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浑善达克沙地牧户经营现状分析与新牧区发展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杜富林 根锁 原英 包慧敏

  自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社会的热门话题,引发国内学术界对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反思与展望,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研究正在全面展开。新农村建设是在统筹城乡大发展的背景下,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总称。可以说,新农村建设覆盖了农村地区的建设、改革、发展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叶敬忠等,200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责权利对称的系统主体,包括投资主体(政府)、建设主体(农民)、监督主体(一个独立的中介机构)等(秦富,2007)。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模式可概括为政府主导型、城市带动型、村企互动型、支部带动型、能人引导型、科技园区带动型、主导产业带动型和高效农业引领型等(蒋和平,2007)。
  牧区同农村相比无论在生产生活方式上还是社会文化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区别和独特性。学术界关于建设发展新牧区的研究远远滞后于新农村研究,本文从牧户经营角度综合、系统地研究新牧区发展对策,更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
  
  一、调查区域概况
  
  (一)A嘎查
  A嘎查地处浑善达克沙地东部边缘地带,地形多为固定沙丘,植被覆盖率较高。草地面积为240769亩,其中,打草场面积52900亩,占草场总面积的22%,网围栏保有面积占总面积的100%。牧户137个,人口572人,户均人口约4人,劳动力304人,全部为汉族。1984年实施家畜承包到户,草场划分到嘎查。1990―1991年,嘎查把草场进一步划分到牧户,1999年与牧户正式签订草场承包合同。目前,基本上户户都有放牧草场和割草场,但由于放牧草场面积小,绝大多数牧户不得不一年四季反复利用同一块草场,而草场面积大的牧户采用划区轮牧。
  牲畜总头数达10575头,其中牛2519头、马24匹、绵羊6013头、山羊2019头。良种及改良牛2269头,占总头数的90%,小畜良种及改良头数为5483只,占总头数的68.3%。种植青贮面积1041亩,由于水资源短缺,基本以旱作为主,所以平均亩产仅为1500kg左右。
  (二)B嘎查
  B嘎查位于浑善达克腹地,地形多为固定、半固定沙丘,属沙漠草原。草地面积为167300亩,90%为沙地草场。打草场仅有13700亩,占草场总面积的8%。飞播面积10470亩,网围栏保有面积占总草场面积的53%。浩特10个,牧户59个,人口246人,户均人口约4人,其中汉族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1983年以每人4.5个羊单位的标准实施家畜承包到户,1993年按户、人、畜,即户为10%,人口为30%(91年人口为准),牲畜为60%(1983年承包头数为准)的标准划分草场。草地利用方式以划分冬夏两营地为主,一般在冬营地居住和打草,夏营地集中放牧。
  牲畜总头数为1583头只,其中牛594头、马9匹、绵羊980只、山羊仅有17只。良种及改良牛90头,占总头数的15%,而绵羊改良率还不到5%。由于草场退化沙化日趋严重,2003年旗政府采取了全面禁止饲养山羊,鼓励发展养牛业的举措,并强制出售所有山羊。饲料地总面积达260亩,牧户饲料地面积介于5~10亩,并全部配有灌溉设施,青贮玉米亩均产量达到4000公斤以上,最高能达6000公斤。
  
  二、牧户经营现状分析
  
  (一)草场及饲料条件
  B嘎查户均总草场面积为1944.73亩,比A嘎查多217亩,但打草场面积仅为233.39亩,是后者的约60%。而亩均产草量为53.92kg,后者的70%。户均饲料地面积为4.36亩,虽然较后者小3.17亩,但平均亩产达4120.23kg(见表1)。从草地面积规模来看,A嘎查和B嘎查的绝大多数牧户的草地面积介于1000―3000亩,其比重分别为96.4%和67.8%,而1000亩以下牧户中,A嘎查有2户,B嘎查有8户,3000亩以上的7户全部属于B嘎查。
  (二)经营收入分析
  一般情况下,牧户收入由基本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构成。基本收入包括劳动者报酬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劳动者报酬收入是指受雇于单位或个人,出卖劳动而得到的报酬收入。包括在苏木嘎查组织中劳动得到的报酬收入、在企业劳动得到的报酬收入和在其他单位或个人劳动得到的报酬收入。由表2显示,A嘎查牧户户均收入为26366.47元,是 B嘎查的1.83倍,可以说明其相对富裕程度。牧户总收入中经营收入占主导地位,其中A嘎查更为明显,其牧户收入全部来自经营收入。B嘎查除一部分劳务收入以及国家补贴的转移性收入外,62.3%为来自经营收入。在经营收入中,出售牲畜收入起着决定性作用,A嘎查的出售牲畜收入在其总收入的比重高达88.5%,B嘎查为58.4%。A嘎查对于B嘎查来讲,牧户经营收入中还包括山羊绒和牛奶收入,而B嘎查基本不饲养山羊并且养牛规模较小等原因,直接影响牧户家庭收入水平。从总收入构成看,B嘎查牧户具有一定的劳务收入和其他收入。劳务收入是在牧户收入水平低,尤其可支配现金收入少的状况,以及禁牧政策的实施,促使部分劳动力的外出打工拓宽收入面的结果。其他收入主要是由国家及地方政府为禁牧草场而发放的补助及建设草库伦和打井补贴等转移性收入构成。
  从牧户收入规模来看,A嘎查45户中,年收入1~4万元的约占62%,其中年收入2~3万元的牧户最多,为11户,占调查户数的24.44%。另外年收入超过5万元以上的大规模牧户有3个,占调查牧户的6.66%。而B嘎查45户中,年收入在1~2万元之间的有19户,占调查牧户的42.22%。年收入0.5~1万元的牧户为26.67%。年收入超过5万元以上的仅有1户(见表3)。
  (三)经营支出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在牧户总支出中生活支出比重相对较大,其中B嘎查为62.2%,较A嘎查高出约20个百分点。另外B嘎查的基本建设支出、教育支出、生产费用及其它支出绝对值均比A嘎查要高,而从相对值上看,基本建设和教育支出基本处于同一个水平。B嘎查基本建设支出绝对额相对大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近几年一直享受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打井配套的扶持政策,因此要求牧户承担一部分配套资金而增加开支。另一方面,该嘎查由于地处浑善达克腹地,风沙大,加大了围栏修复费用。教育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近20%,但从实际支出水平看,B嘎查为A嘎查的2倍还多。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户均学生人数不同。B嘎查41人,户均0.90人,而A嘎查29人,户均0.64人。二是就读距离、城镇状况不同。B嘎查及其所属苏木原有中小学全部被撤消后,牧民们不得不把孩子送到正镶白旗政府所在地的查干淖尔镇学校就读,从而加大了牧户的教育支出。而A嘎查的多数学生到就近的桑根达来镇上学,教育支出相对较低。其他支出主要是指医疗费和红白喜事开支费用,B嘎查为A嘎查的1.6倍,这主要是由于交通不便,看病难以及得病不及时就诊,直到病情加重才开始重视,反而加大医疗费开支。另外,可能与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生活方式不同有关,B嘎查以蒙古族为主体,而A嘎查全部为汉族,因此在红白喜事、生活消费、资金积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
  (四)畜种结构分析
  由表5可知,从总体上看,无论大畜头数还是小畜头数 A嘎查与 B嘎查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前者户均牛为18头,其中良种及改良牛约16头,即良种及改良率为高达89%。而后者户均牛的头数只占前者的56%,良种及改良率仅为15%。A嘎查户均绵羊头数为 B嘎查的2.6倍,山羊为14只而B嘎查基本不饲养。另外在小畜良种及改良方面,前者达近7成,而后者连1成还不到。牲畜总头数,A嘎查户均148.34个羊单位,为 B嘎查的2.18倍。

  从牲畜饲养规模来看,100个羊单位以下,A嘎查户13户,占27.74%,而B嘎查高达77.97%,100―200只的前者有23户,占52.56%,而后者只占22.03%。200只以上牧户全部属于A嘎查,占20%。总体上,B嘎查牲畜结构单一,且饲养规模小,直接影响牧民家庭经营收入。
  (五)牧户拥有固定资产
  表6显示,A、B两个嘎查户均住房面积为80m2左右,其中A嘎查土房面积比重较大,其砖瓦房的约3倍,而B嘎查的砖瓦房面积为近28m2,大于A嘎查。由于B嘎查位于浑善达克腹地,不仅没有一定规模的打草场,而且交通非常不便等现状,促使牧户提高电话、交通工具的普及程度,如电话普及率为42%,有条件的家庭也开始购买吉普车等交通工具,这两个指标都高于A嘎查。而A嘎查沙化程度较低,牧户基本都有打草场,因此牵引、运输用的拖拉机较普及,其普及率为63%,另外,打草机、搂草机也有一定数量。到目前为止,这两个嘎查80%的牧户还没有通电,譬如B嘎查45户中只有10户通电,通电普及率仅22%,所以仍依靠风力发电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风力发电普及率为80%左右,但在调查中发现牧户使用的风力发电机,绝大多数为技术含量低,发电功率小,加之风力资源变化等原因,经常出现电量不足等问题。由于资金约束,牧户不易更新风力发电机。目前,牧户无法购置使用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这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
  
  三、结论与对策措施
  
  浑善达克沙地不同区域草地资源状况和水资源条件有较大差异。这直接影响着当地畜牧业生产经营和牧户收入。位于浑善达克腹地的B嘎查沙化程度严重,虽然户均草场面积相对大一些,却可利用面积比例小,对牲畜载畜量影响较大。但水资源条件较好,对发展高产饲料地特别有利。而A嘎查草场质量较好,基本户户都有打草场,但由于人口密度大,户均草场面积小,制约饲养牲畜规模的扩大。虽然饲料地面积相对大一些,但由于缺水,其产量很低。另外,B嘎查在地方政策引导和牧民自主决策的影响下,畜种结构发生了变化,即由原来的马、牛、绵羊、山羊的多畜种结构向以牛和绵羊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并且牲畜的良种和改良程度很低,这直接影响牧户经营收入水平。A嘎查收入全部来自于畜牧业经营,主要由销售牲畜、奶类产品和羊绒收入构成。而B嘎查除畜牧业收入外,还有劳务收入和其它收入来源。更应关注的是由于道路交通、电力、通讯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直接影响着畜牧业经营成本、产品流通和生活质量。
   新牧区建设的研究是一个既复杂又艰难而长期的过程。虽然简单的几种模式或几条对策不能够解决所有问题,但必须先发现并掌握某一地区生产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应以此作为研究新牧区发展的切入点。在以上分析基础上,可归结为如下几方面的具体对策措施:
  (一)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浑善达克沙地在总体上水资源相对较丰富,但一些地区仍然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在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应重视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高产饲料基地建设以及人工草地建设,这不仅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且也可为周边无条件种植或低产区提供廉价饲草料。而水资源短缺的地区水利建设更为迫切,应通过打深井,截流等手段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先解决牧民吃水难,牲畜饮水难,买水吃的问题,如有可能可建设适宜规模的饲料地。总之,有条件的地方应抓好饲草料地、人工草地和半人工草地建设,努力提高饲草料产量,作为天然草场产草量的补充,为推行草畜平衡制度和草场“三牧”制度创造条件。
  (二)积极开展牲畜改良工作
  牲畜改良是能够达到提高个体产量和质量的双重目标,是增加牧民收入,改善草地生态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浑善达克沙化严重的地区应进一步重视发展养牛业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品种改良和良种引进工作,如黄牛冷配,西门塔尔的引进等。也要重视种公羊的选育和引进,为了保证其优良特性的高纯度、高质量以及需求头数,可以采取集中管理、专业户所有、牧户有偿使用等形式。另外,必须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投资,积极开展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是牲畜改良工作成败的关键。
  (三)加大新牧区建设的资金投资
  牧区与农村相比,无论是道路交通、电力和通讯,还是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方面都比较落后。这些主要是由牧区本身所固有的特殊性造成的,也正是建设新牧区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可以通过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投入为主,以牧民出资为辅,同时要积极开拓各种社会投资渠道,如民间、团体投资、外资等,加大资金投资力度,建设道路交通、电力、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完善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体系,从而促进畜产品市场流通,降低生产资料成本,提高牧户收入,改善生活质量。
  (四)全面提高牧民的综合素质
  目前,绝大多数牧民仍处于小学文化程度,影响他们接受技术、信息、管理的能力。因此,要按着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牧民,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客观要求。政府要积极实施科普教育,不断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定期进行牧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和经营管理素质。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63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