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上海高校企业孵化器发展现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娅琼 马爱霞

  摘要:企业孵化器是高新技术产业支撑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研究上海高校企业孵化器的发展特点,对其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校企业孵化器 发展特点 上海
  
  美国企业孵化器协会(NBIA)对孵化器的定义为:企业孵化是推动风险企业发展的有效过程。孵化器培育的是新企业,是帮助新企业在最脆弱的初创时期生存和生长的。孵化器对新企业运行中出现的一些管理问题进行援助,帮助新企业获得资金,对暴露出来的关键性商业和技术问题提供援助服务。孵化器还提供共享的办公设备,弹性的租赁契约和可扩展的空间,而所有这一切都在同一建筑物内。
  
  一、高校企业孵化器简介
  
  高校企业孵化器起源于美国,主要服务于高新技术企业。早在19世纪80年代,一些美国高校就不仅仅满足于它们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传统作用,如教育、科研、公共服务等,而想更直接地为创新经济做出贡献,因此,有些大学就在大学园区内或园区附近建立了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校建立的企业孵化器将人才、科技、资本、技术注入企业,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并加速了科技项目的商业化过程。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已有学者关注于孵化器的研究,虽然早期也涉及高校企业孵化器,但真正专注于高校企业孵化器的研究始于1991年乔治华盛顿大学学者Mian未公开发表的博士论文《高校企业孵化器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作用的评估》(An assessment of university-sponsored business in-cubatom in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0f new technology-based firms)。
  高校企业孵化器除了具备一般企业孵化器所共有的作用外,因其主办主体为高校,并坐落于高校校园内或校园附近,还为孵化器内的企业提供一些附加的专享服务(见表1)。孵化企业可以使用高校图书馆、实验室、昂贵的大型计算机系统,向学院专家、教职人员咨询专业问题,雇佣学生,并利用高校资源对员工开展培训。此外,借以高校的地位和形象提升企业形象,并与高校合作展开相关科研活动,更可以对高校已有的成果进行技术项目转移等。高校企业孵化器在高新技术企业创建初期以维护企业生存为目的,并利用孵化器及现有资源促使企业成长,从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及提高地区科研创新能力。高校企业孵化器和其他孵化器一样,大多数均为非营利性组织,其资金来源除了高校与政府的投资之外,大部分都来源于场地的租金。据Mian在1997的研究发现。不论是以西北大学为主体的创新中心(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TIC)还是北卡罗来纳大学的Ben Craig Center,其2/3的收入都来自所提供办公场所的租金,1/3的收入来源为大学、州政府或当地政府的资助。高校孵化器在引入风险投资方面还有所欠缺。如何在为人孵企业提供服务又不阻碍其毕业后扩大再生产能力的同时保证企业孵化器自身运作的收支平衡是当代企业孵化器思考的难题之一。
  
  
  二、上海高校孵化器的特点
  
  目前上海有9所国家级科技园(见表2)。自1991年上海大学国家科技园创建以来,各高校依据自身优势打造相应科技园区,为上海地区创新能力提高及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一)发展速度快
  1991年上海大学成立了上海第一家高校企业孵化器,原名上海工业大学科技园区。1993年9月由原国家科委批准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上海市最早的10家孵化基地之一。在之后的短短十几年中,上海已经拥有9所国家级高校企业孵化器,另外还建设有上海水产科技园、上海电力科技园,科技园的数量正在不断壮大。
  
  (二)园区建设面积大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时代对创新的要求及社会文化对创业的鼓舞。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人才选择创业之路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也增加了对企业孵化器的需求。同济大学国家科技园目前拥有国康路创业基地,主要涉及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能源环保等科技领域,赤峰路孵化基地主要涉及工程信息、汽车工程等高新技术领域,青年创业基地推动青年创业实事工程,并联手三亚科技工业委员会合作建设三亚同济生态科技园,着重发展生物技术、生态建筑、多媒体等科技产业。此外,同济大学国家科技园还在筹建总建筑面积47002平方米的上海国际设计中心,建筑面积18293平方米的同济邯郸路基地。并与苏州政府合作打造同济苏州基地,打造建筑规划设计、影视动画设计、环保工程设计以及珠宝设计等四大创意型设计中心。
  
  (三)一园多区、专业化格局
  随着孵化器的发展,打造不同产业的孵化园区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孵化企业,也可以因为这种地理上的关联聚集而产生一定的企业间集聚效应。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科技园格局为一园六区,交大科技园虹桥路园区以信息产业孵化为主,上海慧谷白猫科技园以IT产业孵化为主,上海上生慧谷生物科技园以孵化高科技生物技术企业为主,上海新慧谷科技产业园以工业设计、建筑设计、三维设计、影视设计为主,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立足嘉兴当地产业升级需求以孵化和培育电子元器件、服务外包、数字娱乐、精密机械的企业为主,上海慧山科技园则以孵化软件和通讯产业为主。
  
  (四)现代化服务
  现代企业对孵化器的要求已不仅仅停留在办公场所的租赁、会议室的使用等基础孵化器功能。更需要的是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给予相关支持。在企业创办初期为企业提供工商登记及相关服务,政策支持服务,在企业成长期提供人才招聘服务、员工的培训与交流服务、投融资服务、专利与知识产权服务、企业宣传与市场拓展服务,等等,并定期对在孵企业做定向调查。了解企业需要,为企业家的成长制定培训课程等。
  
  (五)高科技技术平台
  上海大学国家科技园为做好孵化企业的研发服务,使企业享受到高水平、高质量的技术支撑环境,为入驻企业搭建了公共技术支撑服务平台。目前已经向孵化企业开放的技术资源有投资1500万的纳米技术测试分析中心,每秒运行4500亿次的高性能并行计算机系统,微电子电路设计软件系统平台,网络化的大型数据库系统、电子阅览室、多媒体导读系统等在内的数字化文献阅读系统等。刚成立的中小企业缺少资金,更不可能在实验室设备或大型计算机系统进行投资,这些高科技设备的共享将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发展与科学研究带来巨大的潜力。
  
  三、上海高校企业孵化器的不足与建议
  
  上海的科技园建设一直处于国家领先水平,具有领头羊的模范作用,但高校孵化器发展至今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融资渠道单一
  9所高校国家级科技园均为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也为企业提供投融资方面的咨询。但不难发现,企业的融资渠道还是比较单一,均为科技园资本投入或国家专项基金,对有实力的国际风险投资机构缺乏吸引力,科技园在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开拓与吸引外资投资上仍需要更多的努力。
  
  (二)孵化能力不足
  各高校科技园在孵企业数目多,复旦大学国家级科技园孵化企业约400家,上海交大孵化企业约270家,但孵化出的明星企业却不多,各国家级科技园在壮大自身规模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孵化企业服务内容的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为企业服务,真正做到孵化企业与孵化器的共成长。
  
  (三)孵化体制不够完善
  一般企业的孵化时间为2-3年,上海各高校国家科技园明确孵化企业要求为高新技术企业,但并未制定完善的在孵企业毕业要求,这就会导致企业具备出孵条件不愿离开。继续享受孵化器低廉的租金等优惠政策等,导致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建议科技园应完善自身的孵化体制,使一些具备条件的企业自力更生。自我成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72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