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天水地区中学生体质肥胖原因调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雷湃

   摘 要: 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奠定成人体质的基础阶段,他们的体质健康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本文采用调查分析法,对天水市城乡18岁以上中学生进行了体质状况及肥胖原因的调查分析,目的是在于了解天水市中学生的体制状况及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及因素,以期为家长和职能部门制定相关法规及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天水地区; 城乡中学生; 肥胖; 措施
  中图分类号: R19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7-0131-02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资料来源
   天水地区2008年城乡体质调研资料。
   (二)研究对象
   本文以18岁以上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为了使调研具有即时性、准确性,在取样时随机抽取了不同区域,不同类别的学生,分城乡男女生、乡村男女生,抽取480人。
   (三)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体质测量法,数理统计法,
   (四)测试方法
   依据《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实施方案和细则》的规定的测试指标、方法和仪器,对学生进行了胸围、身高、体重、指标监测,然后将所测的数据进行计算机统计处理。
   二、统计结果与分析
   (一)统计结果
   身高、体重和胸围3项形态指标是反映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身体质量指数(BMI)又称“体块指数”,主要评价身体成分和肥胖度,用于了解学生的体型变化。该指标过高或过低,都会引发程度不同的心血管疾病。BMI小于20为偏瘦,20≤BMI≤24为正常体重,24≤BMI≤26.5为偏胖,而BMI大与26.5为肥胖[1]。经过精心的测试,认真的统计,根据抽样标准,将天水地区18岁以上中学生体质测试的结果进行统计,见表1表2 。
   (二)结果分析
   从表中经过数理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城镇男生BMI平均为25.32,农村男BMI平均为19.72,城镇女生BMI平均为20.65,农村女生BMI平均为20.64。从统计结果看,农村男中学生处于偏瘦指标,城镇中学生处于偏胖指标,本文仅以男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从多方面分析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
   随着社会的生产力的发展,物质产品日益丰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为人们健康的生活奠定了良好物质基础。然而,由于人们未能深刻认识到物质条件与健康的关系,没有充分利用这些有力的条件为健康服务,有的甚至起到某些负面影响。一是许多学生养成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的习惯,长此以往,就会造成肥胖;二是交通运输的发达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步行、骑车上学的学生似乎变少了,一部分学生取而代之的是公交车,私家车。[2]当然,主要因素是社会体制的问题,从而造成家庭和学校的偏差。
   1. 家庭方面。由于不同的家庭在结构、素质方面的不同,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差异,并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因过于溺爱,使孩子不同程度上表现出懒惰,脆弱,缺乏毅力,没有恒心,不愿意进行艰苦的体育锻炼。家长望子成龙,课余时间送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不愿孩子把时间过多的花在体育活动上,想法设法让孩子进行各类的学习,忽视了体质是智能之根源。
   2. 学校方面。生命健康安全第一的思想成了阻碍学校体育发展的枷锁。由于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校园安全事故不断,而独生子女家长的无礼要求更让学校难以接受,使得我体育工作如履薄冰,举步维艰。球类运动怕学生碰着,体操运动怕学生摔着,跑步运动怕学生磕着[3]。一年两次的运动会被压缩为一次,就连课间操也要教师死死的盯着,生怕学生出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失偏是促使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降的催化剂。
   3. 体制问题导致了体质问题的出现。导致学生健康状况进一步下降的原因还在于现行体制的不合理。尽管我们所倡导的是大众化教育,而不再是精英化教育,提倡的是学生全面的发展,而不再仅是智能的发展,但我们现行的体制滞后于时代的进步,高考的旗帜仍指向卷面成绩。从社会到家庭、从校长到教师,甚至包括学生本人,都把分数看的是至高无上[4]。
   三、结论与建议
   1.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力度.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积极营造全民健身的氛围,尤其是每一个家长的健身意识,共同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体质与身体健康的大环境。
   2. 学校要成为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的主阵地。首先要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开足并认真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课时.不要形成说之重要,忙时替掉的不利局面,要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搞好硬件建设。
   3. 要切实加强学生健康教育,保证健康教育的开课率,积极探索健康教育的形式和途径,使学校健康教育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挥作用。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营养知识、常见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营养观念和良好的饮食习惯[5]。
   4. 升学压力是影响学生肥胖率逐年上升的主要原因。其原因是激素分泌量增加,促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因运动量的不足、热能的摄入量大于消耗量,在这样的环境下,偏胖是理所当然的,体质下降是自然的,导致的原因主要是应试教育。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左一文,甘户芦等.江西省居民膳食塔的构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0(5).
   [3] 王新年,付治华等.东华理工学院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6(5).
   [4] 郭维霞,周彦.开封市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7(4).
   [5] 周建伟.宁波市大、中学生体质监测及参加体育活动状况分析[J].体育科学,2004(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62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