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业产业化实证研究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引言
  根据我国现时农业及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农业的基础地位,实现农业产业化是增加农产品供给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在过去的二十年中,许多学者从不同的方面研究了农业产业化,且主要集中于理论研究。本文将对农业产业化的实证研究作一综述。
  一、农业产业化的相关理论
  理论界对农业产业化的概念尚未有统一的规定,但总体上指的是以市场为导向,实行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经营的过程和结果。它是相对于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而言的一种较高级的生产经营方式(陈少强,2009)。
  农业产业化是二战后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农业纵向组织经营形式,它主要依靠经济和法律关系将农业与其相关的工商服务等行业联合而成,国际上把这一现象叫做“农工一体化”;而在中国,农业产业化是1993年山东省在总结农业和农村发展经验时,作为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战略而首先提出来的。
  自其产生以来,学界便已对它作了广泛的研究,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实质和基本特征;农业产业化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和客观必然性;农业产业化与农村改革、农业发展的关系;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政策建议;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这些均属于定性的理论研究,这些工作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基础。而随着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对它的定量的、实证性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了。
  二、农业产业化的实证研究综述
  (一)国外学者关于农业产业化的实证研究
  Rusten(1996)以墨西哥为案例对发展中国家农业产业化,尤其是合同农业的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通过合同农业与有关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结合,有利于小规模经营农户进入市场,获得信息、资金和技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Eaton等(2001)则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订单农业进行了研究,认为订单农业的成功发展取决于多方面因素的作用:首先农户要有要求,企业的产品要有销路;其次合同条款的设计要合理,农户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还要为农民提供好的培训和服务;再次,政府要在法律、农业技术推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为订单农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Decio Zylbersztajn(2003)应用交易成本理论,对巴西东北部1523户参与西红柿订单生产的农户履约情况进行的定量分析表明,农户的履约率与农户经营的规模呈正向关系,规模越大的农户履约率越高;农户离农产品销售市场的距离越近,农户违约的概率越大;价格随行就市的合同比固定价格的合同履约率高。
  (二)国内学者对农业产业化的实证研究
  1.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量化
  姚文戈、马成林、孙立城(1997)在对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分析基础上,确定了反映农业产业化程度的指标体系,并探讨了利用灰色关联评估模型评价区域间农业产业化程度的方法。
  姚文戈、滕代娣(2005)使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构建农业产业化阶段识别模型。从定量角度证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是一个与其所处经济环境密切相关的渐进的客观过程,这一过程经历了起步、成长和成熟三个阶段,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是不可逾越的。运用阶段识别模型,可以判断某一具体区域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阶段,且其发展阶段与农业专业化水平密切相关。
  丁建中等(2007)根据农业产业化的概念和特征,从指标选择的可操作性、有用性、可比较性的角度出发,提出区域农业产业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以及“四三二一”的权重确定原则,并选择区域内部差异显著的江苏省进行实证分析。
  张雪峰(2010)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基础、规模化、市场化、一体化等五类方面构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PSS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8年江苏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行实证研究,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政策指导。
  2.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制约因素定量分析
  刘磊等(2007)阐释了农业机械化和农业产业化的深刻内涵,通过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依据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加大资金投入、推进科技创新、优化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和区域布局、发展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经营等具体措施。
  薛晓娟(2009)对农业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农业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在理论上存在互动关系,即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推动农业产业化。
  阳立高、廖进中、柒江艺(2010)分析了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提出了城镇化是现阶段拉动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核心动力的观点。
  三、农业产业化实证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研究的方向
  尽管国内外学者已对农业产业化进行了不少实证研究,但这些研究或者是仅研究农业产业化的某个方面、某个具体地区或某特定环境,或者仅仅从一个方面来考虑解释变量。由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水平是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综合的考虑其影响因素。用实证的方法定量的给出不同因素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不同影响,并据此提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策略和模式,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适当的建议,便成了今后研究农业产业化问题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夏庆利.中国农业市场发育与产业化[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2]蔡志强.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龙头企业制度[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3]陈吉元.农业产业化:市场经济下农业兴旺发达之路[J].中国农村经济,1996(8).
  [4]陈少强.中国农业产业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5]丁建中,陈逸,刘坚,彭补拙.区域农业产业化水平综合评价――以江苏省为例[J].经济地理,2007(1).
  [6]丁力.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形式与政策[J].中国农村经济,1997(2).
  [7]樊纲.论现阶段我国农业产业化开发[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8]胡鞍钢.农业产业化理论与实践[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
  [9]黄祖辉,王祖锁.从不完全合约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方式[J].农业经济问题,2002(3).
  [10]林毅夫.农业产业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11]刘磊,宗希云,徐向峰,杨广林.农业机械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J].农机化研究,2007(3).
  [12]牛若峰.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特点及方向[J].中国农村经济,2002(5).
  [13]牛若峰,夏英.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4]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5]薛晓娟.农业信息化与农业产业化相关性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9.
  [16]阳立高,廖进中,柒江艺.城镇化拉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基于湖南省部分地区的实证分析[N].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17]姚文戈,陈光.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条件的实证分析[J].税务与经济,2005(6).
  [18]姚文戈,马成林,孙立城.农业产业化程度的评估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1997(S1).
  [19]姚文戈,滕代娣.农业产业化发展阶段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5(6).
  [20]张雪峰.江苏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7).
  [21]周立群,曹利群.商品契约优于要素契约――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契约选择为例[J].经济研究,2002(1).
  [22]Boehlje,M.,and Schrader,L.F.,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Questions of Coordination,Great Britain:the Ipawich Book Company,1998.
  [23]Mighell,R.L.,and Jones,L.A.,Vertical Coordination in Agriculture,U.S.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Agricultural Economic Report No.19,196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311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