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内需时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孟雅丽

  据人民日报消息:5月14日,央行在其发布的《2008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呼吁,有必要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应对我国外需减缓,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经济抵御外部变化的能力。央行建议进一步扩大内需,并提出需要财税政策予以配合,将调整和优化财税政策,为扩大内需消费和促进服务业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财税环境,加快推进社会保障等各项体制性改革,消除制约结构调整的体制性因素。
  
  内需亟待扩大
  
  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是近年来国家不断努力的方向,这不仅是转变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对于纺织服装行业来说,也是缓解出口受阻、国内竞争加剧的迫切要求。每一年都会有如此呼声和相应措施出台,今年,扩大内需的意义和进程都更为急迫。2008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整体面临非常严峻的经营局面,从美国次贷危机到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从紧的货币政策,不断攀升的原料成本,新劳动合同法带来的人工成本增加,整个社会出现的通胀压力,使得纺织服装企业利润率整体下降,纺织品出口放缓,纺织行业的平均利润从2%下降到O.6%,据服装行业2008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显示,2008年一季度,服装产量增幅比2007年同期降低约15%,从2007年开始服装行业平均利润率一直下降,到2008年2月,行业盈利能力较去年同期下降了5.1%。
  此时一个振作的国内消费市场将是最大缓解企业压力的疏通渠道,因出口受阻的企业,亟需转向内销市场,释放因出口阻塞的产品压力;内销企业则需要避免同质化竞争,寻找准确的消费定位。
  
  消费贡献首超投资
  
  在投资、出口、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正在加大。虽然这种消费拉动,受到房价、物价的影响,且居民消费比例仍然小于政府和企业消费的比重。在自2001年连续6年投资超过消费对GDP的贡献后,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投资,2007年我国GDP增长11.4%,其中消费、投资、出口的拉动分别占4.4%、4.3%、2.7%。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李晓超也表示,消费贡献超过投资,实际上是中央扩大消费内需政策的结果,通过增加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带动了消费的增长。但去年发生的这一结构性变化,可能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开始变线。
  据统计局数据2008年1N4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97亿元,同比增长21.0%。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42亿元,同比增长22.0%,4月份服装类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9.7%。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559亿元,同比增长22.9%;县及县以下零售额2583亿元,增长20.1%。分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吃、穿、用商品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5.3%、28.6%和28.0%。其中,服装类增长29.7%,但是食品类商品的大幅涨价对服装消费造成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调研显示,从2007年开始,国家不断从宏观方面出台环保、利用外资、调整进口结构等多项政策促进我国经济由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而新劳动合同、两税合并、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以及降低出口退税等政策都使外向型企业逐渐将目光锁定国内市场,已经进入内需为主的消费市场。纺织产业也面临从“外贸拉动型”转轨到“内贸推动型”的发展新阶段。
  
  内需市场压力增大
  
  据第一纺织网《2008年一季度国内纺织终端消费市场报告》显示,2008年一季度,我国城多居民服装消费需求共1583.83亿元,同比增长幅度达29.36%。未来5-10年,内需市场将对国内纺织服装产业的贡献率将达到80%。内需市场将成为国内纺织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支撑。一直以来外销依存度近40%的纺织服装行业在未来将改变这种局势,更多的外贸企业将把眼光转向内销市场。同时,内需市场是纺织服装发展的一个主要动源,又是出口受阻的主要退路,但是也要看到内需也笼罩着很大的市场压力。
  今年,因外贸环境变化,出口转内销的产品似乎变得更热,在以批发中低档产品为主的北京动物园商圈,世纪天乐的外贸服装楼还是聚源的外贸服装批发市场都人潮涌动;一些分散的商业街区,打着外贸服装招牌的街边小店的数量不断增多,更有尾货市场的升温,成为外贸产品的主要流向。在看好内需的同时,也要看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目前内需市场上的供需关系已处于一个失衡状态。一旦出口减速,外贸企业因订单减少或商品无法出货,迫使企业由外贸转为内销,大量外贸产品会对内需市场的供给产生一个较大的推动,加剧供需关系的失衡,带来价格的下降。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5%。其中,城市上涨8.1%,农村上涨9.3%;但衣着类价格几个月来仍处于下降水平,同比下降1.4%。服装价格下降1.6%。
  
  扩展渠道错位竞争
  
  国内市场本身的竞争就较为激烈,品牌企业尚在争夺消费市场,产品的同质化导致了市场的过度竞争,内需市场也潜含着深层次的供需矛盾。原本在国内市场打拼的服装企业则要避免同质化竞争,加强创新能力,增加品牌及产品的附加值,与其他企业拉开层次,来减轻供给增加、同质化加剧而带来的价格水平下降。中华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表明,大型零售企业服装价格随着商品出厂价格上涨而不可避免上涨,而品牌企业都利用产品结构调整策略逐渐提高产品附加值,赢得更高的利润空间,具有主动涨价的空间。
  要在扩大内需市场的同时解决内需市场的矛盾,一方面,出口转内销的企业,如果要从“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品牌”应该与做内需市场的企业形成一种错位,利用原有的加工水准形成一种国内较高层次的需求供给。
  没有自主品牌和运作经验的外贸企业进入这个市场后将面临更多难题,毕竟创立一个品牌需要庞大的资金、长期有效的销售渠道,以及明确的市场定位和消费群体的划分。无力进行品牌运作的外贸企业也要找准市场,根据市场的主体来进行调整,不能盲目高档、不能盲目升级。目前消费市场两极分化也比较严重,低收入者无钱消费,中收入者被房贷、看病、子女上学压得喘不过气儿,加上粮油、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不敢消费或是调整各项支出的消费比例。企业对主体定位的消费群体要有新的考虑。为了加快资金回笼,减轻库存,可以利用内需市场出现的新型渠道,如利用网上销售或是尾货市场吸纳商品。
  
  农村市场拉动内需
  
  另外,市场定位也应扩大中低档层面的供给和结构调整。据第一纺织网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去年我国服装内销市场规模接近8000亿元,农村城镇合计约为7748亿元。第一纺织网测算,去年我国农村衣着支出总额为1552亿元,城镇衣着支出总额为6196亿元。我国现有的衣着消费需求结构中,突出问题为农民消费需求占比过低。据悉,农村人口约是城镇人口的3倍,但去年农村衣着消费市场在全社会衣着消费市场份额中所占比重仅为20%左右。巨大的农村消费市场一旦被激活,对服装内销市场产生的拉动能力将是巨大的。
  而一位针对农村市场做库存产品的商家也提醒库存服装对农村市场是一条被忽略的通道,也是一条好的生财之道。库存服装的低价策略,吻合对于农村和乡镇市场,无论是款式还是面料做工,可能比乡镇服装销售商从市场进的新款还好。
  当然,我们都希望在央行的呼吁下,国家能够出台更多鼓励消费,减少储蓄的政策,让国内市场真正聚合拉动企业持久发展的动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437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