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塑造出一批新的“上海品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欣

  外滩“万国建筑群”的每一幢老房子,都有上海人熟知的故事。地处延安东路2号的东风饭店,上个世纪初是上海最豪华的俱乐部“上海总会”,解放后,这里先后成为国际海员俱乐部和“东风饭店”。但是无论怎么变化,都无法改掉它拥有的那种雍容与典雅。2010年10月,东风饭店再度变身为华尔道夫酒店,引进当今世界上最顶级的酒店管理品牌,这也是美国本土外第一家华尔道夫酒店。据说,纽约华尔道夫酒店的管理层精通外交礼仪及各国首脑的个人喜好,这才使其能以被全球皇室、政要“御用”而傲视同侪。
  华尔道夫酒店的入驻,让延安东路2号这座已经穿越百年的英式文艺复兴风格的老建筑再现鼎盛。不过,很少有人知道,此事背后真正的推手,是上海久事公司总经理张惠民。当初在决策延安东路2号应该引入什么样的酒店时,张惠民力主与华尔道夫合作。他认为,此举不仅仅意味着引进了一个顶级品牌,更可以提升上海酒店管理业的总体水准,如果假以时日,上海的酒店管理模式可以在此基础上向长三角和沿海城市延伸,使其成为一个新的“上海牌”。
  这也是张惠民内心深处的一个情结:上海要转型、要创新,就一定要塑造一批新的上海品牌。盛景之下的忧患
  “建国后的三四十年里,上海品牌享誉全国。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因为有各行各业中的‘上海牌’在支撑着,上海经济才能在全国范围内稳坐头把交椅。而近二三十年里,尽管上海在飞速发展,但旧有的知名品牌在陆续凋零之后,却没有一批新的品牌来填补空缺,这是上海经济的一个‘软肋’。”在出任久事公司总经理之前,张惠民就已多年担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和市建委主任,几十年的工作经历使他习惯于站在城市发展的层面思考宏观战略。近年来,他不止一次地向《沪港经济》记者表露出他内心中深深的隐忧――上海下一步的发展依靠什么?上海能继续成为国内经济的领头羊?
  张惠民认为,上海经历了改革开放后30年持续高速的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城市经济增长总量都已经处于高位,要想在这样一个本已十分可观的基数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不得不直面―个严峻的课题:上海新的经济驱动力在哪里?
  近20年,上海在建国后曾领先全国的冶金、纺织、化工以及机电仪表等行业,要么已经退出,要么干脆已经被淘汰,制造业总体上已经式微。与此同时,上海原来以六大支柱产业作为驱动器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引来其他地区跟进仿效。在经济发展方式大致趋同的格局下,以上海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土地、人力资源等综合商务成本,怎么与国内其他地区竞争?
  早在世博筹备期间,张惠民就不止一次地提醒人们,为了迎世博而大规模地进行城市基本建设投入,短期内确实可以刺激城市经济总量上升,但世博会毕竟只是一个阶段性工作,它远不足以成为城市经济持续增长的发动机。现在世博会结束了,上海面临的挑战,应该说是十分严峻的。
  也有人问张惠民,上海“两个中心”的建设,是否可以成为新的经济动力。对此,张惠民认为,正因为上海要成为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才更应该去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寻求新的“发动机”。面对记者,张惠民拿香港和上海作了一番比较: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香港已经完成了它的转型,支撑香港金融与现代服务业的管理体制、法律体系乃至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已经十分规范且与国际接轨,这些都不是上海在短期内可以超越的。
  “上海还能起领头羊作用吗?有作为才有地位。”改革开放之初,上海曾一度被广东深圳等沿海地区拉下,那几年里不断有人说“上海人聪明但不精明”,直到后来的国企转型、深化改革,尤其是浦东的开发开放,上海才重新回到应有的位置。张惠民经历过当年“上海牌”享誉全国的辉煌,也以政府官员和国企领导的身份,亲身参与了上海在1990年代以后的崛起,在“上海该如何发展”这个命题下,他的思维焦点,还是落在“上海牌”上。
  
  “新上海牌”打天下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还是要走上海品牌的道路。”那么,张惠民心目中新的“上海牌”又有哪些具体的内涵?这恐怕又要从张惠民主管的久事公司说起,实际上,在他的倡导下,这些年来,上海久事公司在打造“上海品牌”的探索中已经走得很远。
  上海久事公司是一个为市政府进行工业性基础设施投资的投融资公司,1990年代,市民耳熟能详的南浦大桥、轨交一号线和苏州河环境整治项目,就是通过久事公司来进行资本运作的。进入21世纪,久事公司进入城市公共交通领域,及至目前,公司旗下已经有巴士、F1和外滩经典楼宇等若干板块,在这几个板块上,张惠民酝酿启动了他的品牌战略。
  其实,像F1这样一个项目,不但需要耗费巨大的投入,而且还要熬过漫长的投资回报期,这使得无论哪家非公企业都会望而却步。而在张惠民看来,引进F1,无疑是为这个城市增添了―个品牌。通过F1这样一个平台,每年可以举办一两次国际级的赛事,在熬过5-10年的培育期后,这个品牌就逐渐树立起来了。到那时,F1就会成为一张城市的名片,为城市带来商业、旅游、餐饮、宾馆等相关服务业的发展。
  而他更为长远的考虑是:到那个时候,F1的票务管理、赛事的策划组织、场馆的运营控制等整个一套管理控制系统,其自身就会成为一种模式、一个品牌,可以输出至全国各地――实际上,无论是北京奥运会,还是广州亚运会,大幕落下后场馆冷落都是一个让人叹息的事实。在张惠民看来,或许上海未来就能够借助F1品牌,输出其管理模式,为盘活各地沉睡的场馆,为开发文化娱乐和体育产业发挥引领潮流的作用。
  这就是张惠民心中的一个“上海牌”。
  F1之外,还有久事公司的核心板块:城市公共交通。这些年来,上海的城市交通的确走在全国的前列,许多外地人来到了上海,也常常赞叹上海的地铁、公交要比其他大城市便利快捷。在久事公司旗下,有着一连串的控股公司:申铁投资、强生集团、巴士集团……把上海公共交通的运营模式打造为一个领先全国的品牌,也是张惠民酝酿已久的一个课题。在他的筹划中,上海的公交品牌、出租车品牌、汽修品牌、水上旅游等将来应该成为一个个的行业品牌,而管理的品牌可以由长三角进而向其他城市一层层输出――“一流企业做品牌”,对于久事公司来说,这是一个美好而且完全能够实现的愿景。
  
  创建品牌靠机制
  
  前不久,上海和其他城市出现了“苹果”粉丝通宵排队购买iPhone4的热闹景象,这让张惠民很是感慨,他的记忆中有如下一串数据:一个在中国组装生产的苹果iPod播放器,在美国市场上卖299美元,苹果总部得到163美元的利润,而中国方面只得到4美元的劳工费;苹果公司iPhone的利润高达60‰中方加工费却只占总成本的7%。
  张惠民强调;“在品牌战略上,上海应该好好学学人家,世界上那些名牌是怎么创造出来的!”
  他认为,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有一大批世界500强的公司总部入驻上海,类似张江高科、嘉定汽车城这样的高科技、现代制造业的基地也纷纷建成,因此,上海完全有理由成为研发的中心、管理的中心、销售的中心……如果有了这一连串的中心,上海跟兄弟城市就可以联动发展,这样也就牢牢占据了经济中心的地位。
  “今后的5到10年,上海一定要强化创新意识。上海的各行各业都应该在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寻找参照物,进而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通过吸收、消化、创新,使各行各业都涌现出新的‘上海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23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