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国城市经济》:济源是一个资源型城市,对于资源枯竭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什么考虑?
  赵素萍:济源设为地级市仅十年,作为一个老的工业基地,资源的开采历史比较悠久,如铅、铁、锌等。经过50多年的开采,大部分资源已经枯竭,开采程度有些过度,如经过58年的大炼钢铁,七十年代的“五小工业”的开发,十年前建市即面临资源枯竭,面临城市产业转型。首先是土地资源问题,再一个就是环境问题。怎么去解决土地和环境问题呢?这些年来一直坚持工业转型、节能减排向前走,本着节约、集约的科学发展路子走。
  在土地方面,2006年我们就提出“工业出城、项目上山”。在济源1931平方公里中有88%是山区和丘陵,其中一类是植被比较好的,另一类是荒山秃岭,什么树木都难以生长。“项目上山”的“山”就是这种秃岭荒山。配合提出的“工业出城、项目上山”,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比如新建企业必须无条件出城,老企业有污染的必须无条件出城。鼓励企业向外走,同时出台优惠政策,外迁土地价格优惠。冬天时,我们给农民一部分资金支持对土地的开发整理。我们用当代的愚公移山精神,每年能开发平整出来2万亩土地,其中1万亩补充作为工业用地,1万亩作农田。
  在环保方面,最主要的措施有两点。一个是关停不合格企业,我们提出的标准始终高于国家标准。比如说国家要求3万吨的铅锌准入要求,我们就要求5万吨,国家要求5万吨,我们就要求8万吨,并关停不合格企业。另一个就是改革工艺,我们每年拿出一个亿对企业工艺更新进行补助,达到结构调整的目的。从2003年的重度污染到2004年的中度、2005年的轻微、2006年以后空气质量达到良好,并且逐年空气质量良好天数都在增加。2009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6天。空气质量改善,水质现在100%达标,还给老百姓一个碧水蓝天。
  《中国城市经济》:在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方面,济源市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赵素萍:首先,实施“产业振兴攻坚行动计划”,促进企业上规模、提水平、增效益。以2009年为例,规模以上企业新增34家,达到267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新增8家,达到82家,超30亿元企业达到6家;济钢、豫光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其次,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再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首次承担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59亿元,同比增长15%。再次,积极推进“质量兴市”,8种产品评为“河南省优质产品”,4家企业参与5项国家或行业标准制定。此外,强力推进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突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深化治理,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预计下降7.38%,削减二氧化硫10200吨、化学需氧量2100吨。
  《中国城市经济》:“愚公移山”的故事在我国可谓妇孺皆知,在愚公的故乡,如今济源的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如何?
  赵素萍:这些年济源的旅游发展也较好,但是和我们的工业发展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原因有多方面。一个可能是重视的程度问题,另一个是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还没有跟上。所以,今年我们下决心把旅游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我们引进了河南省建设投资公司,用他们的优势资本和我们的优势资源进行合作,促进发展。2010年我们预期将有较大发展。欢迎到济源来旅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19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