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医院对手足口病的护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沈莉芬
【中图分类号】R781.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238-02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以发热、手足斑丘疹及口腔疱疹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分泌物密切接触传播,传染源为现症患儿和隐性感染者。2009年我院手足口病的儿童日见增多,由于此病传染性较强,引起家长的恐慌。2009年5-9月到我院儿科就诊疑似患儿达800余例,确诊为手足口病的患儿548例,其中住院2例,留观患儿156例,在门诊输液治疗的患儿390例,。经过我们精心治疗与护理,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全部治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9年5-9月我科共确诊手足口患儿548例,均符合《手足口诊疗指南(2008版)》。在门诊输液治疗的390例中,男228例,女162例,留观的156例中,男75例,女81例,年龄6月-7岁,手足臀部全部有皮疹;伴发热(≥38.5℃)364例,伴疱疹性咽峡炎的254例,伴支气管炎138例,伴支气管肺炎的15例,伴腹泻的14例,头痛,呕吐2例。
1.2 方法: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用抗病毒治疗(口服四季抗病毒或补液丽科伟等),因口腔疱疹疼痛明显拒食者及腹泻者,予电解质支持;高热者,遵医嘱予物理化学降温。2例住院手足口患儿,全是男孩,均伴有头痛,年龄为19月及2岁。予输注丙种球蛋白,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对症治疗。
1.3 结果:经过积极治疗、护理,留观及门诊输液的手足口患儿在5-10天内全部治愈,住院的2例,住院天数分别为7天,10天,后治愈出院,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未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2 护理
21 规范流程:我院有专门诊治手足口的隔离场所。预诊处,做好宣传教育,对疑似手足口的患儿发放一次性口罩并指引其到指定诊室就诊。做好疫情监测,统计疑似及确诊病例并上报院内感染科。
2.2 消毒隔离:发现手足口病患儿,我院首先严格管理传染源,手足口患儿与普通患儿分开诊治,其次强调手卫生的重要性(医务人员、陪护、患儿),再次保持环境整洁,每日多次对诊疗区及固定实施用含氯消毒剂和三氧消毒仪器消毒处理,患儿的分泌物,呕吐物及排泄物经含氯消毒剂消毒后,方可倾倒。
2.3 病情观察:本病发展迅速,患儿语言沟通困难,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非常重要,对输液患儿,每30-60min巡视一次,观察输液是否通畅,局部有无肿胀,观察T、P、R、BP及意识;呕吐频繁的,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误吸;观察患儿头痛变化,若患儿呕吐频繁,头痛剧烈、易烦躁等,及时通知医生。
2.4 对症护理[1]:(1)皮肤护理:勤剪指甲,防止抓破皮疹;勤换衣服,衣着应宽大、柔软;臀部有皮疹的婴儿,应随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疱疹破裂者,局部可涂擦安尔碘或1%龙胆紫等。(2)高热护理:观察体温变化,每2h测温一次,39℃者可每隔30min测一次,警惕抽搐发生;做好降温处理: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浴,或遵医嘱服用降温药物。(3)口腔护理:我院的548例手足口患儿中,大多数有口腔溃疡。指导家长进食前后均应用温开水漱口,饮食宜清淡、温和、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鼓励患儿饮水,以补充能量及水分。
2.5 心理护理: (1)家长方面:手足口传染性较强,有时在幼托机构半数以上的儿童被传染,出现恐慌的家长较多,因此,在手足口区域的走廊,诊区都张贴此病的防治知识,在预检处及手足口区域的护士发放《手足口病的防治》小册子,供家长阅读,使家长知道只要养成好的卫生习惯,配合治疗,病情很快会治愈。(2)患儿方面,患儿处于陌生环境,又由于疾病带来的痛苦,会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护理过程中要爱护患儿,多鼓励多表扬患儿,以消除恐惧焦虑等情绪,配合治疗。
2.6 健康教育利用发放小册子、张贴防治知识、开座谈会、讲课等多种形式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2],使家长对手足口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教育家长自觉遵守公共道德,一旦确诊,2周内勿送患儿上幼儿园或到公共场所。指导家长做好幼儿的卫生保健工作,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玩具餐具要消毒。
3 体会
本组548例手足口患儿,经过积极救治和精心护理,无一例死亡。目前本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治疗和护理为主。通过对2009年5―9月548例手足口病的患儿的护理,我有以下体会:
(1)发扬团队精神,综合性医院一般都在手足口高发季节从其他科室临时抽调医护人员至手足口区域诊治患儿,只有大家目标一致团结协助,才能取得手足口病防治的胜利。
(2)合理的就医流程及疫情监测,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率,缩短就诊时间。我院有专门诊治手足口的隔离场所,成立专门的诊疗小组,与普通患儿分开诊治,548例患儿无一例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3)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进行有效地皮肤、高热、口腔、心理护理,加强病情观察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适当的心理干预及必要的健康教育,早期干预可防止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健康教育形式应多样化,针对不同的家长,进行个性化的交流及针对性的指导,使家长了解手足口的相关知识,自觉遵守公共道德,促使患儿早日康复,防止手足口的大流行。
参考文献
[1] 秦春霞.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J].2009,25(11A):25-26
[2] 陈春芳,俞申妹.护士在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干预研究进展[J].护理与健康,2008,7(1):25-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562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