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风水学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鲁晓丽 刘 兴

  摘 要:通过阐述“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五行循环” (生成数)和风水阴阳对现代空间认识的启示以及“生”与“成”之间的对偶关系等,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与风水学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风水学:古典园林:空间
  中图分类号:TU-09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2-0068-02
  
  1 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综观中国的古典园林设计,从本质上而言,布局规划都是以“天人合一”为首要。而传统风水学的核心内容就是天地人合一,园林的择地、方位、布局与天道自然、环境美学、城市山水的协调关系搭配完美,恰是中国风水学的人与自然融合,即“天地人合一”的原则。
  易学中“天人合一”自然观的主要体现是“三才论”。所谓“三才论”,其来源有两个方面:
  一是把六爻位序两两并列,则体现出三级层次,故前人认为初、二象征“地”位。三、四象征“人”位,五、上象征“天”位。合天、地、人而言,谓之“三才”。《系辞下传》讲,“《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说卦传》讲, “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讲的就是以上六爻位序体现的内容。
  二是从筮法来,《系辞传上》日: “大衍之数五十有五,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象两”即是象天、地。挂一,是从分成两部分后的一部分蓍草中抽出一根,放到另一处,成为第三部分。这第三部分虽然只有一根蓍草,意义却极大,它与前面说的二合起来成为三。“象三”是“象三才”的省语,三才即天、地、人。人在天地之间,人毹参天地,把人看得很重要,与天地一样重要。天地指自然界,人指人类社会。在《周易》的作者看来,自然界与人类自身都是人类要认识的对象。人类既是认识的客体,也是认识的主体。把人类社会自身作为研究对象,把人类社会同自然界联系起来考察他们的运动规律,把人类社会同自然界融为一个整体,人类社会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不是自然界的对立面,这就是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这里,人不仅仅指人类社会,而是指天地以外的万物,把宇审问的事物简化为天、地、人三才,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宇宙。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排斥人类行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感应。并指导人如何按这些感应来解决园囿的选址及建造,才创造了中国不同领域、各具特色的园林景观,因地制宜,美不胜收。
  
  
  2 五行循环(生成数)对古典园林空间领域的影响
  
  说到园林的空间领域,不得不提到的是“五行循环” (生成数)对空间认识的启示。金、木、水、火、土这五行之间是如上图红线所示顺时针循环生成的关系。如: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可以理解为它们是先有个事物的基本骨架,而后经过一系列的补充完善而生成另一种事物。这种理解运用到中国古典园林中,这其中的“生”可指空间的结构布局, “成”则可指空间的完善齐备。具体来说,生数包括空间的领域性,空间的方位和秩序感,空间也要知冷暖,区分阴阳,空间具有可生长、可拓展性。成数包括空间结合功能的深化,空间靠细节烘托,空间内关系要协调平衡,空间整体与外环境要统一融合。其实,这也印证了古人世代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另外, “生”与“成”之间也是一种对偶的关系,它们这种关系极大地丰富了古典园林中的空间和建筑。
  
  
  我们先从生数这方面来看地域性在古典园林中的体现。按照园林所处的不同地理位置,一般分为北方类型、江南类型、岭南类型三种。
  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大多为百郡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皇。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由于风格粗犷,所以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
  江南地处南方,人口较密集。所以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因上述条件,其特点为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
  岭南因为其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北方、南方都好。其明显的特点是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现存岭南类型园林,有著名的广东顺德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禹的余荫山房等。
  其次从生数方面看建筑的方位和秩序感在古典园林空间中的体现。古典园林都采用古典式建筑。古典建筑斗拱梭柱,飞檐起翘,具有庄严雄伟、舒展大方的特色。它不只以形体美为游人所欣赏,还与山水林木相配合,共同形成古典园林风格。
  园林建筑不像宫殿庙宇那般庄严肃穆,而是采用小体量分散布景。特别是私家庭园里的建筑,更是形式活泼,装饰性强,因地而置,因景而成。在总体布局上,皇家园林为了体现封建帝王的威严,和美学上的对称、匀衡艺术效果,都是采用中轴线布局,主次分明,高低错落,疏朗有致。私家园林往往突破严格的中轴线格局,比较灵活,富有变化。通过对应、呼应、映衬、虚实等一系列艺术手法,造成充满节奏和韵律的园林空间,居中可观景,观之能入画。当然,所谓自由布局,并非不讲章法,只是与严谨的中轴线格局比较而言。主厅常是园主人宴聚宾客的地方,是全园的活动中心,也是全园的主要建筑,都是建在地位突出,景色秀丽,足以能影响全园的紧要处所。厅前凿池,隔池堆山作为对观景,左右曲廊回环,大小院落穿插渗透,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空间。苏州拙政园中园部分,就是这样一个格局,以“远香堂”为主体建筑,布置了一个明媚、幽雅的江南水乡景色。
  古典园林里通常都是一个主体建筑。附以一个或几个副体建筑,中间用廊连接,形成一个建筑组合体。这种手法,能够突出主体建筑,强化主建筑的艺术感染力,还有助于造成景观,其使用功能和欣赏价值兼而有之。
  最后我们从成数方面来看一下古典园林中的“细节”烘托一书画。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是在幽静典雅当中显出物华文茂。“无文景不意,有景景不情”,书画墨迹在造园中有润饰景色,揭示意境的作用。园中必须有书画墨迹并对书画墨迹作出恰到好处的运用,才能“寸山多致,片石生情”,从而把以山水、建筑、树木花草构成的景物形象,升华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墨迹在园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题景、匾额、楹联、题刻、碑记、字画。匾额是指悬置于门振之上的题字牌,楹联是指门两侧柱上的竖牌,刻石指山石上的题诗刻字。园林中的匾额、楹联及刻石的内容,多数是直接引用前人已有的现成诗句,或略作变通。如苏州拙政园的浮翠阁引自苏东坡诗中的“三峰已过天浮翠”,还有一些是即兴创作的。另外还有一些园景题名出自名家之手。不论是匾额楹联还是刻石,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抒发胸臆,也能够起到点景的作用,为园中景点增加诗意,拓宽意境。
  书画,主要是用在厅馆布置。厅堂里张挂几张书画,自有一股清逸高雅、书郁墨香的气氛。而且笔情墨趣与园中景色浑然交融,使造园艺术更加典雅完美。
  
  3 风水学中阴阳关系在古典园林中的体现
  
  易学中风水阴阳的关系在古典园林中也有体现。如园林中互含互补的拓补性:水中有岛,地上有水,树木形成半封半闭的空间。除此之外,园林中的构景方式也表达了风水阴阳互含互补的拓补性。如其中的框景和漏景,园林中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由此形成窗中有景,景中有漏窗图案的互含互补的关系。
  风水文化建造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即古人们根据风水理论来建造各种中国园林景观。反过来说,中国古典园林也反映了风水文化。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风水学说的集大成者。
  我们应该承认,几千年来,原本朴素的风水学,掺杂进去许多非科学的、落后的思想和行为。但时至今日。中国的风水说经过国内外专家们采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进行研究,去除其迷信的糟粕,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后,又开始被国内外生态学研究者肯定。
  俞孔坚在《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一书中,称风水学说为“通过对最佳空间和时间的选择,使人与大地和谐相处,并可获得最大效益、取得安宁与繁荣的艺术”。美国著名的城市规划权威凯文・林奇在其编写的《城市意象》一书中也指出,中国风水学“是一门专家们正在谋求发展的前途无量的学问”。
  
  4 结语
  
  从根本上说,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深深浸透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精神。它们讲求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生态因素,适当保留有景观特色的自然地形地貌,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使中国东、西、南、北、中的园林景观各具特色,美不胜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454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