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厌学原因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采取自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铜仁市碧江区农村四所中学学生厌学成因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出初中生厌学现象的产生主要与學生自身、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环境四个方面有关,并因此对每个方面详细地进行了逐一分析,最终提出了缓解初中生厌学问题的六个对策,并分析了六个对策的解决办法,希望能很好的帮助中学生防止、克服厌学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学生 厌学 对策
当前社会中学生厌学的现象特别普遍。厌学是指学生在自己的主观意识上对学校、学习失去兴趣,产生的一种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客观上明显的表现出来的一些不良行为反应。通过对国内外一些相关文献及报告进行查阅,我们了解到在国外大多数研究者都是以学生辍学为主来进行研究,是通过去寻找学生辍学的原因来证明学生厌学,而在国内对厌学进行研究的文献及报告则是相当的多,绝大多数都是去寻找学生厌学的根源所在,并且学者更多研究的是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或者心理之后对自身的影响。厌学现象的存在不光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健康,还严重阻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中学阶段是一生接受知识和形成技能的黄金时代,是人才培养的最重要的基础教育环节,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对于学生当中这种厌学情绪的滋长和蔓延,往小处说,是对学生个人一生发展的障碍,往大处说,是对整个社会和民族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也就是说学生厌学不仅仅对自身存在伤害,更是国家的重大损失。于国家而言,中学生是未来的栋梁,是未来的花朵,是未来的人才所在。不论从学生个人层面还是国家层面来说,对学生厌学的研究都是不可或缺的。而对厌学的研究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改善厌学的情绪和心理,使其健康快乐的成长,更重要的是未来成为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一、调查对象及内容
(一)调查对象
铜仁市周边农村中学:坝黄逸夫中学、瓦屋中学、灯塔中学、茶店中学共四所中学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学生。共计发放1000份问卷,回收1000份问卷,有效问卷985份。
(二)调查内容
采用自编问卷,编制出中学生学习状况调查表,共30道题,分为四个方面,各是学生自身原因、学校教育原因、家庭教育原因、社会环境原因。
二、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坝黄逸夫中学、瓦屋中学等四所中学七、八、九年级学生的调查显示:厌学的总人数为675。其中七年级厌学学生占总人数的22.5%;八年级厌学学生占总人数的45.8%;九年级厌学学生占总人数的31.7%。以下是数据分析:
1.你的学习成绩()
A、一般 B、优秀 c、良好 D、较差
由图可以看出,学生成绩一般和较差的比较多,其中初二学生最多,分别所占比例为37.63%和40.60%。优秀的较少,其中初二学生成绩优秀的比例则不足10%。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自身基础较差,成绩普遍不好,导致学习兴趣不高,拔尖的同学并不多。
2、你是否上课不认真听讲,做小动作,开小差或睡觉。
A、是 B、否
由图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在上课都会出现精力不集中、开小差、搞小动作等不良行为,其中初二和初三学生较为严重,初二的比例为62.25%,初三为68.44%,相对而言初一学生不算明显,比例不足50%。这说明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学习的积极性越低,自控能力越差。
3、在老师没有要求的前提下,你是否会提前预习新内容()
A、会 B、不会
由图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课后不会主动预习新知识,除非老师强烈要求,初一的比例为42.91%,初二的比例为62.28%,初三的比例为68.57%。这说明初中生随着年级的增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没有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反而是一种任务。
4、你有没有喜欢的学科或者有没有偏科的情况()
A、有 B、没有
5、你是否有喜欢的老师,并对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感兴趣()
A、是 B、否
由以上两个图可以看出,50%以上的学生都存在着偏科的情况,对于自己喜欢的学科或者喜欢的老师所教的学科表示感兴趣,并且这门学科的成绩相对较好,相反对于不喜欢的学科成绩则不容乐观。这说明一个教师的教学方式是不是能够被学生所接受,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的好坏。
6、你学习的动力是什么()
A、父母老师的期望 B、自己的兴趣 c、为了考个好成绩
由图可以看出,初一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各方面比较均衡,而大部分初二、初三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于父母的期望,比例分别为50.89%和64.76%,而自己的兴趣很少。这说明现在的初中生学习的动力完全不是来源于自己的学习兴趣,而是迫于父母的高期望,丧失了学习乐趣。
7、如果你在考试失败后总结原因,那么你归因于()
A、不够努力 B、试题太难 c、运气不好 D、其他原因
由图可以看出,50%以上的学生在考试失败后不会主动试着去总结自己在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反而是推卸责任,错误归因。其中62.53%的学生是将问题归因于试题太难、自己运气不好或者其他原因。这说明初中生的自我失败归因能力较差,遇到困难不会从自身身上找问题。
8、你父母在你身边的情况()
A、都在家 B、一方在家 c、都不在家 D、偶尔在家
由图可以看出,50%以上的学生的父母都是不在家或者有一个在家的情况,父母双方都在家的情况比较少。这说明很多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并且家庭经济条件都不是很好,父母需要外出打工挣钱养家,给到孩子学习、生活上的帮助和关爱较少。
9、你父母对你要求是否很高()
A、是 B、否 10、父母平时在学习上是否会给你很大的压力()
A、是 B、否
由以上两个图可以看出,50%以上的父母給予孩子很大的期望和要求,并且无形之中给孩子施加了莫大的压力。这说明现在的初中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过大,超出了他们身心所能承受的范围。
11、教师是否不能平等对待学生,偏爱优秀学生()
A、是 B、否
由图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教师过于偏爱成绩优异的学生。其中初一年级占55.27%,初二占55.95%,初三占57.78%。说明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心理产生了落差。
12、教师教学方法是否单一,不能调动你的学习积极性()
A、是 B、否
由图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受到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其中初一年级占54.55%,初二占53.67%,初三占60.95%,并且都高于53%。这说明了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你是否沉迷网络游戏()
A、是 B、不是
由图可以看出:50%以上的学生有沉迷于网络的倾向,其中初一年级占42.55%,初二年级占55.00%,初三年级占62.22%。这可以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沉迷网络的现象在逐渐加深。
学生厌学的表现:
通过对调查表进行分析,我们可得到学生厌学的表现主要有:①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能够集中精神;②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常性的迟到、早退、旷课、逃学,甚至不爱学等;③对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不做作业、抄作业、考试作弊等;④沉迷于网络、爱打游戏,与社会人士接触等。
三、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
(一)自身因素方面
(1)自我控制力差。由于初中生自身年龄阶段发展特点,自我控制力差主要表现在学习上意志力薄弱,不够坚定,经不住外界的诱惑。如上课经常出珊“人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再加上经历几次的失败后就会产生厌学的念头。
(2)自我失败归因不正确,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成功取决于失败归因的自我认识。”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而言归因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次次的考试失败,无情的击碎了他们的上进心,促使他们做出了不正确的归因,有的把考试失败归因为试题太难、运气不好、身体原因等,有的则归因为自身不够努力、能力不够。对于前者而言,归因是不正确的。他们选择了逃避责任,只从外部找原因,未从自身出发找原因,这导致了他们在学习中无法获得成功的快感,再加上受到父母的不理解、老师的批评,感受到的只有挫败感和乏味感。时间久了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并对学习举起了白旗。无论是基础差还是基础好,归因不正确都会导致学习成绩上不去,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学习动机缺失。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的学生自然也就不会存在明确的学习动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迷茫感,不知道为了什么而学习。绝大部分学生是为了父母和老师而学习,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一种累赘。学习只是为了完成父母和老师交代自己的任务,缺乏了自己对学习的兴趣,只是一味机械的应付,所以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下意识的产生逃避的想法。有的学生还会因为觉得这门课无聊乏味,认为没有任何学习的必要性,丢失了学习的动机和乐趣。当学生对学习没有任何需求的时候,是不可能也不会主动去学习的。因此动机的欠缺是导致学生厌学的一大重要因素。
(二)家庭教育方面
(1)父母的关爱程度。其一是父母双方长期不在身边,造就更多的留守儿童。父母在孩子成长的印记中缺失了,孩子缺少父爱和母爱。在成长中留守儿童时常会产生亲情离散的孤独感,导致其情绪低落,久而久之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注意力、主动性和学习效果。
其二是父母陪在身边,但缺乏沟通。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钱够不够花,对孩子精神和心理层面的关心少之又少,导致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看似亲近实则疏远。长此以往下去,孩子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得不到父母的关心与帮助,便对父母产生了一种厌烦心理,开始讨厌家长,讨厌学习。
(2)父母给予的期望值过高。在每一个家长心中都有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心愿,但是已有成千上万的例子证明人造神童是不可取的。实现美好愿望的条件往往是加在学生身上过重的学业负担,如果学生所能承受的能力范围远远低于父母所给予的学业负担,就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的心理。父母为了让孩子将来前程似锦,打着为孩子好的口号,就给孩子施加无穷的压力,以至于孩子完全无法承受这种压力,对父母的做法不理解甚至反感,导致孩子从对家长的这种反感演变到对学习的厌恶,最终发展为厌学。
(三)学校教育方面
(1)教师不一样的爱。学生最关注的事情便是教师对自己的爱与否。教师的爱可以是学生进步的动力;教师的偏爱也可以是学生进步的阻力。如安排座位时,教师一般会让成绩好的学生优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座位,导致一部分学生产生优越感,一部分学生产生挫败感并开始讨厌老师。这种行为很有可能造成学生对教师及所教课程的厌恶,学生在校得不到教师平等的关爱,便会产生厌学情绪,以至于出现不爱学、偏科的情况。因此教师的爱与偏爱是影响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
(2)单一的教学方法。从当代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我们可以知道,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再完全受用于当代学生,他们对于新知识新事物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是不容小觑的。如果在课堂中,一个教师只采用一种简单的教学方法授课,不但不能够让学生的心思整堂课都集中在教学上,还会让学生觉得乏味无聊,不如睡觉,长此以往下去,学生就会慢慢对这门课才生厌烦心理,从而厌学,成绩下降;相反教学效果明显不同,并且师生关系和睦。
(四)社会环境方面 这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各种娱乐也迅速兴起。其中不良网吧就成为了学生的乐园,有些网吧管理不当,鱼龙混杂。刚开始学生只是抱着好玩的心态来到网吧,但是由于中学生的心理还远远没有成熟,自制力不强,是非界限分辨不清,加之一些不良网站以及一些不良人员的影响,他们很快便沉迷于网络暴力游戏、聊天及色情网站当中不能自拔。他们感到虚幻的网络世界比学习更有吸引力,在这里他们可以自由驰骋,没有约束力。此时他们便已经出现了厌学的心理,逃学和旷课便成为了家常便饭。
四、解决初中生厌学问题的对策
中学不仅仅是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对于他们中出现的厌学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纠正和改善,而是任其蔓延下去,势必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国家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那么学生的一系列厌学行为又该如何避免呢?必须在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加以纠正,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培养学生自控能力和自信心
没有自控力就没有执行力;没有执行力将一切成空;没有白控力就没有好习惯,没有好习惯就没有好人生。其一在校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比如坐姿、打扫卫生、认真书寫等,这些事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简单的成就感,在适当的时刻给予学生的第一次自控相应的奖励加以强化,时间长了自然就养成了习惯,建立了一定的自控能力。其二无论是在家还是在校,都应该停止批评。一个缺乏自信的人怎么可能有超强的自控力呢!如一个学生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答错了就被老师批评谩骂,被同学嘲笑,下一次这个学生还有自信吗?应该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培养学生形成自我成就意识,从中体会自我价值感,建立强大的自信心。一个学生一旦有了自控力和自信心以后,他便不会出现开小差、睡大觉、上课迟到等现象,才不会误入歧途,危害社会,自然也就很难产生厌学心理了。
(二)学会与孩子耐心的沟通
沟通的前提是耐心,所以在与孩子沟通时,耐心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当孩子成绩下降时,父母不可操之过急,应该冷静面对分数,换位思考,这时应选择与孩子进行耐心沟通,共同寻找问题所在并解决。在沟通中,一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正确引导孩子调整情绪;二要对孩子在沟通过程中提出的疑问认真回答;三要对孩子进行赞赏和批评,好的地方父母应该给予赞赏,让孩子获得成就感,做错的地方应及时给予批评,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四要告知孩子自己对孩子的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父母所爱着的;五要与孩子进行协商,凡事不要以命令的口吻去要求。一个人沟通的能力强与否,极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在社会上才能更好地生存。学会沟通,孩子就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做自己的主人。
(三)父母应给予孩子相应的期望,而不是过高的期望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总会给予孩子各种各样的期望。从父母的角度来看,这都是正常的;可对孩子来说,这是一种莫大的压力。作为父母,在关注孩子成绩好坏的同时也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对于成绩差的孩子,家长不要一味地去批评指责,不要只知道要求孩子更好,不要总是给孩子定下过高的期望。学会试着去了解孩子,了解他们成绩不好的原因,并想办法通过一些途径去帮助他们解决困境,在给孩子施加压力时要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量力而行,如孩子这次考了59分,下次只要孩子考及格就值得鼓励。所以压力可以有,期望也可以有,但是压力要适当,期望不可过高,要考虑孩子的感受。只有这样才不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才不会走向厌学或者犯罪的道路。
(四)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兴趣
由于学生自身差异性的问题,教师学会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在当今教育中显得至关重要,一堂好课不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甚至还会让学生爱上这门课。那么应该如何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呢?其一,从教师自身特点出发。不论是何种教学方法,只有适应了教师的自身特点,并能充分理解和把握,才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其二,从学生特点出发。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所在,其特点制约着教学方法的选择。其三,上课尽量多用一些好的教学手段,如使用投影、录像、录音、多媒体等形象直观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尽可能多的采用丰富且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增加学生的乐趣,让学生不断进步,将来为国家所用。
(五)教师应给予学生平等的爱
作为教师应该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每个学生发展的契机和条件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教师应多一些爱心,少一些功利心。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以成绩论好坏。后进生也值得被表扬,不要一味偏袒优等生。平等对待学生是师德所在,是对学生的另一种尊重。如在安排位置时不以成绩作为标准,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与学生进行交流,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需求。交流的形式多样化,如上课、谈话、课外活动等;其二,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每个人都有闪光点,不要单方面的去评价学生,发现优点及时鼓励促进其发展。教师可能也不曾想到,学生被自己偏爱也会引来一定的麻烦,如被同学孤立等。每个学生都有权利得到表扬和尊重,不要因为自己的无意而对孩子造成伤害,所以教师平等的爱在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六)培养学生学会正确的自我失败归因
所谓归因就是指把失败与成功归结于某种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密切关注孩子,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应该培养他们不一样的归因方式。如教师有意表扬学习成功者,指出他的刻苦学习的事迹,这无疑会引起那些归因不正确的学生的注意,再慢慢引导其正确归因。其次,控制难度。学生判断自身成败主要受到作业完成度和考试成绩的影响,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布置难度不同的作业。再者,加强正确归因训练。如通过观察学习他人积极的归因和训练,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并把观察学习到的归因方式迁移到自己的归因当中。正确的归因可以帮助学生不断调整自我学习心态,在未来的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能够更好。
五、总结
综上所述,影响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初中又是学生发展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厌学不光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于国家来说也是一个重大损失,所以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是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当今教学中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它关系到学生今后甚至是国家的发展。缓解厌学问题的途径是多样的、相互渗透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缓解学生厌学心理的主要策略是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激励学生获得成功;学会对失败进行合理归因,提高学习效率。只有学生的厌学问题得到缓解,他们才有可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358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