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介绍青海高原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肥水运筹、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
【关键词】冬小麦 播种 田间管理 适时收获 青海高原地区
冬小麦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小麦生长后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对小麦的光合作用和营养积累十分有利。近几年,青海省互助县种子站积极尝试在高海拔地区种植冬小麦,取得了成功。为进一步提高青海高原冬小麦的增产潜力,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播前准备
1.建设高产稳产田,满足小麦对土、肥、水的要求
1.1深耕整地。整地时要求精耕细耙,土地平整,深耕应在25 cm以上,耕前粗平,耕后复平;土壤墒情均匀,肥力均匀;土壤松紧适度,没有明暗坷垃,细耙,做到上松下实,无漏耕漏耙、无架空暗垄等。选用早熟、矮秆、抽穗开花期耐低温的品种,以乐麦7号、津411、中麦175等为主。播前1周左右,摊晒麦种2~3 d,以提高其发芽率。
播前的整地应该达到“深、细、透、实、平、足”的质量要求。深:就是要在原有的基础上逐年加深耕作层;细:就是把土块耙碎,没有明暗坷垃;透:就是耕透耙透,不漏耕漏耙;平:就是耕前粗平,耕后复平,作畦后细平,使耕层深浅一致,达到上平下也平;实:就是表土细碎,下无架空暗垡,达到上虚下实;足:就是麦田墒情要适宜,底墒要足。
1.2施足基肥。为了让小麦在冬前能够更好的成长而且安全越冬,并满足以后各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必须施足底肥。互助县麦田,旱地麦占到小麦总播种面积的90%以上,由于冬春雨雪稀少,表土比较干旱,追肥施入较浅,不易发挥肥效,施足底肥就显得更为重要。一般我县常用亩施肥量,农家肥2~3方,碳铵50公斤,磷肥50公斤。
1.3浇足底墒水。足墒下种是确保苗全苗壮的重要增产措施,互助县入秋以后,一般雨量逐渐减少,当秋作物收获后,土壤墒情已显不足,有水浇条件的一定要浇足底墒水,这不仅满足小麦发芽出苗和苗期生长的需要,保证苗全苗壮,而且为中、后期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一般认为小麦种子发芽的临界土壤含水量为15%,土壤含水量低于17~18%时,就应浇底墒水。
2.选用优良品种,做好品种搭配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龙头”,也是农作物获得丰产的内因,因地制宜地选用优种,是实现小麦高产、稳产和持续增产的重要环节之一。根据我县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在生产上应选用吸收、利用水、肥能力强、光合性能好,分蘖力强,穗大、粒多、千粒重高,抗病、抗倒、抗旱、抗寒能力强的品种。
3.种子处理
种子质量的高低对于小麦的苗全、苗壮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播前对生产用的种子要进行晒种;用精选机精选,也可以用人工筛选、风选,以除去秕籽、病粒、碎粒和草籽、泥沙等夹杂物,用大粒饱满的种子做种。精选后的种子要进行发芽试验,以了解其发芽率、发芽势,做为确立播种量的参考,防止发生意外,播种用的种子发芽率应在95%以上。
二、因地制宜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就是要合理地安排麦田的群体和个体的关系,使之能充分地利用光能和地力,既要使单位面积内有足够的苗数、蘖数和穗数,又要使所有个体能够正常地、良好地生长,达到穗多、穗大、粒多、粒饱、高产的目的。
麦田的水、肥条件、产量水平、播期和不同品种的分蘖特性是确定小麦播种量的主要依据,在生产上,一般山地薄地,没有水浇条件的,土地肥力较差的,应该播的稀些;肥旱地,沟坝地、播的密些;高水肥地应该播的稀些。播种早的播量少些;晚播的播量大些。同一时期播种,分蘖力强的品种,播量少些;分蘖力弱的品种,播量要大些;这些都要在生产上灵活掌握。
三、适时高质量播种
1.适时播种
“不违农时”适时播种是提高小麦单产和大面积均衡增产的有力措施。播种过早,苗期温度高,麦苗生长快,冬前容易徒长形成旺苗,年后返青晚,生长弱,产量低。播种过晚,温度低,麦苗生长慢,分蘖少,次生根也少或不发生,形成冬前弱苗,更主要的是春季发育晚,因而穗数少、穗子小。因此,抓住农时,适时播种,是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
确定适宜播期,主要是根据当地的气温、土壤、品种特性等具体情况,以及冬前形成壮苗所要求的温度条件而定,其中气温是决定播期主要因素。根据实践经验,冬性品种播种适期的平均气温约为16~18℃;弱冬性品种约为14~16℃;春性品种为12~14℃。因此,在同一地方应用不同品种时,要先播冬性品种,后播弱冬性品种和春性品种。此外,还要根据地势、肥水条件,先播旱薄地、岭地、阴坡地,后播水肥地、阳坡地。
小麦积温法计算播种适期,是行之有效的科学手段,一般小麦从播种到种子萌发约需要50℃的积温(日平均气温0℃以上的总和),然后胚芽鞘每长出1 厘米约需10℃的积温,以幼苗出土2厘米做为出苗的标志,播种深度4~5厘米时,则需110℃~120℃的积温才能出苗。麦苗出土后,主茎每长一片叶所需积温依日平均气温高低和叶片大小而异。在小麦出苗到越冬前,平均每长一片叶约需积温75℃。根据叶片和分蘖的同伸关系,从播种到出现3-5-8个分蘖(包括主茎)时,所需积温分别为485℃、560℃、635℃。少于400℃冬前很难达到壮苗标准,大于750℃往往形成旺苗。用这种方法推算,我县小麦播种的最佳适期是秋分节的前、后5天。
2.提高播种质量,严格掌握播种深度
对播种质量的要求是行直垄正,沟直底平、下种均匀、覆土深浅适宜、盖严压实。根据青海高原的气候特点和品种特性,一般要求播种深度为4厘米左右。播种要视墒情进行镇压,一般应随播随压,土壤墒情较差的要重镇压。
四、田间管理
1.前期管理
1.1生育特点和主攻目标
冬小麦从出苗到起身期(包括越冬前,越冬、返青期),称为前期。这一时期的生育特点是长根、叶、蘖等营养器官为主;到起身期,分蘖几乎全部长出,长出全部近根叶和大部分次生根,主茎生长锥开始进入小穗(二棱期)分化期。此期,是决定每亩穗数的时期,尤其冬前分蘖成穗率高,是决定穗数多少的关键。管理的主攻目标是:在全苗、匀苗的基础上,促根、增蘖、促弱控旺、培育壮苗,协调幼苗生长和养分贮藏的关系,使麦苗安全越冬,提高冬前分蘖成穗率,狠抓穗数,为穗大粒多打下良好基础。
1.2管理措施
1.2.1早播的麦田,在小麦分蘖后,可根据情况进行砘压或踩压,主要是防治麦苗旺长,使麦苗(大分蘖)受伤后长得粗壮些,增加抗寒性,抗旱性,同时还能压碎坷垃,压实土壤、防治通风,有利安全越冬。
1.2.2有水利条件的要浇好越冬水,时间应掌握在“昼消夜冻”时浇最好,如果发现有缺肥现象或底肥施用不足的可结合冬浇亩追尿素10公斤或硝酸铵15公斤。
1.2.3旱地晚茬麦、弱苗田或底肥施用不足麦田,冬季可用人粪尿顺麦垄追肥,这对促进麦苗良好生长,抓平衡增产有很好的作用。
1.2.4搞好冬季压麦工作,压麦应以下列麦田为重点:①旱地麦田。②冬季无雪,气候干燥,冬水浇的早或未浇冬水的麦田。③因冻化跑墒、表土已落干到分蘖节的麦田。④整地质量不高,坷垃较多的麦田,压麦时间一般是地封冻后,麦田经过一冻一化,地表有一干土层时进行,一直到返青前均可镇压,但早压的比晚压的效果好。
1.2.5搞好早春追肥这一重要环节。根据我县十年九春旱的气候特点,旱地麦田要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当表土解冻3厘米时,施追肥,一般亩追施尿素10公斤或硝酸铵15公斤,追肥后及时耙耱。
2.中期管理和主攻目标
小麦生长从起身期至开花始期称为中期。这一时期的生育特点是根、叶、蘖、茎等营养器官和穗部结实器官的生长与建成,另一方面是穗的进一步分化与最后形成,是争取穗大粒多的关键时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在前期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小麦中期的生长发育特点,掌握住小麦各同伸器官与穗分化的对应关系,准确地实施肥、水管理措施,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即要达到穗大粒多,秆壮不倒,又要为籽粒形成和成熟奠定良好基础。
3.管理措施
3.1浇好起身水,追好起身肥。要视苗情科学追肥浇水:①冬前群体密度适宜,返青后麦苗生长正常,结合浇返青水,亩追施尿素10公斤或硝酸磷肥15公斤。②返青期群体偏小,叶色较淡,起身期的追肥浇水应适当提前(一般提前10天左右)和重施追肥。③冬前群体偏大,返青后长势偏旺或冬前群体结构适宜,但春季分蘖增生过多,这种麦田,起身水要推迟或不浇,追肥量要少些。
3.2浇好孕穗水。小麦旗叶伸长至展出称为孕穗期,此期对水份很敏感,称为需水“临界期”,因此有水浇条件的地方一定要保证水的供应。
4.后期管理
4.1生育特点和主攻目标
小麦从开花受精到成熟,称为小麦的生育后期。这一时期的生育特点是小麦开花以后,除籽粒形成成熟以外,不再生长新的器官,亩穗数和穗粒数基本稳定下来,生育中心由根、茎、叶、穗的生长转移到籽粒上来。后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在加强中期管理的基础上,保持根系的正常生长机能,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生产率,促进籽粒灌浆,增加粒重。
4.2管理措施
4.2.1有水浇条件的要合理浇水,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使土壤水分经常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75%。在收麦前15天停止浇水。
4.2.2搞好根外喷肥。在抽穗期可用磷酸二氢钾500倍液喷施,在开花到灌浆初喷施1-2%的尿素溶液,每亩用量75~100公斤,效果显著。
4.2.3加强病虫防治。锈病、白粉病、穗蚜等是小麦后期常发生的病虫害,对千粒重的影响很大,必须加强防治。
参考文献: 农牧名实用技术 作者:曹慧英 出生: 1978.06.25 性别:女 学历: 大专 研究方向:沙棘 ,职称:助理农业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529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