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供专业的自动识别技术解决方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上海先达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专注于条码、RFID等自动识别技术的技术研发与市场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先达条码”自2003年以来年销售额持续超过亿元,销售规模在行业内屈指可数,并在业内和用户中享有良好的声誉和很高的知名度。上海先达公司主要业务为面向零售、物流、制造、金融、医疗、公用事业等行业,提供“基于自动识别技术解决方案”的系统集成。其在条码打印、数据采集、跟踪管理、系统处理及专业咨询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能够提供基于自动化技术的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记者 能请您介绍一下上海先达自动识别技术在零售及零售物流领域的应用状况吗?
  王铀:上海先达公司的发展和上海零售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同步进行。上海先达早在1992年就进入零售业,最早的零售客户并非现在的几大零售巨头,而是一家上海的食品企业。他们想做连锁零售业,于是采购了我们的POS系统。当时的数据采集和识别还是基于手持方式,现在看来比较简单,但在十几年前还是很先进的。
  上海先达在零售业发展的契机来自于联华超市项目。联华当时用的是固定式阅读器,也是识别领域里非常经典的一款产品。说起联华的项目,还有一些故事。刚开始推进此项目时,联华的员工很排斥,因为完全改变了他们以往的工作模式,经过我们反复沟通,他们发现使用我们的产品的确能解决问题,这样慢慢开始接受新的工作模式。现在,如果POS机出现故障,超市收银员的工作效率可能连正常情况的10%都达不到。
  上海先达涉入零售业的物流仓储领域,严格来说是从2000年开始的。在此之前,零售行业处于门店扩张的过程,开始从几十家到几百家门店的规模营运。那时上海大大小小的零售企业有将近200家,随后引发了企业并购潮。2000年并购完成,行业基本成型。
  2000年上海先达承接了联华的一个配送中心项目。当时联华在上海的门店数量已经近千家,配送量巨大,以前的配送模式显得很吃力。我们为联华提供了无线实时移动数据处理器,与之前相比,效率提升了25%,并且解决了货物寻找困难的问题。这是上海先达发展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项目,因为当时很多人认为无线移动技术不太可靠,导致无线移动技术在零售行业没有应用开来,联华项目在当时是一个很重要的行业标杆。
  到目前为止,国内的零售企业还远没有达到全球零售业巨头如沃尔玛等实现跨国经营,其配送地域主要还是分布在国内。现在国内零售企业形成的基本物流模式为由供应商到零售业配送中心,再到包括大卖场、标超、便利店三种主要业态在内的各地门店。值得关注的是,零售业配送有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扩散的趋势。
  记者 零售物流领域应用的自动识别技术有哪些特点?
  王铀:零售连锁行业的供应链条是采购、物流、门店,在这三者之上有一个信息中心。数据在每个环节都需要采集,在这个链条中,优质的数据获取靠人工难以办到,需要实时的、移动的自动识别系统来完成。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行业的产品总是有行业的特征。从零售业的营运来看,上海超市一天平均有2000到3000次的处理量,节假日能达到7000次。每天从早8点到晚11点的十几个小时中,设备都处于不停歇地使用状态。在配送中心也是如此。因此,针对零售业的设备产品首先要求稳定可靠,同时对产品专业性的要求也很高。
  记者 据您了解,目前自动识别技术在零售物流领域的应用还存在哪些瓶颈?
  王铀:零售行业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投入不足。随着波及全球的金融风波以及自身的发展周期,目前国内零售业的形势很严峻,整个行业都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这导致零售企业在资金投入方面变得十分谨慎,投入较大规模的技术建设变得很难。这对我们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一方面是很多企业对于技术改革的投入放缓了,同时对于设备的价格要求也很苛刻;另一方面与之矛盾的是,产品的高可靠性需要一定的成本来实现。2003年以前我们专注在零售业,而现在为了分散零售连锁行业形势变化带来的经营风险,我们的业务领域已经扩展到政府、物流、制造、零售四大领域。
  其次,目前零售企业物流人才奇缺,他们对条码的认识特别简单,只限于超市收货、收银的使用,还远远没有把自动识别技术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比如我们现在有种技术可以记录所有厂家的条码的一次性通过率,可以分析出供应商的条码质量如何。零售企业如果使用这种技术可以知道哪些供应商的条码质量不合格,要求他们改进,进而提升条码识别率和工作效率。其实零售企业只需要增加很少的投入就可以得到对条码质量的分析功能,但现在知道利用这个技术去进行管理的零售企业还很少。总之。零售企业对于数据功能的挖掘还是很不充分的。
  再次,零售企业对条码基本功能的利用不充分阻碍了效率的提升。无论是门店还是配送中心,现在都有一个很大的缺憾,即条码品质不够好。而对于条码的品质,零售业还没有将之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去关注,没有考虑到如何让自动识别系统发挥更大的效率。
  条码的品质直接影响其阅读率。根据通行的要求,条码的等级要达到1.5以上,但在超市中很多都达不到。条码的产生源主要有三个,一是电子秤,二是后台的牌卡打印机,三是商品包装上的条码。电子秤要打印出好的条码需要较好的介质和较好的维护,并且需要使用者具有一定专业知识,而这些都需要以成本为代价。商品包装上的条码来自于厂家自己打印。国家对于厂家自己打印商品条码并没有像印刷厂一样严格规范,一些商品企业的条码打印和印刷的质量不好。而条码质量不好则造成了阅读的速度不高,收货和收银时通过的速度受限制。现在的设备应该达到98%的一次性通过率,但因为条码质量的原因能达到30%~40%就不错了。这样低的通过率显然没有把自动识别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无论是速度还是精准度,对于零售行业都提供了很好的一个平台。虽然还存在种种问题,但放眼全球,自动识别技术仍是零售连锁企业的一个投资重点。比如国际零售巨头沃尔玛在RFID上的推进。
  记者 您认为上海先达在零售物流领域的竞争优势有哪些?
  王铀:目前,我们的客户已经包括上海零售业90%以上的企业,在零售业优势十分显著。首先我们提供了完善的产品设备和系统的数据采集解决方案,比如为百安居、麦德龙提供的解决方案。第二,我们提供了完善的服务方案。我们的联保服务分为金牌服务、银牌服务。每年按季度或者按月我们主动上门检测设备并维修。一旦出现故障,我们能够在24小时内替换设备。而我们的客户在全国各地都有门店,为了达到此要求,我们在全国有300家代理商,通过他们建立了一个完善、高效的服务体系。服务已经成为上海先达的核心优势之一.。第三,我们拥有一个非常稳定的技术服务团队。团队里的每位成员基本上都拥有接近五年以上的专业经验。
  在已经拥有以上竞争优势后,上海先达并没有停止脚步,而是继续挖掘更多的优势。近期,上海先达主要强调的是技术的新应用。今年我们成立了方案中心,主要针对行业进行技术整合,而不是单纯地设备销售,我们将会把整个行业相关的前端、后端都整合在统一的数据采集系统中,比如移动技术、RFID、自动控制等技术的引进,以及与核心合作伙伴如大型的后台管理软件供应商等进行战略合作。同时上海先达自身也在不断改造升级,今年11月公司新上线了SAP的ERP系统,大大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
  记者 能否请您介绍今后自动识别技术在零售物流领域的发展方向?
  王铀:零售物流领域的自动识别技术下一步走向首先是整合,即用现有的技术在老的设备上进行挖掘,做一些新的应用;或是对原有的技术进行整合,在增加少量资金投入的条件下,增加一些新的分析功能,使管理效率明显地提升。
  其次需要引进一些新技术,特别是移动技术。比如,利用移动打印技术有效解决食品过期浪费的问题。再如,引进新技术提升零售业高峰时段的效率,即在节假日等高峰时段,在一台POS机上临时增加一部无绳的条码枪扫描,可以让两个人同时扫描一批商品,零售企业不用增加收银台,而只需要在高峰时段临时增加扫描人员就好。这项功能利用上海先达的相关技术就可以达到。但因为客户还没完全认识到其好处,因此这项技术还没有大范围应用。
  最后是零售业高端自选模式的发展。顾客进入门店自选商品、自己扫描,然后在信用卡上直接结算,即自助服务模式。这种基于顾客信用的高端消费模式在国内应该有很大市场。目前上海有少量高端的运动商品超市采用此模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479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