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教学应以问题促进学生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现代数学教学观念指出:数学是问题。我们应将它看成是动态的,以问题为主导和核心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展,不断扩大知识总体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无数次的问题提出和解决。在开拓创新的21世纪,学校教育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而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以问题促进学生的发展,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从变革旧的教育思想,遵循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入手,努力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诸方面都得到和谐健康发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也是数学问题的教学,是以数学问题为纽带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发展的过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所以数学教学要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特点,教学目的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找准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独立思考,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充分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对小学生而言,能从具体情境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是极为难得的思维品质,是创造意识、实践能力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创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通过自己独立思考,结合已有知识水平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学生提问有困难时,老师可给予提示和指导,必要时老师再提出问题,最后根据教学需要选择确定问题组织教学。这样变传统的老师给定问题让学生解答的方式为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方法,变被动为主动,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自主探索问题,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是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教学结论的推理过程,不是把现成的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知识,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留给学生一片思维活动的空间,促使其积极探索、大胆尝试。经过实践研究,自主探索的形式主要有:        1、结合教材中的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读一读等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        2、适当提供开放性问题和合作交流的机会,为学生拓展自主探索的空间。        3、通过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改变教师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以上形式的自主探索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使学生发现并牢固掌握知识,又能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鼓励交流问题,塑造学生创造个性与合作精神实践证明,小学生具有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的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磨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搭建更为开放的学习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合作交流环境,塑造学生的创造个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1、在教学中,尤其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在学生的思维遇到阻碍时,若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们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塑造其创造力个性的有效方法。        2、一问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最易出现一问多解的精彩局面,由于同学间的相互启发,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到集中。如在应用题解答中,往往有许多不同的解法,争论非常激烈,通过分析、比较、反思、优选,同学们发现了最佳的思路和方法,个人的思维在集体智慧中得到发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能把问题情境的创设放在重要地位,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充分合作交流,则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686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