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供应链管理系列连载之五:实施军事供应链管理的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龚卫锋 孙 敏
实施军事供应链管理,是未来信息化战争对后勤保障的要求,也是我军物资保障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要在充分汲取发达国家军队经验教训的同时,结合我军实际,适时推行具有我军特色的军事供应链管理,建设精干高效的扁平化后勤,提高军用物资供应水平,最大限度地提升我军后勤保障力。
一、军事供应链管理要求大力推进一体化的联勤体制建设
未来信息化战争是诸军兵种整体作战能力和武器装备系统效能的较量,具有明显的整体性特征。这就决定了必须改革现行后勤体制,超越军兵种界限,加强军事供应链管理,不断提高后勤保障一体化程度。我军后勤保障体制经过联勤改革虽有所改善,但“小而全”的低效状况尚存,耦合机能较差,一体化程度偏低,军事供应链保障环节过多,与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要求不相适应,现在的战区联勤仍属联勤的初级阶段。未来几年要把战区联勤推进到联勤高级阶段,彻底打破军兵种分勤、通专用分供的界限,跳出条块分割、自成体系、自我保障的原有模式,减少后勤保障层次,扩大联勤范围,增强联勤力度,建立完善三军一体、军民兼容、平战结合的联勤保障体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度一体化的联合保障。以军区为基础的联勤体制,不论实现何种形式、何种程度的三军一体化,其后勤资源最多只能做到在军区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要实现在全国、全军范围的最优配置,必须加强军事供应链的横向集成和纵向集成,实现三军一体、通专一体、统管共用、两线合一的“大联勤”保障体制。
在保障层次上,减少保障机构中间层次,缩减军事供应链的保障环节,改变单一军种为主导和局部区域为基础的格局,使三军部队在联勤机构下处于平等地位,在体制设置上体现联勤部门与三军部队“等距等同”,同等距离,同等对待,使其真正属于三军、面向三军、服务三军、保障三军。纵向上整合战术后勤、战役后勤、战略后勤等军事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横向上综合物资供应(包括军用物资的设计与研制、采购、储存、配送、处置等)、装备维修、交通运输等各项保障职能,使整个军事供应链实现最大程度的协调一致和无缝运作,实现战略、战役、战术后勤力量由橄榄型结构向哑铃型结构的转变,促进军事供应链上的所有后勤资源实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二、军事供应链管理要求切实加强模块化的联勤保障力量建设
现代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我军编制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军队整体规模压缩,后勤摊子越来越小,联勤保障力量相对不足的问题将日显突出。联勤保障力量是联勤保障的基础,也是军事供应链上的重要节点,直接为作战部队提供末端联勤保障。联勤保障力量未来将逐步向规模小型化、编制合成化、功能综合化方向发展,以模块化编组为基本思路,改革联勤保障力量的编成,使后勤基本保障力量成为由若干能够独立完成规定功能、又彼此紧密联系的联勤保障单元组成的有机整体。战时可根据作战需要,灵活运用,按需组合,发挥其专业化优势,对部队实施快速、高效的保障,实现“数量型”向“速度型”的转变,达到保障效益与保障效率的动态均衡。这种“模块式”编组方法,能分能合,分合自如,可使联勤保障力量的使用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有助于实现整条军事供应链的流畅无阻。可根据被保障部队的实际规模、作战任务等因素,灵活地增减联勤保障部队,又可对联勤保障力量灵活“拆卸”,按需“组装”。这种抽组联勤保障力量的方法,既大大提高了联勤保障能力,又能在后勤总人数不增加的情况下,对作战部队实施机动灵活的联勤保障,最大限度地降低军事供应链总成本,提高军事供应链的总体保障效益。
三、军事供应链管理要求加快功能完备的军事物流基地建设
过去“山、散、洞”的仓库布局和三军自成体系的储备格局,使军用物资储备过于分散,反应速度慢,不适应军兵种联合作战和快速支援的需要。总体布局上,北多南少,在主要战略方向上,一线少,二线弱,三线远。分布点散,面大,重点不突出。陆、海、空三军自成体系,各兵种军事供应链之间杂乱无序。各类仓库重复建设,有些地域内相距不远却有多个同类仓库,而少数地域又出现了空白,造成平时远距离保障,战时没有牢固的后方依托,军用物资储备总体布局极不合理,更不符合军事供应链整体优化的要求。为满足部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物资需求,并考虑军用物资保障的规模效益,需要对现有军事供应链上的军用物资储备系统进行改造,以为部队提供“送货上门”式的配送服务为目标,将一些综合条件较好、对部队作战具有较大影响的联勤分部仓库和运输部队进行“组合”,改造为军事物流基地。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将其改造为大型的军事物流中心,所集中的军用物资具有种类全、数量多和面向三军的特点;二是对原有保障范围进行延伸,使之不仅包括仓储、运输和物流信息交换功能,还可进行订单处理、自动补货、选择运载工具、库存物资管理、军用物资分拣、包装与贴标签、军用物资组配、出货输送等增值作业。军事物流基地是面向全军实施全方位后勤支援的战略拳头力量,是军事供应链上承前启后的中心环节,在现代信息化战争后勤保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建设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的军事物流基地不仅能充分体现规模经济效益,降低军事供应链总成本,而且有利于精简战役后勤力量,简化军事供应链流程。通过加强军事物流基地建设,才能建立总量充足、布局科学、结构合理的军用物资储备。推进军用物资保障实体由力量型向速度型、数量型向质量型、分散型向规模型的转变,从而提升军事供应链整体保障效益,提高综合保障能力。
四、军事供应链管理要求合理确立军用物资供应部门的核心业务
军队物资供应部门成为整个链条的核心,意即对军事供应链实施全过程的控制、监管和优化,实现供应流程规范化、保障效益最大化。将非核心业务合理外包,集中精力发展本部门的核心能力。实施业务外包可以弥补军用物资供应部门本身资源不足的劣势,有效降低军用物资供应成本、提高军用物资供应的服务质量,并降低军队物资供应的市场风险,增强军用物资供应部门的抗风险能力。
军用物资供应部门要着重加强两方面的核心能力:一方面是军用物资供应信息的收集及处理能力。即准确把握部队用户实际需求,加强军用物资供应商资料库、军用物资信息库、物流资源信息库、军队采购专家库建设,充分收集整条供应链中包括从军用物资供应商到部队用户的所有军用物资供应信息,并进行科学分析,确保军事供应链信息畅通。另一方面是军事供应链的协调管理能力。一要加强对军用物资供应部门所属官兵的管理,力
求保质保量、按时按需地完成各项军用物资供应任务;二要加强军队物流资源、后勤部队、第三方物流企业、供应商、运输资源、仓储资源等各种军地资源的整合调控能力,将军队小后勤与社会大后勤有机结合,形成综合保障能力。
五、军事供应链管理要求努力实施规范高效的战略采购管理
战略采购管理是军事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军用物资采购是军事供应链的初始环节,事关军事供应链管理全局。军队物资战略采购在政策制定上涉及到政府部门和军队司、政、后、装四大系统;在业务关系上涉及到财务、军需物油、营房、卫生等业务部门;在制度落实上,涉及总部机关、各大单位和部队用户,操作起来极为复杂。采购法规的制定、采购目录的拟制、采购活动的职能划分、采购关系的协调等工作,都需要军队内部供应链上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应努力借鉴地方或外军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军实际,从军事供应链管理的高度重新审视军用物资采购,不断改进军用物资采购的各项管理工作,实施军用物资战略采购,增强军事供应链的系统性和集成性。军用物资战略采购从战略的高度重新审视军用物资采购行为,在充分了解军用物资供应商资源、全面把握部队用户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电子采购手段,由需求单位编报物资采购预算和计划,财务部门审核预算计划,物资供应部门组织采购计划汇总下达,物资采购机构组织实施采购,物资采购机构和需求单位共同组织质量验收,财务部门最终实施资金集中支付,各部门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和谐的军队内部供应链协作关系。
军用物资战略采购坚持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以集中采购为主,分散采购为辅,集中采购比例较高。军用物资战略采购针对传统采购模式下所采购的军用物资的质量、规格、品牌等不统一,良莠不齐,随意性大等问题,要求建立较为科学实用的军用物资战略采购目录,再由专业过硬的军队采购队伍,按照规范的军用物资战略采购程序,从全军统一的军用物资供应商数据库中选择备选供应商,实施以邀请招标为主的采购方式,最终实现提高军用物资采购整体效益、降低军用物资采购总成本的根本目标。
六、军事供应链管理要求加强规范化的军用物资供应商管理
加强军用物资供应商管理是军事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确定军用物资供应商之前,要进行严格的资格认证与综合考核。军队物资供应部门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建立包括质量、价格、前置期、配送能力、合同完成率、售后服务等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军用物资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实现对军用物资供应商的动态监控,并根据军用物资供应的实际状况适时调整军用物资供应商。要加强军用物资供应商管理,必须与军用物资供应商建立和谐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供需双方的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完善的军事供应链信息网络把部队用户的意见及时反馈给供应商,使军用物资在规格、数量、质量、配送以及售后服务上更能满足部队用户的需求。军用物资供应部门应及时将所需军用物资的质量变化、技术升级、设计改变、需求变更等新要求告知供应商,以利于军用物资供应商能够及时调整生产计划、满足部队用户要求。军用物资供应部门应经常与军用物资供应商保持密切联系、定期互访,强化协调,充分沟通,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在此基础上适时对军用物资供应商进行价格激励、订单激励及商誉激励等,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七、军事供应链管理要求全面把握实时准确的部队用户需求
军事供应链上的物资供应活动本身具有不确定性。为了降低不确定性,应进行科学的需求预测,力求澄清军事供应链各保障环节及其相互之间的“需求迷雾”,实时、准确、透明地获取部队用户需求信息。但预测结果所包含的误差会直接影响军用物资供应各项决策。就军用物资供应需求而言,平时需求和战时需求截然不同。平时军用物资需求较为稳定,而且往往与训练任务和训练强度相关,因此可以根据部队用户需求的历史数据和训练计划比较准确地预测平时军用物资需求;而对于战时军用物资供应需求而言,不确定因素空前增多,对军用物资需求预测难度增大,预测精细程度降低。在战争或突发紧急情况的爆发初期,对物资的消耗往往成爆炸性增长。根据对敌我双方态势的分析,通过人机交互的作战模拟,是实现对战时部队用户需求预测的可行手段;基于作战模拟的结果,预置战略物资储备和物资生产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冲战争初期的物资消耗高峰。在军事供应链上后勤需求和后勤资源均不透明、信息难以共享的条件下,这种误差在军事供应链各保障环节所构成的链条不断传递、不断累积、不断扩增,最后反映到军用物资供应部门中的军用物资需求信息与作战部队实际需求相差很大,“牛鞭效应”凸显,严重影响了军用物资供应活动的有效程度。实行军事供应链管理后,军事供应链管理的核心除依赖于全资产可视性的后勤信息系统以外,主要就是对作战部队用户军用物资实时需求的准确预测,以代替战前的计划或战中的申请。海湾战争中,由于缺乏对作战需求的精确预测,不能及时掌握作战部队的需求变化,美陆军基本上沿用传统“以防万一”保障模式,为了100小时的地面进攻,储备了足够60至100天使用的弹药。结果跨洋运到战区的4万多个物资集装箱,有一半没有用上。战后运回国内的备用物资价值高达27亿美元,既浪费了资源,又没有提高保障效能。
预见性是军事供应链管理获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如果军用物资供应人员能把军队总需求分解成部队用户的具体需求,就可以利用军事供应链上的动态配送系统、全资产可视系统以及对各种后勤资源的实际控制来对大宗军用物资进行分拨与再配置,空运给特定作战部队。
21世纪依靠武器装备诊断系统和各种需求预测系统提供的实时信息,完全有能力快速查明作战部队的物资装备的补给状况,从而准确预测其后勤需求。此外,为了准确预测部队用户的实际需求,还特别强调军用物资供应人员需要积极地介入战斗人员的作战计划工作。实时在线的作战模拟能把预测的装备状况同这些装备所面临的任务要求加以严格的详细对照,从而使军用物资供应部门对部队用户军用物资需求的预测更加精确,实现军事供应链上需求透明的目标。
八、军事供应链管理要求有效管理动态有序的军事供应链条
实行军事供应链管理后,军用物资供应并非只是增加军事供应链中的物流量,也不仅仅是改善一下军事供应链的运行速度,而是代表一种全新的军用物资供应模式。传统的军用物资供应依靠的是部队战略、战役、战术三级储备,库存物资数量多、周期长、损耗大,机动
保障能力不强。而实行集成化军事供应链管理后,军用物资供应将以有效管理动态的有序物流取代静态的库存物资,以物流速度取代物资数量,即以配送“管线”代替实体仓库。军事供应链管理力求在整条军事供应链上更多地使用各种军地运输力量,全力缩减军用物资的在库时间,大幅提高军用物资的供应速度,它是新军事后勤革命的主要标志之一。军事供应链管理是加强军用物资供应保障能力的一个全新方法,它主要依赖物流速度而非物资数量,以动态的军事物流代替静态的物资储备。而缩减军用物资库存量的关键是军事供应链上库存物资的有序流动。
九、军事供应链管理要求加快建立透明可视的军事供应链信息系统
为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要,加强军事供应链管理,必须建立基于军事供应链的高度集成、充分透明的后勤信息系统。现代信息化战争物资消耗巨大,品种结构复杂,必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准确、高效的军用物资供应信息系统,对作战部队实施不间断物资保障。美陆军后勤部门开发了一系列标准系统软件,如:供陆军总部一级各后勤业务部门使用的物资管理标准系统,供战区和军两级后勤业务部门使用的陆军标准中间级补给系统,供师级后勤部门使用的直接保障单位标准补给系统等,各级部门的标准系统软件间都有标准接口,上级部门可实时掌握下级部门物资供应的有关信息,从而便于实行军事供应链管理,进行物资补给、装备维修、交通运输和物资管理等后勤保障的综合管理工作。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物资补给自动化系统、交通运输调度自动化系统、武器装备维修自动诊断系统等后勤信息系统已在实战保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负责军用物资筹措、运输、储存、配送、供应整条军事供应链的后勤管理信息系统也经受了考验。这些系统储有各作战部队的所在位置、各种装备物资的供应商、所在地点、所需运力、运力位置和运输路线等信息数据,并可根据运输的优先顺序、时间、地点、数量、质量等要求,自动选择最佳运输路线及运载工具,由后勤指挥机构给有关后勤保障部队下达运输任务,通过空中预警机和卫星进行实时监控,对作战部队实施适时、适地、适量、质优的物资补给。
我军应借鉴美军建设信息化后勤的经验,加快基于军事供应链管理的后勤信息系统建设。在建立《军用物资数据库》、《军用物资供应商数据库》、《军事仓储资源数据库》、《军事运输资源数据库》等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军用物资编码体系,充分利用射频技术、GPS技术、GIS技术、EDI技术以及电子商务,实现在库、在途、周转等全部军用物资的可视化,使后勤管理人员全程实时掌握补给物资的型号、数量、位置、承运工具和运输单位等,从而达到准确、快速、高效地配置、调动和利用现有的军用物资,对作战部队适时、适地、适量地进行保障。基于军事供应链的后勤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完善,将大大减少物资库存和积压浪费,降低军事物流成本,提高后勤保障效益。(全文完)
(作者联系:gwf56@126.com)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485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