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宋慧英

   我国已迈向市场经济的道路。但要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必须制定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并严格执行。目前,我国的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存在一些问题。研究现存经济问题及对策才能推进经济健康发展。
  
  一、垄断问题及对策
  
  垄断包括企业垄断和行政垄断。形成垄断的最基本条件是进入限制,即其他企业或部门无法进入这一市场。垄断的本质是限制价格在市场经济中合理调节生产和优化配置资源的功能。从短期看,垄断能够导致产品价格上涨和质量下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从长期看,垄断会导致企业的生产效率低下和国家的经济短缺。同时,企业为谋求垄断地位而向政府游说,进而出现寻租现象。
  我国的电信行业、铁道行业、电力行业、石油天然气行业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垄断,同时我国存在行政垄断、地区封锁。比如:我国石油产业主要是由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企业垄断。其中,中石油拥有全国石油和天然气矿权登记面积的83%;中石化和中海油则分割了南方油田和海上油田。2003年原油总产量中,中石油约占64%,中石化约为21%,中海油约为15%。在成品油市场,中石油和中石化的份额分别为40%和57.8%。垄断程度如此之高,世界罕见。解决垄断问题需采用以下措施:1.建立法律保障。要有一个保护公平竞争的制度;要有一个保护财产的制度,即只要是合法的财产,无论是国有还是私有的财产都神圣不可侵犯;要有一个保护信用的制度。2.吸收社会资本进入垄断行业。竞争与效率的提高关系密切。例如,彩电因为竞争,价格不断下降,消费者不断受益。但垄断性产品价格不降反升,因为他们的效率不高。如果允许社会资本进入从而产生竞争,结果会提高企业效率。3.加强监督、管理。打破地区封锁,逐步消除行政垄断,建立健康、自由的市场经济。
  
  二、投资型增长方式的问题及对策
  
  劳动与资本的投入引起的经济增长为投资型增长,技术进步引起的增长为技术型增长。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资本和劳动的数量增加十分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进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成为增长的首要源泉。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投资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据统计,2006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42371亿元,同比增长29.8%,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4.4个百分点,在大规模的投资中,有一部分是无效投资。例如:钢铁行业、电解铝行业、房地产行业等投资过度膨胀,形成一些严重过剩的生产能力。从长期看这种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特别是对能源、原材料的日益扩张的需要最终导致这些部门供给不足,极易导致投资膨胀。
  流动性过剩和地方政府投资冲动,是导致本轮固定资产增长过快的两个重要因素,政府应通过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严格控制土地和信贷这两个闸门来控制投资的过快增长。同时我们应大力促进技术发展与创新。1.健全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是在保护技术创新者的利益和积极性的前提下,有偿的扩散技术。如果没有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知识产权在市场上不会获得价值,就没有人愿意去技术创新。2.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共性技术和共享技术的供应能力。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发明人和创造者的积极性。4.加快技术市场的建设,促进技术的转移、转化和利用。总之,我们必须实现由投入型经济增长向技术型经济增长的转变。
  
  三、社会公平问题及对策
  
  当前我国社会分化呈现几个特点:贫富差距仍在攀升;财富集中化比较高;城乡分化和区域间的分化更为严峻;城市内部与农村内部的分化问题突出;低收入群体与主体社会脱节;违规违法的财富积聚占有一定比例。贫富分化威胁到社会稳定,因为分化造成了“结构紧张”。结构紧张使社会关系处于敏感状态,社会矛盾容易激化。经济上过大的贫富差距,富有阶层与贫穷阶层之间过大的反差,使社会结构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公正失衡”是一种民众的主观心态。我国近年来发生的诸多事件,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公正失衡”的问题。为此:1.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2.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即搞好城乡统筹、农村改革、农村公共事业、增加农民收入。3.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4.搞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合理调节收入分配。5.加强精神道德体系建设。
  总之,要形成公平合理以及公平透明的收入体系。消除行业、部门及地区之间的悬殊收入差距,特别要消除因垄断和暴利而导致的收入差异,让绝大多数人充分分享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实惠。
  
  四、金融风险及对策
  
  目前,我国金融业出现了一些新的积极变化。例如: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拨备水平等有所提高,信用风险的评估和防范取得进展。同时,金融机构运行中也发生了新问题,如:信贷扩张压力不减、贷款潜在风险增加、盲目投资重新抬头、行业风险加大、部分行业资金占用上升、违约风险日益显现、经营风险因素存在扩大趋势。
  在信用风险方面,电力、煤炭、钢铁等行业产能过剩、贷款极易产生坏账。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以来,投机行为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房地产开发贷款和按揭贷款的不良率会进一步上升。在市场风险方面,金融业竞争日益激烈。这使金融机构的市场风险不断加大。例如:人民币升值预期和汇率变动增加了金融机构防范汇率风险的难度;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使内部控制不理想的金融机构不能完全适应利率市场化可能带来的冲击。同时,利率的波动会导致债权价格涨跌,从而造成银行资本损益。在操作风险方面,金融机构大案、要案时有发生。特别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国有商业银行仍是主要发案机构。农村信用社案件数量一直居高不下,占银行业机构案件的一半左右,而票据案件涉案金额已占到银行业机构案件金额的50%以上。
  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金融环境。我们应充分发挥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①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加强商业银行改革,加强金融监管。②完善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增强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③加强风险管理,完善和规范授信业务程序,健全审贷分离制约机制。④建立有效的金融安全与预警系统。
  
  五、外贸依存度高及对策
  
  外贸依存度是指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对外贸易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值。
  目前,发达国家的外贸依存度普遍低。2004年,发达国家外贸依存度平均为37.4%,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全球为44.5%)。其中美国和日本的外贸依存度分别为20%和21.9%。小的外向型经济体的外贸依存度是最高的,典型的是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两者的外贸依存度超过200%。
  发展中国家的外贸依存度比发达国家高。2004年,全球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外贸依存度为69%。我国是大国经济中外贸依存度最高的国家。我们应认识到:①过渡依赖外需不符合大国以内需为主的一般规律。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目前人均收入仅为1500美元左右。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都存在相当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培育国内消费和投资可保证我国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②过度依赖外需使我国增加了对外开放的风险,造成宏观经济波动和加剧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如果世界市场需求出现下降,必然波及我国。③我国支撑出口的资源,能源不具备长期支撑外需增长的条件。在鼓励出口政策的引导下,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向我国转移,加剧了我国能源,资源环境保护的压力。④外贸依存度过高容易造成更多的贸易摩擦。尤其是与发展中小国的利益冲突。我国对国际市场的能源、原材料等需求,已经成为影响国际价格的重要因素。
  扩大内需要刺激消费。工资水平的提高,可以膨胀社会整体购买力,为中国最终消费品需求的旺盛增长提供新动力。商品经济社会里,有购买力的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发动机。提高中国人的工资水平,尤其是提高中低收入职工的工资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势必会大幅增加社会购买力,刺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04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