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成县蔬菜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折 琼,王转军,张 锋

  蔬菜在成县栽培历史悠久,种植规模较大,经济效益显著,在全县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富民强县的重要特色产业之一。因此,切实抓好成县蔬菜产业开发,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培植新的地方财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县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整体开发水平,把蔬菜产业做优做大做强,加快蔬菜产业化进程,我们通过对全县近几年蔬菜生产现状、问题的调查分析思考,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蔬菜产业开发的基本思路、对策及措施。
  
  1蔬菜产业开发现状
  
  1.1开发成效
  近年来,成县以“大蒜”为主的蔬菜产业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生产区域不断扩大。蔬菜生产的重点乡(镇)已由原来的城关、抛沙、店村、红川、小川、索池等6乡(镇)24村增加到10乡(镇)百村,全县集镇所在地都已有商品蔬菜生产,特别是大蒜生产已由川坝河谷地发展到浅山丘陵区。二是面积、产量和产值同步增长。2009年全县蔬菜面积达到7 200 hm2,总产量达到10.625万t,商品量达到7.65万t,总产值达到17 326万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83.8 %、63.3 %、64.5 %、162 %。三是花色品种不断增加,外销优势品种不断出现。目前全县种植的蔬菜已达到28个大类240多个品种,紫甘蓝、木耳菜、空心菜、西兰花、美人菜、塌菜、油麦菜、生菜、佛手瓜、丝瓜、苦瓜、菜薹、彩椒、瓠瓜等名、优、特、新蔬菜已在成县示范种植,打破了过去单一种植大路蔬菜的格局。外销优势品种有绿色大蒜,地膜早熟洋芋、拱棚早春水萝卜、莴笋、甘蓝、大白菜、菠菜等。四是设施栽培面积逐年扩大,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棚室蔬菜栽培面积达到807 hm2,地膜覆盖栽培面积达到4733 hm2,比2000年分别增加266 %、163 %,由于栽培设施的不断改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打破了蔬菜生产的季节性限制,绝大多数蔬菜产品由过去的季节性栽培变成一年四季都能生产,商品蔬菜周年生产、常年供应的格局初步形成。五是蔬菜多元立体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效益不断提高。2009年蔬菜多元立体种植面积达到4 045 hm2,一年“三种三收”、“四种四收”的大中小拱棚蔬菜667 m2产值达到7 000~11 000元。一年“两种两收”、“三种三收”的地膜蔬菜667 m2产值达3 800~6 500元,立体种植面积和667 m2产值比2000年增加近一倍。六是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起步良好,初具规模。2005年店村大蒜顺利通过绿色产品认证;索池大川、店村大寨、抛沙乐楼无公害大白菜、大蒜、甘蓝生产基地顺利通过产地认定。
  1.2存在问题
  近年来,成县蔬菜产业开发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与蔬菜生产发达地区的水平、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和富民强县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蔬菜缺乏拳头产品、效益不稳定。全县蔬菜产品中真正形成规模起支撑作用的是大蒜,不但没有形成自己的知名品牌、对外仍然缺乏竞争优势,开发层次低,以销售初级产品为主,效益不稳定。而且,大蒜品种退化严重,品种结构单一。二是科技含量不高。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应用覆盖面小,电热温床育苗、滴灌、渗灌、反光膜、遮阳网、防虫网使用仍处于试验示范阶段,传统的粗放经营方式仍占有一定的比例。三是龙头企业发展滞后,产后环节薄弱。在蔬菜产业开发上还没有一家上规模上档次的加工企业,销售环节仍然处于少数大户自贩自运自销的初级水平,形成不了产业链条,缺乏对产业的拉动力。四是服务体系不健全,设施差,服务功能不强。表现在:(一)蔬菜主产区民间服务实体和专业研究会较少,没有很好地开展活动,村社级还处于服务体系的断层,致使技术推广、信息服务不到位,生产盲目性大;(二)蔬菜销售市场规模小,设施差,管理不规范,蔬菜产品外销渠道不畅。
  
  2蔬菜产业开发思路
  
  成县蔬菜产业开发应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增加投入为基础,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建设大蒜为主的8 000 hm2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为目标,大力推广以大棚为主的保护地设施栽培和多元立体高效种植模式,积极引进名、优、特、新蔬菜品种,推广无公害标准化蔬菜生产技术,强化蔬菜安全监测管理体系,加强运销队伍建设,扩建蔬菜销售市场,大办蔬菜加工、贮藏企业,加快蔬菜产业化开发进程,增加农民收入。
  
  3蔬菜产业开发对策及措施
  
  3.1加大投入力度,提升蔬菜产业开发的档次
  今后县上应加大对蔬菜产业开发的投入力度,为蔬菜产业开发提供可靠的保障。一是充分利用扶贫、水利、农业项目建设资金,加快蔬菜主产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田基本条件,完善水利配套设施,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积极引导群众,增加对土地的投入和对产地的保护意识,配置先进设备,更新栽培手段,提高生产技术和效率。
  3.2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推广进程,提高蔬菜产业的技术含量
  一是继续引进筛选适宜成县栽培的蔬菜名、优、特、新品种,不断优化品种结构;二是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蔬菜生产技术,积极示范推广遮阳网、诱虫板、补光增温等新型设施栽培技术。推广高效栽培模式,改进蔬菜育苗技术,示范推广工厂化育苗、电热温床育苗、不断提高栽培技术水平和效益。三是改良大蒜品种,优化品种结构。对当地鲜食主栽大蒜品种成县早蒜、成县迟蒜利用组织培养等先进技术进行脱毒、提纯复壮、恢复种性;引进试验示范蒜薹产量高、品质好,蒜头大(蒜茎5 cm)、瓣数少(6~8瓣)、耐贮藏、符合出口标准的脱毒大蒜品种,优化品种结构;加强大蒜无公害绿色产品基地建设,培育拳头产品,争创知名品牌。
  3.3健全生产监管体制,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加强肥料、农药的管理,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推广生物农药,尽量减少化学肥料使用比例,增加腐熟的有机肥使用量,生产绿色无污染、无公害的蔬菜产品。二是完善检测组织机构,充实检测技术人员,增加购置检测仪器,对全县蔬菜市场上市的蔬菜产品进行全面检测,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加大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法规、标准、技术的宣传培训力度,提高群众的质量安全意识,确保生产的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3.4改善服务设施,强化服务功能,规范市场管理
  在蔬菜产业开发上,一是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生产、运销、市场各环节的管理运作机制,充分发挥检测机构的功能,推行市场准入制和以质论价保护政策,真正实现优质优价,促进蔬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二是引进行业经济人,建立一支比较稳固的蔬菜营销队伍,外联市场,内连基地,实行公司+农户的订单生产,同时采用微机上网等先进手段,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切实解决蔬菜产品买难卖难的问题,为菜农提供准确可靠的生产和销售信息。三是强化蔬菜主产区产销协会的指导管理功能,切实为农民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技术、信息服务,保证蔬菜产业的稳步发展。四是在完善和规范现有蔬菜销售市场的基础上,在城区新建蔬菜批发市场,扩大完善店村、小川、抛沙等蔬菜批发市场设施、规模,扩大蔬菜重点产区的集散地,各方配合,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市场行为,建立保护机制,吸引外地客商,确保流通。
  3.5建立投入风险保障机制,有效化解蔬菜产业风险
  以信用联社、农业银行为主的资金投入主体要适时足额安排扶持蔬菜生产的贷款计划,并按菜农生产需求及时兑付贷款,以解决菜农生产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保险公司开设蔬菜自然灾害保险种,增强生产大户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6创办加工贮藏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增加生产效益
  积极考察论证一批蔬菜加工项目,开发冻干、酱菜、脱水蔬菜加工、超低氧气气调贮藏保鲜及净菜加工上市。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外资,采取多种形式大办龙头企业,通过企业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形式把成县蔬菜产业开发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342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