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之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天信
摘要:古诗词教学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小学语文教材每一册都安排相当数量的古诗词,这些诗词既是我国古代的诗词名篇,又有符合小学教学特点的朗朗佳作。让学生学习、吟诵这些优秀诗词名篇,不仅是为了让学生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了解我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常识和悠久历史,更是逐渐的培养学生感受古诗词之中的意境之美,提高他们的审美塑美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古诗词;意境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8631(2009)12-0141-01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积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学的要求,它是对传统教学‘一根粉笔,一张嘴’的挑战,是对学生单一呆板感观的扬弃。”将多媒体技术充分应用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充分展示了古诗词的艺术魅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用“网”探背景,掘兴趣,走进诗境
我国的诗词源远流长,诗词发展根深叶茂,对小学生来说,要充分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验诗词的意境之美有些困难。学习古诗词只有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充分了解诗人创作时期的写作心态、历史背景,才能诱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因此,在每学习一首古诗词之前,我们都会安排一定的课余时间,让学生上网,利用网络技术寻找、查看、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该诗词的作者概况,历史背景和相应的简介,以此使学生对所学的诗词有个粗略的了解,奠定一定的教学基础。如在教学陆游的《示儿》一诗时,我们让学生从网上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背景材料,了解了作者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对当时金国欺辱宋王朝的历史产生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了解和认识了诗词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我们通过适当的点拨和提示,学生便很快领悟了诗歌的大意和蕴涵的深意,感情自然而然的融入到诗词的意境当中,正所谓“情动而辞发”,有感情的颂读自然也就不成问题了。
为了进一步的让学生自己感悟《示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课下又安排学生在网上查看有关唐朝和宋朝的历史资料,通过了解,学生知道了:唐王朝由于采取了比较自由的政策,诗人的思想获得的较大的解放,才出现李白“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灵豪放,使得唐代诗歌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到宋代,尤其是北宋后期至南宋初期时间,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激烈较量贯穿整个时代,国土分裂,政府软弱,才能有陆游“尽复汉唐故地”的悲壮疾呼。
可见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探究古诗词的历史背景,可使学生深刻理解诗词的创作环境,对更好的体会诗词的意境之美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将“读”和多媒体结合,激发兴趣,进入诗境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可见读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就古诗词来说,受其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情感丰富,语言简练,内涵较大等特点的制约,这就需要将多媒体技术与有层次的颂读有效结合起来,将感悟诗词意境之美的训练重点落在“读”上。
1、“试配乐”朗读
学生根据课前网上查询到的诗人相关资料和诗词创作背景,自己初步感受诗词的意境,学着找出相应的乐曲为诗词配乐,然后进行朗读。
我们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中,上课伊始,让学生们相互交流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以及对诗词的理解,接着让学生讲一讲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己为这首诗配了什么样的乐曲进行朗读?通过课前的亲自实践,学生们的探知兴趣被调动起来,他们有的配古筝《春江花月夜》,有的配埙曲《春江花月夜》还有的配古筝、古琴和管子合奏的《阳关三叠》等,甚至还有学生配《命运交响曲》来朗读,在配乐同学朗读后,全班同学进行点评,自己去说那种乐曲最能配合诗词的意境,对他们的品评我们不作任何评价,让学生们自己去选择。这样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教学观: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学习巨大的潜能。
2、“评读”
在以往教学中,我们评读主要有师评,生评,师生互评,自评等几种形式,在引进了多媒体教学后,我们又在“评读”中增加了“机评”这一新模式。何谓“机评”呢?就是我们利用教学软件,根据学生朗读水平,在电脑中随机打出相应的分数,并伴有激励和赞赏的评价。在孩子们的心中,电脑是比较神秘的,它能够给自己作出评价那一定是非常正确的,这样,孩子们颂读诗词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并逐渐的脱离多媒体这个载体,在自我感悟中开始进入诗词的意境之美了。
3、“范读”
在学生在有感情朗读有困难时,通过老师“范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颂读兴趣。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古诗词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成音视频“范读”课件,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颂读诗词的兴趣,打消对诗词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困惑,提高感悟和理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逐步去理解诗词的意境,感受其中的美好,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
三、用“课件图景”演示提兴趣,内化诗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结合是感悟诗词意境之美的最高境界。学诗,就要悟到诗中的画,更要感出诗中浓浓的意,深深的情,将诗词意境转变为生活中多彩的语言加以表达。
例如,在教学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中,我们抓住了“流连”和“自在”这两个词作为诗词的意境,以一组蝴蝶穿行于花丛中翩翩起舞,伴以自由自在的黄莺在放声歌唱,到处是一片惹人心醉的“鸟语花香”的动画来体现。学生看完后,有些竟然说出了和诗人一样的感受――心中荡漾着灿烂,欣赏和自在。当学生体会到这种情感时,他们也就融入了诗词当中,并逐渐内化了诗词的意境之美,因此,有感情的颂读也就水到渠成了。
又如教学贺之章的《咏柳》时,为了让学生领会作者的炼词艺术,我们抓住“妆”、“垂”、“裁”、“似剪刀”这些最能反映诗词特点的词,用一幅微风徐徐吹来,妩媚的柳条舒展了,百花慢慢绽放的全过程动态图演绎该诗的意境之美,学生在观看直观演示的同时,对作者的用词精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就能够更好的把握该诗的意境,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四、以“多媒体网络”为平台养兴趣,拓展意境
孩子们热爱祖国河山的多彩繁荣,山川的雄伟挺拔,花鸟的如画景象,对于诗中的翠柳黄鹂、青天白鹭、直到雪岭上的琉璃世界,白云缥缈外的如画诗篇和那渴望统一祖国的爱国诗翁,大雪满刀的大漠英明,辛勤耕作的锄禾农民,出没于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都能触动学生心中感受诗歌意境的琴弦。所以,在每学完一首古诗词后,我们都会利用学校的局域网,让学生自由留言,给他们更多的想象和创作空间,以弘扬孩子的个性,传承古诗词的生命。
如学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有很多学生都在自己的留言中写下了对此诗的感悟,字里行间透出的是离别的忧伤和淡淡的哀愁。为了调解学生的情绪,拓宽他们的思维,达到对诗歌的升华,我们撰写了留言:能不能赏析《游园不值》呢?你们会有一种新的感受。当再次打开他们的留言时,果然学生的感悟不再是一幅幅“伤春图”,而是对朋友,对周围事物的释然和宽容。正是我们抓住了网络多媒体这一平台,摒弃了单一的文字教学,使得古诗词教学更加的丰富充实,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审美塑美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感悟古诗词的意境之美,打开了学生的思维通道,使学生们在感受古诗词意境之美的同时,提高了学生欣赏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
作者简介:陈天信(1962-),男,甘肃秦安人,现就职于甘肃秦安县兴国学区,研究方向:基础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73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