成自己的客户。”上述专家指出,记者了解到,前几年某国有四大银行之一的某行就将其一个上亿人民币的项目外包给了印度的TCS。
  而很多业内专家也认为,中国在岸外包总额和比重远大于印度,中国在岸占80%,总额600―800亿美元,在岸外包发展潜力并不亚于离岸外包。
  华道数据的杨鹏很早就说过:“我们不应该盲目模仿印度模式,而应立足本国市场,把中国的银行、保险公司服务好。”
  刚成立时,华道也想从离岸业务扩展开始,但参加了几次国际竞标后却发现,国内服务外包企业可以拿到的大都是非常低端的业务,利润很低甚至没有利润。这是因为一方面我国业务流程外包占全球外包出口的市场份额很小,另一方面直接从海外接包的困难很大,多数利润会被中间转包方拿走。基于这种情况,华道剑走偏锋,主抓国内市场,在人力资源、服务模式、技术能力、信息安全管控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客户多了之后他们发现,服务国内客户不会遇到文化和思维习惯等的影响,相对更容易制定合适的服务战略-更重要的是,国内市场显示出强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这些年来,已经有一些公司在国内市场尝到甜头,并且不断加大国内市场的份额。软通动力的业务发展一直比较均衡,国内市场占据三分之一之多,而且仍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该公司执行副总裁彭强告诉记者,软通动力这些年在国内市场颇多斩获,尤其是公司近年来增长迅速的咨询业务,主要客户群几乎都是国内客户,国内客户的比例还在不断上升。海辉软件从2008年后也开始了国内业务的扩展,今年国内业务的增长率超过了100%。
  这几年来,中国已经是文思最大的市场,其次才是美国、欧洲和日本。记者了解到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来自中国市场的营收占到了文思整体营收入的42.2%,而来自美国、欧洲和日本的业务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6.3%、16.1%、4.6%。目前,文思的收入结构比较均衡:第一是以研发为主的离岸外包,主要面向欧美客户;第二是IT外包,也是面向欧美客户;第三是咨询和解决方案,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目前国内客户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在中国的跨国公司,因为面临成本转移压力,他们会将一部分业务外包出去;另一部分是中国本土企业,他们需要实现敏捷开发,也会将大量业务外包,中国外包市场的现状,相与欧美市场的初期非常相似。”上述专家介绍。
  由此可见,即使在政府产业政策还没有顾及到的情况下,在岸业务仍然以一种草根的状态蓬勃发展。曲玲年提到,政府的产业政策应适时调整,过渡强调离岸业务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会限制一些大型企业在国内市场上的良性发展。
  “中国企业未来一定要两条腿走路,增加国内市场份额,国内、国外并重。”彭强认为,除了免税和补贴外,政府真正能帮助国内外包企业成长的,还是给项目。此前,有媒体报道称,由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的鼓励政府和国有大型企业发包的政策即将出台,但时至今日未见踪影。
  曲玲年表示,服务外包企业的发展是个长期过程,大概30年才能出成果,而政府官员的任期一般只有5年,很难重视并推行什么大的行业政策。国内一些地方政府鼓励发展服务外包多是为了政绩,也有一些不良企业正在以外包的名义行圈地和套取税收优惠之实。他说:“不论如何,国内企业还是应该充分利用政府的政策优惠做好自己的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01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