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升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前全球贸易竞争焦点有向服务贸易转移的趋势,世界服务贸易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服务贸易的内涵不断加深,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成为一国或地区经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世界服务贸易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展开深入的比较和分析,并就如何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
  
  1.引言
  上世纪末以来,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国际经济结构正在进行巨大调整,服务贸易异军突起,在国际贸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成为评价一国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伴随着世界产业结构升级和国际产业转移,服务贸易作为服务经济发展的标志之一,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和投资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国际服务贸易呈现以下新的发展趋势:国际服务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国际服务贸易结构加速调整升级;国际服务贸易的区域性不平衡继续存在;服务业的跨国外包不断升温。
  由于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国在服务贸易规模和竞争力方面差异悬殊。发达国家仍占国际服务贸易的绝对主导地位,占全球服务进出口总额的3/4以上,其中,美、英、德三国就占了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近30%。近年来,虽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地位趋于上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服务贸易整体规模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且它们大多是服务贸易逆差国。2008年,国际服务贸易前十位的国家中只有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仅为3.1%。而且,这种区域性不平衡还将在较长时间内继续存在。
  从1994年以来,中国经常项目收支持续顺差,2004年开始实现经常项目以及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国际上各种指责接踵而来,然而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低,结构不合理,国际竞争力低下。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占GDP的比重在40%左右,不仅低于发达国家60%以上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排开总量不说,即使在服务贸易顺差的项目中,中国也呈现出劳动密集型行业占优势的状态,信息和资本密集的保险、金融和知识产权等领域则明显发展落后。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占优势在发达国家却是一个普遍现象。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理论已经指明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上,产业结构重心应该向服务业偏移,并且要优化内部结构。中国贸易增长方式极不平衡的发展态势表明中国贸易转型已成为现实需要,服务贸易应当加快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我国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和提升竞争力的对策进行研究。
  2.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0年以来中国的服务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82年,中国服务贸易额只有46.11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额的比重不足0.6%,到2009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达到2868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五位。但中国现阶段仍然只是一个服务贸易大国而非服务贸易强国。
  2.1 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仍然偏低,吸纳就业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一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可用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以及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来衡量。中国1998年的水平为32.1%,不仅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国家60%~80%的平均水平,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45%~55%的比重水平。中国1998年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占国内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为26.7%,低于发达国家的55%~75%和发展中国家的30%~55%。1999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在全球名列第14位,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2.0%,而同期中国商品贸易出口额在全球名列第9位,占世界商品贸易总额的3.5%;而且中国的服务贸易近年来一直都处于逆差状态,并且呈不断扩大的趋势。2004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额为96.98亿美元,2005年服务贸易逆差额94亿美元。
  2.2 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较低,出口结构不合理
  目前,中国服务贸易额仅占世界服务贸易额的3%,居世界排名20位之后,与世界服务贸易发展水平相比比较落后。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额与货物贸易额的比例为1:10.2,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2。2000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中,国际旅游收入162.3亿美元,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53%,国际运输收入36.7亿美元,占12%,两项合计共占65%。可见,运输、旅游是中国服务贸易的支柱,中国服务贸易还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优势部门等传统服务业上,而在全球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咨询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服务行业,中国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2.3 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不健全
  近年来,虽然我国先后颁布了《海商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广告法》等一批涉及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法律法规。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立法未成体系,不少领域还是空白,即使已颁布的一些有关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也比较抽象,缺乏可操作性,一些规定与国际经贸规则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4 服务贸易管理落后
  目前,中国对国际服务贸易的管理和协调主要由中央相关部委负责,但对应于《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要求,这种管理体制是存在许多缺陷的,如中央和地方在服务业国际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的差别性,服务业各有关职能部门职责不明确,容易造成行业垄断等。此外,中国对服务业的定义、统计范畴以及划分标准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及国际惯例不一致,所有这些,都是阻碍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2.5 服务贸易行业人才匮乏
  服务企业在组织规模、管理水平、经营效率和营销手段上与国外大型跨国公司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发布2007年财经蓝皮书《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中国服务业体制改革与创新》指出,2005年我国服务业劳动就业率仅有30%多,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且大部分分布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以知识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滞后。蓝皮书表明,在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第三产业被认为是最可以容纳大量劳动力的领域,而我国第三产业容纳劳动力还未表现出明显的增长,这固然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工业化发展进程迅速,第二产业的市场化程度较高有关,但还是衬托出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现实。国际经验表明,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和城镇化水平的加速,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会成为容纳劳动力的主渠道。
  3.中国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
  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Trade Competitive Power Index),即TC指数。是对一国(地区)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时较常使用的测度指标之一,它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常用于测定一国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该指标作为一个与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剔除了经济膨胀、通货膨胀等宏观方面波动的影响,即无论进出口的绝对量是多少,它均在±l之间。指数值越接近0表示竞争力越接近于平均水平;指数值越接近于l则竞争力越大,等于l时表示该产业只出口不进口;数值越接近于-l表示竞争力越薄弱,等于-l表示该产业只进口不出口。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薄弱。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一直为负数,这表明中国服务贸易整体上处于比较劣势,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但随着近几年各相关部门对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视,2005年以来竞争力指数略有升高,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在不断提高。而同期欧盟的TC指数一直保持在0.8左右,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美国的TC指数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上升趋势,2006年为0.12,具有竞争力。

  从各个具体行业上看,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不平衡。只有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的贸易竞争力指数一直保持在正数状态,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近年来旅游业的竞争力呈现出越来越强的态势,成为中国服务贸易的支柱行业。而一问被认为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运输服务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却一直呈负数状态,这是因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远洋集装箱运输盛行,运输服务越来越偏向于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方式转变,而中国在资本、技术两方面的基础一向比较薄弱,越来越显现出相对的比较劣势。建筑服务的贸易竞争力指数近5年来才有所改善,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建筑行业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劳动力成本低,使其具有了一定的比较优势。通信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大多时间内呈现出正数状态,其优势的获得主要是靠国家政策性垄断和服务外包的发展。在目前的市场机制下,如何将原有的垄断优势转换为竞争优势以提高其整体服务水平,是电信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保险、金融、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和电影音像等高附加值的服务贸易领域,贸易竞争力指数绝大多数为负数,反映出中国资不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水平比较低,特别是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10年间的TC指数平均值是-0.88,反映该行业对进口的依赖很大。
  总体而言,我们整体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依然处于比较劣势。旅游、计算机信息服务、广告宣传、其他商业服务等行业竞争力指数虽为正值,但都比较小,表明其国际竞争力不强。逆差主要来自运输、保险、金融和专利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行业,而这些行业的竞争力指数都比较小。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总体竞争力对促进中国产业结构调整,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4.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的对策
  服务贸易是服务业进步的标志,无论是从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还是服务出口占对外贸易的比重看,中国服务业发展和服务贸易出口均低于相同发展水平的经济体。扩大服务贸易出口,对于优化外贸出口的整体结构,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促进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全面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带动整个服务业发展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应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4.1 加快服务业发展步伐
  早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学家们就注意到了服务业的就业效应。服务业对就业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扩大就业岗位,而且能够促进就业质量的提高,改善就业结构。近些年,服务业的发展在吸纳一二产业转移富余劳动力上发挥了突出作用,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据有关部门分析,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可以为48.2万人创造就业机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防指出,从投入产出效果看,每投资100万元可提供的就业岗位,重工业是400个,轻工业是700个,第三产业是1000个,说明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之大。我国政府一定要着力发展好服务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4.2 调整服务业内部结构,提高服务业的整体水平
  在保证海洋运输、旅游服务作为传统服务贸易领域优先发展的同时,将信息技术、金融、保险、咨询等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作为发展现代服务贸易的战略重点。在保证海洋运输、旅游服务作为传统服务贸易领域优先发展的同时,将信息技术、金融、保险、咨询等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作为发展现代服务贸易的战略重点。中国海洋运输业面对新的国际形势应作出新的战略选择,同时,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宏观调控,借鉴海运发达国家政府的经验,对兼并收购等联合行为采取积极支持态度,通过制定或完善法律、法规为我国集装箱航运企业兼并收购等联合活动最终创建一个公平、有序、健康的航运市场环境。
  此外,我国的旅游业也有独特的发展优势。自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已发展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与潜力的新兴产业,在大多数地方还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或先导产业,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同时,旅游业的发展改善了我国整体投资环境,加快了对外开放步伐,带动了各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繁荣与社会发展。
  4.3 加快服务业立法,建立系统的服务贸易法规体系
  我国目前服务贸易的立法工作还很落后,服务业中许多部门都无专项法律法规。因此,为保证服务贸易健康发展,应加强对GATT、GATS、WTO等有关条款原则的研究,尽快建立,健全既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目标又不违背国际法律准则的法律、法规。对服务市场准入原则、服务贸易的税收、投资、优惠条件等要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以增加我国服务贸易的透明度。
  4.4 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
  对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实施有效的宏观管理,关键是要迅速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首先,要明确国际服务贸易的管理范畴。我国商务部作为服务业政策的归口管理部门,其宏观管理职能主要是规划进出口发展战略,制定或参与制定贸易法律、法规,对外协调与其他国家的服务贸易关系,并落实“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有关条款。其次,建立国际服务贸易管理的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服务贸易涉及诸多部门,有必要成立全国性的服务贸易管理组织。对服务业的管理并非政府通过经济或行政手段直接干预服务贸易市场,而是在政府的相关法规、政策引导下,对服务业进行法制化管理,并通过一些半官方和非官方的行业协会、同业组织引导和监督服务业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4.5 将高等教育作为服务贸易发展的新领域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教育服务贸易已经成为一国对外经济中的重要投资和消费领域,通过经营能够产生较大社会和经济效益。目前,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而我国高等教育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在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较低的留学成本等都吸引了大量海外留学生到我国学习生活。但要提高高等教育对我国服务贸易的贡献率,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增加高等教育要素投入,提高办学规模和质量。有针对性地发展中外合作办学,进一步加强教师之间的国际交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服务的层次和吸引力;要规范整顿留学中介机构,加强对留学中介机构的资质鉴定工作,对留学中介机构进行总量控制;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外国学生来华留学工作宣传,开拓来华留学生生源。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的有效实施,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发展,并为我国服务贸易市场的做大、做强提供很好的支持。
  5.结语
  服务贸易作为发达国家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和国际竞争力,中国要想从贸易大国向强国转变,服务贸易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服务经济到来之际,国家的产业政策应进一步向服务业倾斜。在服务业内部向主要创汇部门倾斜的同时,更要注意对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倾斜。
  可根据服务产业部门在经营规模、市场份额、增长速度和比较优势等方面的排序,确定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重点,优先发展旅游服务、工程承包、劳务输出等具有传统竞争优势的行业,提高这些行业的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增加贸易的附加值。对不断提升的信息和计算机等新兴行业予以产业和税收政策的扶持,使其成为竞争力提升的要点。加大对教育、科研和开发等推进要素的投入。提高服务贸易产品的科技含量。
  从总体看,当前中国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中国政府正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外贸发展结构调整,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加快服务贸易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郑吉昌.服务业服务贸易与区域竞争力[J].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79-218.
  [2]韩玉军.世界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J].国际贸易,2006(10):39-45.
  [3]丁勇,朱彤.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7(3):93-97.
  [4]周怀峰.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经济纵横,2005(3):10-12.
  [5]高焰.中国服务贸易现状分析[J].中国论文期刊网,2007(1):22-24.
  [6]吕世平.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J].国际贸易,2006(2):20-22.
  [7]胡景岩.中国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思考[J].国际贸易,2006(11):32-41.
  
  作者简介:郁文蕾(1972―),女,浙江奉化人,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讲师,研究方向:跨文化商务沟通,国际贸易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316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