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制定阅读教学目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水侠

   摘 要: 制定阅读教学目标应注意四个问题:制定目标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制定目标要坚持以读为本;制定目标要具体、有层次;制定目标要注意教学的知识点、结合点和训练点。
   关键词: 阅读教学; 问题; 目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8-0104-02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第一个办法或第一位工作,就是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可见教学目标的制定对于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广大语文教师把制定教学目标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充分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做到了深入研读教材,精心制定目标。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忽视制定目标对于指导教学实践的重要性,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比如,制定目标没有胸怀全局,不切合学生实际;没有对目标进行层化处理,以至于目标没有真正起到定向、激励和调控作用等,这些问题在制定阅读教学目标时表现的尤其突出。要克服阅读教学的“高耗低效”,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使教学相长,使教学过程和结果最优化,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制定阅读教学目标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制定目标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决定了语文教学目标应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训练语感,陶冶情操。这也就决定了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关涉多种元素。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遵循阅读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如果能将语文教学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思想、情感、态度等目标编入一张有机的、整体的网,当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自觉追求。这就要求教师要胸怀语文教学全局,明确各学段要求,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坚持多元备课,设计的教学目标要让学生有所学,有所得,促进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获得发展。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语文教学必须姓“语”,以语文的工具性为前提和基础来指导目标,语文知识的教学目标不可忽视,听说读写的能力目标设计要有梯度,在此基础上再体现人文性,当是所有语文教师的共识。
   二、制定目标要坚持以读为本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总结为一句话,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制定阅读教学目标,要坚持以读为本,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激发学生求知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开启学生的心智。要做到以读为本,教师必须深入研读教材,精心设计问题。阅读教学一般从以下几处设问:(1)导读时激趣设问,以开启情感,开发非智力因素;(2)讲读中的关键提问,抓重点,突中心,层层剥笋,取水探源,牵一发而动全身;(3)总结升华时提问,加强知识的内化吸收,迁移运用,以利于指导。这样设计的问题,组成了一条问题链,也就是体现教学思路或主要内容的线。《林海》一课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细致,感情丰富,观察抓住特点,结构不事雕琢却浑然天成。根据本文这一特点,为使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从而深刻地理解思想内容,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理解“盛气凌人、千山一碧、奇峰怪石”等词语,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层次;(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方法;(3)领会作者热爱大兴安岭、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为了深入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紧扣目标,把“这三次‘亲切舒服’的内涵有什么不同?各表达了作者看到什么后的感受?”作为主问题,紧跟作者思路,准备把握文之脉搏,即叶老说的“作者斯有路,遵路始识真”。抓中心这条红线诱导,披文入情,学生很自然就理解了作者是按照“景美―物富―人勤”来安排结构,表达感情的。目标引领,问题串珠,极大地缩短了学生与作者间的距离,达到作者、编者、教师、学生四心相通。
   三、制定目标要具体、有层次
   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一般应反映记忆、理解与运用三个层次,态度领域的目标一般应能反映接受、反应和评价三个层次。从测量方面考虑,可用布卢姆的目标分类系统陈述目标;从指导教学方面考虑,应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陈述目标。笔者认为,如果能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作为制定目标的依据会更好。在语文这个大背景下,抛开学段体系,就一册教科书来说,教师在整体研读、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如何确定课时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的课时目标必须紧紧围绕单元或课文目标体系中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不一定面面俱到,但必须突出重点,具体可测。可把每篇课文目标(总目标)分解成每节课目标(子目标),按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逐项分解,从低到高划分,突出层次。这样制定目标,便于教师在实施教学中有目的地组织教学活动,符合学生认识规律,适应学生个性差异,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获得成功。
   教学目标可分低、中、高三个层次,各层次有具体的目标,以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为例,低层目标:学习字词,了解大意。中层目标:通过抓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内容与结构、中心、语言的关系等。高层目标:对文章的品评、鉴赏,对情感的培养等;古诗目标设计也可按此进行。低层目标:朗读、默读、背诵;中层目标:理解字词,了解古诗大意;高层目标:体会古诗的韵律、语言和意境。这三个层次的目标之间有内在的深层的意义联系,构成了目标整体,既面向全体,又照顾个别,整体目标和个别目标的和谐构成了教学目标的整体化、序列化,使教学入轨运行。
   四、制定目标要注意教学的知识点、结合点和训练点
   教学最大优点在于使95%以上的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各层次的目标设计尤为重要。制定目标要结合知识培养点、智力开发点和能力训练点,使目标落到实处。
   (一)知识点。指一篇课文中新的基础知识,涵盖字、词、句、段、篇各个方面,结合单元训练目标可以确定语文知识的侧重点。句子教学是设置问题情境、为学生思维搭建支架、促使思维链接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知识点”。句子知识包罗万象,只有抓住带有规律性的知识,才能紧紧把握“知识点”,制定的知识方面的目标才能适当,具体。如可抓修辞句、结构句、关联句、重点句等确定教学目标,一以贯之,促使文道结合。《林海》中有“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的句子,既是比喻句,还是拟人句,又点明了作者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读之可触发想象,体会兴安岭的魅力,激发热爱兴安岭情感。在确定《林海》一课的教学目标时,就要抓住这个修辞句来设计知识目标,渗透能力目标,迁移到情感目标,落实了三维目标。
   (二)结合点。能使学生接近最近发展区的目标凭借,可使学生智能目标得到落实。文中某个词、某个句、一个问题或一个段落,都是智力结合点、开发点。《我的战友邱少云》第五自然段有“排炮过后,敌人竟使用了燃烧弹”,“竟”蕴含的意义非常深刻,是引发学生思维、想象的结合点,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开发点,可牵一发而动全身。《鱼游到了纸上》从课题看就会产生疑问,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这个问题就是落实智能目标的结合点。《草原》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作品,文中有“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用清新明丽的语言把草原的美景展现于读者面前,用线条柔美、翠色欲流、惊叹舒服、低吟奇丽的小诗等写景抒情,表达自己被草原美景所陶醉的内心感受。诸如此类的字词句段等都是确定教学目标的重点或关键点。
   (三)训练点。指课文中有利于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材料,可凸现能力目标。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邱少云壮烈牺牲的经过)是进行表情朗读的绝好材料,经过“入境――动情――晓理”,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邱少云严守纪律、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从而做到表情朗读。结合读的训练设计教学目标,可提高读的能力,在落实能力目标的同时,达成三维目标。
   总之,设计阅读教学目标要以语文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依据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做到目标具体可行,层次分明;同时也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发展为主旨的“四主”原则,确定的目标须是“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组合的整体目标,点点相连串成线,环环相扣连成片,从而形成目标体系的整体训练网络,久而久之,学生的整体素质就会提高。
   参考文献:
   [1] 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61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