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企业社会责任驱动因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世界最新潮流,成为提升企业实力、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究竞受哪些因素的驱动?如何促使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人们亟待认识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内外两个方面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的驱动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使企业有效地履行企业社会责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驱动因素;对策
  
  引言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从20世纪2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产生到现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热潮,20世纪90年代得到中国学术界及企业的普遍关注。这主要是因为: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消极现象。如严重环境污染,损害消费者利益,危害企业雇员安全及驱动雇员健康,社会贫富悬殊等等,这就使各国政府及社会公众不得不开始重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问题,即要求企业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兼顾企业职工、消费者、社会公众及国家的利益,履行保护环境、消除污染等社会责任,将企业的经营目标与社会目标统一起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差距悬殊。那么,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究竟受哪些因素的驱动?如何促使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已成为人们亟待认识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内外两个方面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的驱动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使企业有效地履行企业社会责的对策。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及内容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期的美国。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对其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员工、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和消费者等)所应承担的责任。具体而言,就是企业在追求利润、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要能做到遵守国家法律和商业道德、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保护投资者和供应商的经济利益和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等。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1.对股东和债权人:股东和债权人都是企业的投资者,企业要及时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务实况,以保障其投资的安全,并使其获取相应的投资回报;对股东的利润分配应当公正合理,自觉接受股东的监督,为投资者创造价值而不能欺诈投资者、肆意操纵利润、操纵市场进而侵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2.对员工:企业不可使用童工;不可强制员工劳动;为其员工提供安全并健康的工作环境;企业必须尊重员工;在涉及雇佣、薪资水平、职业培训、职位晋升、解除劳资合同以及退休政策上,企业不得实行或支持行业歧视;企业不得实行或支持基于种族、社会等级、国籍、宗教信仰、身体残疾、性别、性取向、工会会员、政治归属或年龄之上的歧视;企业不可实行或支持使用体罚,精神或肉体胁迫,以及言语攻击等惩戒行为;企业必须在工作及作息时间上遵从适用法律和行业规范;企业必须保证依照基本法定或行业标准,支付员工标准工作周薪资。
  3.对政府:企业要自觉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和制度,自觉贯彻国家的宏观调控的政策、方针,要自觉照章纳税,不得有逃税、偷漏税以及非法避税等行为。
  4.对供应者:企业应合法、合理选择自己的供应商,信守合同、诚信合作、不拖欠供应商货款、不侵犯其合法权益。
  5.对消费者:消费者是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最终使用群体。企业应充分尊重消费者的权益和需求,提供符合标准的产品和服务,严格履行对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方面的承诺,重视消费者对企业的满意度评价,保证提供优质产品和满意服务,不得有欺诈行为、谋取暴利行为。
  6.对所处的社区:对环境保护的贡献;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税收、捐献、直接参加);对解决社会问题的贡献。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驱动因素
  (一)内部驱动因素
  1.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单位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文化是通过长时期积淀而形成的,它展示了一个企业最核心的精神。在企业中,企业的道德价值主要是企业领导者或者创始人的道德价值的体现,很大程度上驱动着其员工的行为处事。如果企业家是一个责任心强、有良好道德修养、能够高瞻远瞩的人,而非仅仅是一个最大化企业经济利益的奸商,那么在他的带领下,企业一定会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取得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双赢。一个注重短期利益与忽视人文关怀的企业,其员工往往也不重视企业社会责任;而一个以人为本、积极进取、不断创新的企业,其员工就有较强的意识履行社会责任,关注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2.企业声誉
  企业声誉是企业给社会公众的综合印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声誉的形成是产品与服务、企业战略、企业是否承担社会责任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需要企业长期、持续的努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进而获得品牌、信誉和创造力等无形资产,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有利的地位。企业在有了更多利润后,也就可以投入更多的资源到承担社会责任的活动中,这样就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反之,如果企业唯利是图,只看到短期利润,无孔不入的媒体以及日渐智慧的消费者都会将企业的错误无限扩大,沉痛地打击企业的发展,乃至生存。比如2005年雀巢奶粉碘超标事件发生后,SOHU、SINA等网站所做的调查显示,有八成网民表示近期暂不购买或今后再也不买雀巢产品。这个由企业精心打造的品牌可能仅仅由于这个小细节就失去大批的消费者,品牌形象也在消费者心中大打折扣。
  3.企业战略
  企业经营过程中要面临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包括自然资源、政策等等,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企业只有把可持续发展纳入到战略层面,才有能力去应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通过技术革新可减少生产活动各个环节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同时也可以通过降低能耗,节约资源,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从而使产品价格更具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全球契约办公室总干事乔治・科尔(GEORG KELL)日前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独家专访时指出,社会责任的践行应该是企业的一项战略决策,只有把可持续发展与包容性增长纳入到战略层面,企业才有能力去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问题。
  4.吸引和留住员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吸引优秀人才并创建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其能力的工作环境,对于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因为人才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之一。企业社会责任会驱动到企业的声誉,绝大多数的人会把公司的声誉看作是他们决定是否到一个机构任职的关键因素。因此,这也是企业用于吸引优秀人才的差别化战略之一。另外,企业社会责任还可以增强员工的自豪感和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也是企业保留人才的有效手段之一。没有人会对一个声名狼藉,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的公司有极大的忠诚度。
  (二)外部驱动因素
  1.政府管制
  企业盲目追求利润不可避免地会给社会带来诸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外部成本,这种市场失灵的情况就需要政府管制。政府将通过制定法律、规范和办法,采取一系列强制措施保证社会责任观念的贯彻和落实,甚至通过惩罚措施对那些恶意逃避社会责任的企业进行制裁。相反,政府对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实施扶持优惠措施,使更多的企业明白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及其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关系,引导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2.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将市场经济的规则推向了全球,对于推动全球范围内“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的实现具有积极的意义。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市场日益形成相互依存、彼此互补的格局。企业社会责任不再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单独行为,而是全球供应链的共同责任,是一种世界潮流和趋势。许多国际组织、政府组织或非政府组织都在积极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美国率先推出的SA8000企业社会责任认证体系,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制定了《跨国企业行动指南》,国际劳工组织通过了《关于跨国公司和社会政策的三方宣言》、《关于工作中的基本原则和权利宣言》,国际标准化组织相继推出了ISO9000(管理)、ISO14000(环境)、ISO26000(社会责任)。因此,企业要想在更高层次和更广范围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融入世界潮流,模范履行社会责任。
  3.媒体及非政府组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体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媒体的发达对企业来说,可谓是一把双刃剑。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媒体会给予正面的报道,给企业造成广告效应,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给企业带来潜在的收益,从而更进一步激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而如果企业的经营行为违反了社会责任,媒体能在第一时间予以曝光,在社会上给企业加大改制压力,并对其他企业起到警示作用。
  另外,值得长期关注的力量是非营利性的非政府组织,比如绿色和平组织等等,虽然这些组织在中国目前还没有发出足够的声音,但是其未来驱动不容忽视。
  4.消费者
  对于企业而言,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已经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已经成为日常工作。如果消费者认为企业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就可以将手中的货币选票投给其他企业,以致损害企业利润。他们甚至可以联合起来进行抵制,比如拒绝购买,以及通过消费者协会等机构进行维权,或者通过法律予以体现,最后在市场上形成对企业产品的排斥。这都会严重驱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相反,因为获得信任而成功的企业不乏先例,比如强生回收了800万粒有毒的胶囊,事后查明只有75粒受氰化物的污染,而且是人为破坏。公司虽然为回收付出了一亿美元的代价,但其毅然回收的决策表明了强生公司在坚守自己的信条:“公众和顾客的利益第一。”这一决策受到舆论的广泛赞扬,甚至是一向苛刻的《华尔街周刊》也褒奖说:“强生公司为了不使任何人再遇危险,宁可自己承担巨大的损失。”
  5.投资者
  投资者在做投资决策的时候,会把被投资企业的社会环境和企业治理问题纳入到投资依据中,而且要能证明,投资这样一个富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对投资者而言会有一个长期的利润回报。
  三、促使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的对策
  为了促使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除了企业自身的重视、投入和积极参与外,还需要政府的指导、规范、强化和社会的推动。
  (一)做好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工作
  企业是实施社会责任管理的主体,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社会责任管理工作,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澄清对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理解
  虽然各类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在不断的深化,但是企业与公众对社会责任的理解还存在显著偏差,习惯将其与慈善事业划等号,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加大运营成本,进而减少企业利润。因此,澄清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对企业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很有必要。企业从高层管理者到基层执行者都应统一思想,充分意识到实施该项工作的必要性,使企业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济利益是统一的,并非是零和博弈,而是可以实现双赢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比如为消费者提供安全、质量可靠的产品,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合理的收入,为供应商提供一定比例的利润,保护社会环境等,这些都可以给企业带来声誉,创造消费者,增加潜在收益。
  2.重视社会责任管理工作
  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不同的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经营现状及发展阶段,分阶段、有侧重点的制定发展战略及工作计划,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办法,谋求所有企业在各个领域齐头并进。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成立专门的工作部门,抽调专门的工作人员,制定专门的工作方法和流程,有计划地实施这一工作。
  3.加强企业自身伦理道德的建设
  企业的伦理道德主要取决于企业家的伦理道德,因此,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建立企业家伦理道德建设机制。我国企业家伦理道德的建设必须从长计议,其是一个长期的、需要各方各面因素综合作用的工程。首先,要完善教育体制,在传统义务教育中切实灌输德育,而非流于表面。要与社会最基本的单元――家庭相联系,切实抓好接班人的德育教育;其次,政府要致力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搞好精神文明教育。目前,我国物质文明已相对丰富,企业家的伦理道德问题自然日益凸现;最后,正确引导国人的意识形态,避免金本位主义泛滥,营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商业氛围。
  (二)政府积极引导,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1.政府加强关于社会责任的立法强度
  我国社会责任的立法进程相当缓慢,只有在2005年底修改的《公司法》中,才把企业社会责任正式写入,在总则部分规定了公司的社会责任,但是这一规定还并不完整,同时,与公司密切相关的其他法律,如劳动法、证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都尚未有明确的支持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立法不完善,会使许多不愿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没了约束,有空可钻,所以一定要加快相应法律的立法进程。
  1)加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全面考核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倡导新考评体系,将公司股东责任和社会责任考核指标具体化系统化,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企业社会责任的信息,建立社会责任报告制度。
  2)推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倡导企业社会责任运动
  1997年社会责任国际组织(SAI)发起并联合欧美跨国公司和其他国际组织,制定了全球首个道德规范国际标准,即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A8000。SA8000标准是可以适用于第三方认证的标准,其宗旨是确保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符合社会责任的要求。该标准涉及童工使用、强迫性劳动、健康与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管理体系等九个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争取获得ISO14000,ISO26000的认证,还可加入全球契约组织等。为了更好的同国际接轨,同时也为我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铺路,打造中国出口企业持续的国际竞争力,在国内推行国际标准还是很可行且必要的。
  2.加强对社会责任的宣传,提高整个社会的社会责任意识
  运用各种媒体,通过舆论的方式让全社会都来关注社会责任的问题,参与到推进社会责任建设的活动中来,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M].郝国华,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
  [2]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孙建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3]袁家芳.企业社会责任[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0.
  [4]徐淳厚.试论商业企业的社会责任[J].经济纵横,1987(09)
  [5]屈晓华.企业社会责任演进与企业良性行为反应的互动研究[J].管理现代化,2003(5).
  [6]李冬生,阳秋林.关于社会责任会计涵义综述[J].财会研究,2006(2).
  [7]黎友焕.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西北大学,2007.
  [8]李洪彦.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9]沈洪涛,沈艺峰.公司社会责任思想起源与演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0]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11]张利研,吴胜勇,季泽军.企业社会责任动力机制探析[J].科技信息,2009(19).
  [12]高晓方.企业社会责任文献综述[J].北方经济,2011(12).
  
  作者简介:李桂艳(1963-),女,辽宁鞍山人,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毕业,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309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