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中学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个根本问题。中国13亿人口中,有9亿多人在农村,2.2亿在校学生,其中有80%在农村,所以中国的教育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农村教育问题。农村教育问题始终是中国教育的重点、难点。
【关键词】素质教育;农村中学教育;教育改革现状
从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一直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1993年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1999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又做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可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素质,是时代所需。虽然在教育改革期间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应试教育”仍然很普遍,尤其在农村,很多中学尽管有素质教育的形式,却没有素质教育的实质。
一、我国农村中学教育事业的基本状况
中国的教育现状可以用“升学无望,致富无能”来概括,这种现状一直在困扰着我们,长久以来没能被打破。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农村师资队伍薄弱;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薄弱;农村学生家长对教育投资较少;应试教育体制根深蒂固。
1.农村师资队伍薄弱
众所周知,农村的经济条件远远低于城市,日常生活也不如城市便利,教育条件更是不能与城市相提并论。因此,许多中学教师更倾向于选择留在城市,而不愿意到偏远的农村地区支教。长此以往,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即城市地区师资队伍逐渐强大,而农村地区则越来越匮乏,并由此导致更多的农村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错失很多改变自己命运的大好机会。这些无辜的孩子不得不选择辍学,外出打工,或是在家务农,一辈子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而他们本来是有机会可以过上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的。
2.教师思想道德素质薄弱
“教师”这一圣洁的职业要求教师必须有高尚的人格和职业道德,才能传道授业解惑,才能为人师表。而在我们的中学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对工作缺乏基本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工作态度极其不认真;有的教师生搬硬套,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丝毫不顾学生的需求;有的教师一味地追求高分率、高升学率,只知道让学生做题,根本不顾及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有的教师甚至变相体罚学生。这些教师的行为都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对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这些虽然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也反映了我国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3.学生家长忽视对教育的投资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水平存在着差异,城市与农村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异,而最近一项调查显示,城市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投资要远远高于农村家长。农村中学学生的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思想较为守旧。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是学习的材料,就选择让孩子辍学打工,不愿意花钱让他们继续读书;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读完小学能认识几个字就可以了,甚至认为读中学是在浪费时间、浪费金钱。这些都是愚昧的想法,是不可取的,这些家长还没有完全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只看到了眼前的蝇头小利,并没有为孩子的未来做长远的打算。
4.应试教育体制根深蒂固
从封建时期的“科举考试”,再到文化大革命恢复高考制度,两千多年以来,应试教育一直存在着,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脑海中。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考试目的教育模式,是一种片面的淘汰式的教育模式,它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在中国,升学的唯一途径就是考试,小升初,初中考高中,高中考大学,这些重要的人生转折点都是由考试来决定的,许多人的命运就这样被一锤定音,那些平时成绩和表现都很好,但是却在考试中失利的同学,就不可避免地成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时代在变化,社会也在不断发展,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对于那些不符合时代发展的制度,应该予以废除,不能只是实行口头素质教育,要切实落到实处。
二、农村中学素质教育建设的策略
农村中学素质教育存在着诸多弊端,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农村教育实际上是一种“离农教育”,无论从办学思想,教育结构和教学内容上都脱离了农村的实际情况。在这个信息高度膨胀的时代,这种教育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培养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一专多能”型的综合人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农村素质教育的建设,针对素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一一予以解决。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抓好农村中学教育,教师是根本,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是做好素质教育的首要条件。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中学的教育现状,就必须加强财政投入,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改善农村孩子的学习环境。对于那些愿意到农村支教的优秀教师,给予奖励和补贴。大力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农村素质教育,以改变目前教学条件落后的状况。
2.提高农村中学教师的道德素质。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高尚灵魂的塑造者。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决定了老师的素质,也决定着教学质量。因此,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中学教师要主动学习先进的现代教育理论,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要敢于突破以往陈旧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教学模式,打破条条框框,学习和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吸收各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树立新的人才观,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重心,以培养适应信息时代高度竞争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
其次,学校领导要充分发挥其职能,在把好教师质量的基础上,鼓励教师自我深造,定期组织教师进修,为教师提供更多进修深造的机会,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并言传身教给学生。同时,要重视培养从事教育研究、获得研究成果的教师,让他们成为教学骨干。
3.改变家长对于素质教育的错误理解。提高农村家庭对于素质教育的认识,主要在于提升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能力,具体可以通过已下几个方法来解决:学校可以组织教师深入到家长身边,举办教师讲座,讲诉一些成功典范,大力宣传素质教育的新模式;老师要经常跟家长沟通,了解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对于那些束缚孩子成长的方法要予以纠正,并鼓励他们改变教育理念。
4.全面倡导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更加注重素质,强调的是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内容相结合,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死记硬背;让学生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乐趣,主动要求学习,而不是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一项任务。老师在评价一个学生是不是“好学生”的时候,不能只是以学习成绩为准,而要更多地倾向于这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表现。真正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才是好的教育,而好的教育则必须要灵活地安排课程,只重视语文、数学、英语这些所谓的“主科”是不可取的。在有些老师看来毫无用处的“副科”是必不可少的,历史教会学生铭记教训;政治教会学生思考;体育教会学生忍耐;音乐教会学生欣赏;这些课程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从古至今,教育一直是永恒不变的话题,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在当今社会,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发展基础教育。只有坚实的基础,才能决定上层建筑的高度。从基础教育开始发展素质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过程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中间必定充满了曲折和障碍,但是我们坚信,在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推动下,素质教育必将成为现实。届时,农村中学的素质教育将不再是困扰社会的难题,中国的教育水平会迈向一个新的高峰!
参考文献:
[1]孙立周.农村中学素质教育的阻力及其消除[J].安庆师范学院院报,2001,2.
[2]周平.农村中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现代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312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