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更新理念,转变角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 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对象观,要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大舞台,教师在课堂上只起一个主导的作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活动兴趣
  
  传统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关系。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传统的教学课堂中,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丧失了,教师也不是教学的主导者,而是扮演了教学活动的主宰者的角色。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这一观念更是根深蒂固,它源于我国封建教育中的师法和家法,学生只能跟随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教与学”本末倒置、越俎代庖的种种片面性,导致学生的亦步亦趋、囫囵吞枣,最后摧毁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在这种教学关系中,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这种以教为本位的教学关系,完全把学生定位在依赖性层面上,低估、漠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忽视、压制学生的独立要求,从而导致学生独立性的不断丧失,这是传统教学不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根本原因。那么如何转变这一传统的教学观念呢?
  
  一、 更新理念,转变角色。
   如何在课 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勇于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学生是否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与教师的态度密切相关。一般学生总喜欢面带笑容、平易近人、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而从心底里拒绝神情严肃呆板、心胸狭隘、责备求全、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教师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
  学生的学习大部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 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对象观,要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把自己与学生放在同一个位置,放松面孔,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大舞台,教师在课堂上只起一个主导的作用。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他们敢不敢问,愿不愿问,善不善问,决定我们教师教学的成败。
  新时代提出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在积极学习的过程中,开动脑筋 ,学会学习。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逐渐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兴趣是学习之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吸引学生充分的注意和参与到课堂中去,则任何后续的教学操作都不会起到良好的作用。不但语文的工具性特征会被学生丢掉,语文的人文性也不能被学生真正领悟。兴趣的培养是有一些具体方法可循
  1.创设情境,激励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引入、启发式谈话引入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在语文课本中,有不少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的精当讲解,学生的熟读体会,都会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共鸣,受到感染,进而产生表达的欲望。在朗读课文时更是要抑扬顿挫,有声有色,语言积累水道渠成,以达到优化的效果。
  实践证明,多种情境的创设,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自信心与自主意识的驱动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广阔的时空中,展示个性、寻求发展、获得成功。
  2.不断赋予学习以新意
  中学生正处于不断认识世界的阶段,对于新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心,也很容易对一些东西失去兴趣。如果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总是那样单调、呆板,就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也容易使学生疲劳,从而失去兴趣。有的教师让学生抄写生字、生词十几遍,甚至几十遍,以为这样就可以记得更牢固;而学生却越写越厌烦,最后导致把作业当成负担。因此,在内容的安排上、学习方式和方法的选择上,教师要适当调节,使之相互穿插,富于变化,有新意,这样就容易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来。
  三、 激励质疑,启迪思维。
  新课标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再是接受和存储知识,而是学会质疑、探究,以便为终身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说明他们认真思考了,能思就能疑,思的越深疑的就越深,提出的问题就越多,这说明在课堂上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疑意味着思维获得了新的起点,新知识的获得是从疑开始的。因此教师要大胆激励学生质疑,释疑解难。疑而促进问,问而获得知。由此可见问是获得新知识的主要途径。所以在课堂上,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与见解。对学生的随时“插嘴”,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我总是抱欢迎、鼓励的态度给予肯定,并做出正确的解释。由于我能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学生上语文课大胆发问,敢于提出独到的见解,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总之,教师要虚心好学,积极探寻学生所提出问题的答案,也可以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下课,引导他们自主学习,鼓励他们自己通过查资料或相互讨论等办法来解决疑难问题。这样,自主学习就落到实处,使学生个性得以张扬,他们就更为积极主动地去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936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