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消费品进口:绚烂昂扬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丹 周贤 施方旎

  受制于居民收入不均衡、消费配套环境不完善等因素,中国的消费品进口潜力还未充分释放。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国国内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对进口消费品的需求迅速扩大。消费品进口不仅能够调剂国内市场余缺,而且对于扩大内需具有正向引领作用。据测算,消费品进口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会促使国内消费水平上升近0.7个百分点。此外,消费品进口能将发达国家的节能、环保等先进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传导到国内,进而使国内消费行为和习惯发生改变,对提高生活水平和消费质量都将产生积极的派生效应。
  在国家一系列扩大消费品进口鼓励政策引导下,中国消费品进口呈现蓬勃增长态势。2006―2008年,中国消费品进口规模连续突破300亿美元、400亿美元和500亿美元三个整数关口。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在全球消费市场一片哀鸿之中,中国消费市场却保持“一枝独秀”,众多国际消费品企业纷纷卯足马力开拓中国市场。中国全年累计进口消费品540.4亿美元,比上年虽下降0.7%,但远小于当年中国总体进口11.2%的降幅。2010年,随着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消费品进口强势复苏,当年进口值不仅全面由降转增,更直接跨越600亿美元,达到78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6%,创入世以来同比最高年增速。
  
  2011政策给力保增长
  
  今年前8个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49万亿元,同比增长16.9%。同时,为扩大消费品进口的容量和作用,国家陆续出台包括建立和完善进口服务体系、积极组团赴外采购、加快自贸区建设、举办系列进口商品展览会等一系列促进和鼓励政策。其中,由商务部主办的中国国际日用消费品博览会成为国内仅次于广交会的第二大涉外展会。
  目前,中国已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签署10个自贸区协议。“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年初已对600多种商品实施较低进口暂定关税的基础上,7月1日起,中国又一次实施力度较大的降税措施,进一步降低了部分最终消费品的进口关税。系列政策为消费品进口继续保持昂扬增势再添助力。据海关统计,今年前8个月,中国累计进口消费品657.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32.8%,较同期中国进口总体增速高出5.3个百分点,其进口额占中国进口总额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5.6%提高至5.8%。其中,除受春节长假因素影响的2月份以外,其余7个月中国消费品进口规模均超过80亿美元,且各单月同比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8月份,中国消费品进口值更再创单月历史新高,达到93.6亿美元,增长42.5%。发达国家仍是出货主体
  欧、美、日发达经济体仍是中国进口消费品的主要来源地。今年前8个月,中国自此三大经济体进口消费品总值占同期中国消费品进口总值的61.9%。其中,自欧盟进口消费品259.8亿美元,增长39.9%,增速较同期中国消费品进口总体增速高出7.1个百分点,在中国消费品进口值中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6.8%提升至39.5%;自美国进口消费品80.1亿美元,增长53.5%,是进口增速最高的,占同期中国消费品进口值的12.2%,在中国消费品进口来源地的排名中超过日本,成为中国进口消费品第二大来源地。此外,受益于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大部分商品进口零关税优惠政策推动中国自东盟进口消费品明显提速,前8个月,中国自东盟进口63.8亿美元,增长31.7%,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
  
  进口商品百花竞放
  
  从今年前8个月中国消费品进口情况来看,在进口主要类别上,除手机和电子电器产品进口出现下降以外,其余主要产品均保持增长态势。服装及衣着附件、手表和首饰进口值同比增速均超过60%,分别达到68.7%、63.6%和61.8%,依次列居消费品进口增幅榜前3甲位置。同期,汽车和医疗保健品仍是进口值位居前2位的消费品类别。
  自2009年起,中国就连续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汽车销量最大的国家。今年前8个月,中国共进口汽车62.2万辆,占同期中国消费品进口总值的38%。从具体进口车型来看,小轿车和越野车平分秋色,分别进口26.1万辆和26.5万辆,分别增长13.9%和17.2%;小客车进口9.1万辆,大幅增长75.1%。
  随着2009年4月份新医疗改革拉开帷幕,中国医疗保障建设得以快速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医改资金投入以及基本药物目录等相关配套措施的付诸实施,有效推动了医疗消费市场快速扩容。即便在金融危机影响最为严重的2009年,在中国消费品进口总体微幅缩减的背景下,医疗保健品进口规模却以2位数增长之势刷新历史最高峰值。今年前8个月,中国累计进口医疗保健用品63.7亿美元,增长46.2%,占同期中国消费品进口总值的9.7%。其中,自欧盟和美国两大来源地分别进口38.3亿美元和8.5亿美元,分别增长54.2%和22.1%,分别占同期中国医疗保健品进口总额的60.1%和13.4%。
  
  消费外流之忧
  
  近年来,中国消费品进口虽逐年扩大,但由于境内外消费品特别是奢侈消费品价格相差悬殊,其中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这5类产品中的20种品牌高档消费品,内地市场价格要比香港高45%左右,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导致消费外流现象严重。据世界奢侈品协会2011年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内地2010年的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已经达到107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1/4,这一数字尚未涵盖飞机、游艇和豪华汽车。目前中国消费者在欧洲市场购买奢侈品的年消费总额接近500亿美元,是国内市场的4倍多。进口消费品具有引领消费升级、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作用,但目前消费外流现象严重影响中国扩大内需效果的显现。同时,消费者在境外购买的这部分消费品价值不属于货物贸易领域中国消费品进口统计范畴,导致中国贸易顺差规模被高估,进一步加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外资垄断之患
  
  近年来,国内消费品安全问题不断,三聚氰胺奶粉、双汇瘦肉精以及染色馒头等事件导致国内部分消费者对国产消费品质量和安全性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转而青睐甚至迷信于购买冠以“高品质”的进口消费品,对进口消费品依赖程度大幅提高。以乳制品为例,“三聚氰胺”事件之后,由于中国消费者对国产乳品安全始终心存顾虑,进口奶粉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已经占到60%,高端市场甚至占据80%至90%,洋品牌奶粉已经牢牢把握了价格调整的话语权。6月末,惠氏、雅培等品牌开始涨价,涨幅为10%至15%;7月底,惠氏、新怡、雅培等品牌又有不同程度的涨价。同时,在中国高端医疗设备市场,跨国公司如GE、西门子、飞利浦等外资企业已基本形成垄断地位,占据中国高端医疗设备市场的逾8成。以CT设备为例,2010年,GE、西门子、飞利浦、东软和东芝5家企业在国内市场的份额高达92%。
  由于外资企业在消费品上具有资本、技术、品牌等优势并且短期内难以替代,大量进口势必在客观上对民族品牌的发展形成抑制,这在目前中国自主的汽车、化妆品等行业的发展上体现得尤为显著。如宝马、奔驰等外资车企巨头随着对国内市场环境的逐渐熟悉,不再依赖中方在市场上领路,开始全面收权,通过不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扩大在合资企业当中的股比、控制销售权等方式提高话语权。随着外方持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在市场竞争能力上的日趋强大,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将受到重大威胁,自主品牌发展的空间将越来越窄。
  当前中国消费需求增长已经基本具备了持续力和爆发力。预计到2012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然而,受制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居民收入发展不均衡、消费配套环境不完善等因素,当前中国的消费品进口潜力还仍未得到充分释放。“十二五”期间,中国的对外开放导向从过去的以出口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并重,经济发展方式也将更加注重消费、投资和出口之间的协调关系,这都将为消费品进口扩容提供有力支撑。相信在国家扩大内需倾斜性政策的持续激发和国民收入稳定增长的保障下,进口消费品将成为引导国内消费升级、扩大内需的稳定而持久的动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351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