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昆明市产业结构演进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昆明市“十一五”期间的产业结构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做了分析,并给出了产业调整的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偏离―份额分析法
  1.引言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是经济增长的基础,而根据经济的增长,产业结构也会发生变化。经济增长的过程其实就是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相互发展的过程
   本文力图在加深对产业结构认识的基础之上,运用偏离--份额法对产业结构对昆明市在“十一五”期间的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为未来昆明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力图为昆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供路径选择,从而推进经济稳健增长。
  
  2.相关研究
   因为一些历史的原因,我国对产业结构较为系统的研究仅有30多年的,改革开发之后,国内学者才逐步了解产业结构的相关知识,并逐步的出现了一些关于产业结构方面的文章。
   在产业结构演进方面,梁军通过对山东产业结构演进的研究,认为第一产业比重的大幅下降和第二、第三产业比重的不断提升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产业结构演进的主要趋势,并且依据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的不同特点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高军通过研究昆明市的产业结构现状,认为目前昆明市产业结构呈现4大特点,1. 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优化, 三次产业比例趋于合理; 2. 新型工业化得到大力推进, 推进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 3. 服务型经济持续扩张,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 4. 现代物流业已初具规模。但他还认为,昆明产业中粗放型农业仍未改变, 其工业产品结构和技术水平还较低, 而服务业仍处于不成熟期。
   在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面,冯丽英运用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内蒙古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她发现1995年以前,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呈上升趋势的,1995年以后逐渐下降;而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程度逐渐上升,成为推动内蒙古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十分的不稳定,没有成为推动内蒙古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郭淑华对云南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并运用多元回归和协整检验分析了云南三次产业及其分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云南经济增长的原因,而经济增长不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
  
  3.昆明产业结构分析
  
   本文通过整理2005年以来昆明市的统计数据,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昆明市“十一五”期间的产业发展状况。
  
  3.1 产值结构分析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就产值来看,第一产业比重非常低,比重在7%以下,并且有继续缩小的趋势,第二产业在比例上略大于第三产业,两者差距在3%以内,第三产业以微弱的优势超过传统上在昆明市产业结构中占据统治地位的第二产业,成为产值比例最大的产业,从而形成了“3-2-1”的结构。
   从发展趋势上来看,第一产业产业比重继续保持下降,但是其比重已经很低,下降幅度有限。第二产业的比重大体上保持稳定状态,2005~2009年的产业比重分别为46.2%、46%、46.1%、45.6%。第三产业表现为最具活力的产业,产业比重自2005年以来分别为47%、47.3%、47.4%、48.1%,产业比重持续上升,第二产业与第一、第三产业产值的比例差距正在逐渐增大,第三产业在昆明市的经济结构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对就业结构的分析中,我们发现,昆明市的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的相比差别很大。在2006至2007年间,昆明市第一产业就业人数迅速下降,于此同时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迅速上升,取代第一产业成为就业人口最多的产业,导致就业人口的比例关系与2006年前发生变化,形成了“3-1-2”的就业结构,这是昆明市产业结构正向高级化发展的一个标志。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虽然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在逐渐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持续上升,但是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例依然处于高位,而且与产值比例不协调,第一产业基本上以不到7%的产值容纳了超过35%的就业人口,第二产业却以46%的产值仅仅容纳了23%左右的就业人口,而第三产业以2倍于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生产了与第二产业基本相当的产值,说明第一、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相比,技术明显落后,人均效率明显低下;同时也说明就业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移动的趋势还将长时间保持。
  
  3.3 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分析
   为更好的分析“十一五”期间昆明市产业结构的变动情况,本文引用了“K值指标”的概念
   K值指标是用来动态的考察某一时期内一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动速度的指标。它用报告期产业结构比与基期产业结构比差额的绝对值的总和来度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K=Σ|qt-q0 |
  其中:
  qt第n产业即期的GDP比率或就业比率
  qo是第n产业基期GDP比率或就业比率
  
  
   通过对“十一五”期间产值结构及就业结构变动幅度的计算,最终绘制成上述图表。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十一五”期间,就业结构变动要比产值结构活跃的多,昆明市产值变动幅度大部分年份都在2以下,平均值为1.25,而且在05~08年当中都是呈下降趋势的,而与此同时,就业结构的变动比较活跃,都在2以上,06~07年达到了10.4的峰值,最低值出现在05~06年为2.4,平均值为5.7,远大于同期产值变动水平。这主要在于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已经非常低,不可能大幅度的降低,而近年来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趋于稳定,比例关系波动不大,导致整个产业比重不可能有大的变动,而与此同时,在就业结构的变动中,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正在迅速下降,并向第二,第三产业聚集(主要是第三产业),从而引起就业结构变动幅度很大。
  4. 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为了分析昆明市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2005―2009年的昆明市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定量的分析昆明市经济增长的原因、产业结构的优劣及产业竞争力的强弱。
  4.1 静态分析
   本文首先以05年为基期,09年为末期,从总体上对昆明市“十一五”期间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做了分析。
   利用偏离--份额法将2005年至2009年昆明三次产业总的增加值的增长额进行分解分析,可以计算得出产业的增长率和全国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及竞争力偏离分量各自在增长率中的贡献百分比。
  
  
   总的看来,在2005至2009年四年的时间中,昆明市经济总量增长70.37个百分点,全国份额分量贡献了84.11个百分点,结构偏离分量贡献了2.34个百分点,而竞争力偏离分量对贡献了-16.09个百分点。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昆明市在这4年当中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全国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所引起的,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明显,而产业竞争力在对经济的增长的影响中起到了阻碍作用。
   从产业上来看,第一、第二产业的结构分量及竞争力分量的贡献率都是负值,说明这两个产业的产业结构及竞争力与全国相比都不具备优势,而第三产业中结构分量贡献率为正,但是值较小,而第三产业的竞争力分量依然为负,且值较大,导致第三产业的总偏离量贡献率依然为负,说明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虽有优势,但并不明显,依然足以弥补第三产业竞争力的缺乏而带来的劣势。全国份额分量在三次产业增长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三大产业的经济增长依然来自于全国增长的带动。

  
  4.2 动态分析
   为了更进一步的分析“十一五”期间昆明市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从年际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每年三大产业对昆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
   利用偏离--份额法将2005年至2009年昆明每年的各个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额进行分解分析,计算得出各个产业的增长率和全国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及竞争力偏离分量各自在增长率中的贡献百分比,并绘制出以下几个图表。
  
  4.2.1 第一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过去的4年间,第一产业增长率与全国份额分量呈现出非常强的一致性,两者的偏离都在13%以内,而且07~09年甚至基本重合,说明昆明市第一产业每年的经济增长都是主要由全国经济的增长带动的。而产业结构、产业竞争力在08年以前都是起到了阻碍经济增长的作用,而08~09年间虽然竞争力偏离分量实现了对第一产业经济增长的正向带动作用,但是比例依然很小,所以整体上看昆明第一产业在产业结构及产业竞争力上与全国相比均没有优势。
   从各个分量的发展趋势来看,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分量大体上以上升为主,即便是09年有所下降,但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要大于06年,说明第一产业的产业结构正在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正逐渐显现出来,但是现阶段第一产业产业结构仍然不合理。竞争力偏离分量在05~08年一直是呈下降趋势的,且均为负值,昆明市第一产业的竞争力和全国相比仍然非常低下,阻碍了昆明市经济的增长。
  
  4.2.2 第二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全国份额分量在第二产业的增长中仍占绝对比重,但其贡献的增长率与第二产业实际增长率偏差较第一产业有所加大。说明第二产业的发展除受全国经济影响外,产业结构和产业竞争力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但全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仍是昆明第二产业增长的主要原因。
   在昆明第二产业增长中,产业结构因素的影响很小,结构偏离分量所贡献的增长率多年来在-3%--2%范围内波动,在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且有进一步减小的趋势。但是相比较第一产业而言,产业结构分量对经济增长的正向贡献更强一些。
   2005年至2009年间,第二产业的竞争力偏离分量较第一产业波动幅度稍大,且绝大部分年份竞争力分量都是负值,06~07年阻碍强度最大,达到了-6.2。因此竞争力问题是制约昆明第二产业增长的主要因素。
  
  4.2.3 第三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昆明第三产业的增长与同期全国份额分量的增长基本一致,其增加值的增长基本来源于全国同期经济的增长。
   第三产业产业结构偏离分量的变化波动较为稳定,四年的贡献率分别为1.2、2.8、-0.2、4,基本上为正值,产业结构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促进昆明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但是其贡献率较小,对昆明市经济的增长的推进作用有限。
   竞争力偏离分量近三年来都是呈上升趋势的,产业竞争力逐渐增强,产业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但是,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产业竞争力在大多数年份中都阻碍了昆明市的经济增长,05至08年三年时间中,昆明市产业竞争力偏离分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6.2、-8.8、-3.7,竞争力低下依然是制约昆明第三产业增长的主要因素。
  
  5. 结论与对策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 昆明市已经形成了3-2-1的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基本保持稳定,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
   2. “十一五”期间人口就业结构发生变化,从1-3-2变为3-1-2,但是第一产业就业人口依然较大。
   3. 昆明市就业结构变动速度大于产值结构变动,就业人口主要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聚集。
   4.2005年至2009年昆明市经济的增长及三次产业的增长都主要来自全国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对昆明市经济的增长起到了微弱的促进作用,三大产业的竞争力非常低下,是阻碍昆明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针对其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
  第一产业是经济的基础,昆明市产业结构的挑战必须努力提高传统第一产业的产业结构,改进第一产业的生产方式,提高第一产业的科技含量,提高生产效率,加强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
  昆明市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应该大力发展新型产业,从政策上鼓励自主创新,科技人才的引进,拓宽企业融资的渠道;在教育上注重人才的培养,注重教育与实践的结合,在发展思路上要将可持续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思想纳入经济发展战略当中。
  未来昆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在于调整第三产业,而调整第三产业关键在于加快发展服务业。服务业的发展在于创新,1.创新资金保障机制:支持和鼓励符合条件的服务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多渠道、多方式筹措发展资金;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的中小型现代服务业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2.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将生产服务业作为全区新一轮招商引资重点。建立生产服务业招商引资项目库。3.创新政府服务机制:对生产服务企业从工商登记、土地使用、财税政策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整顿和规范生产服务业市场秩序,坚决打击和严厉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逐步建立诚实、守信的社会信用体系,促进生产性服务行业诚信经营。
   参考文献
  [1].张三蓉: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经济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5月
  [2].张恒梅:陕西省就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6月
  [3].于素慧.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社科纵横,2002年8月
  [4]. 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5]. 张昌勇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湖北产业竞争力分析.武汉理工学报
  [6]. 郭淑华.云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中国经济与科学管理,1999(11):38
  [7]. 梁军.产业结构演进与山东经济增长.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01(1):5~9
  [8]. 高军.昆明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与对策的思考.昆明示范专科学校学报
  [9]. 王向超.山东省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国石油大学硕士论文
  [10]. 豆鹏.云南省产业结构演进路径透析.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论文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620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