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施工成本管理过程中定额动态管理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围绕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当前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也介绍了施工定额编制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成本管理 标准 途径 测算 施工定额 分析
1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和分析
施工过程中的工程成本控制主要是生产成本控制,生产成本控制包括材料费控制、人工费控制、机械费控制、非生产费用控制。
1.1材料费控制:材料费控制分为价格和数量两个方面。首先,要把好进货关,对用量较大的材料应采取招标的办法,通过货比三家把价格降下来,或者直接从厂家进货,减少中间环节,节约材料差价。其次,零星的材料要尽量利用供应商竞争的条件实行代储代销式管理,用多少结算多少,减少库存积压,以免造成损失。
1.2人工费控制:对各班组实行工资包干制度,按照事先确定的工日单价乘以班组完成实物工作量的工日数作为班组工资,多劳多得,从根本上杜绝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培养、配备一专多能的技术工人,合理调节工序人数松紧情况,既加快工程进度,又节约人工费用。
1.3施工机械费控制:切实加强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对确需租用外部机械的,要做好工序衔接,提高其利用率,促使其满负荷运转,对于按完成工作量结算的外部设备,要做好原始记录,计量精确。
1.4非生产费用控制:要压缩非生产人员,在保证工作的前提下,实行一人多岗,满负荷工作;采取指标控制、费用包干、一支笔审批等方法,最大限度地节约非生产性管理费用开支。
2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2.1个别成本在工程量清单报价中未得到充分体现
目前,多数企业虽已按照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进行投标报价,但是施工企业并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施工定额和价格信息系统,在具体操作时仍使用国家、行业颁布的预算定额,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台班消耗量借套预算定额,费用标准借套建设主管部门颁布的费用定额,材料价格的确定却依赖造价管理部门发布的综合材料预算价格,再根据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企业劳动力、材料、施工机具的实际使用情况,对预算定额的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台班械消耗量标准进行人为的调整后计算出综合单价进行工程量清单报价。这种脱离施工定额和市场价格实际的清单报价,使企业按照施工定额来确定个别成本进行投标报价的原则未得到充分体现,使施工定额在投标报价中失去了确定个别成本的依据作用,大大降低投标报价和施工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2.2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与施工定额没有得到有机结合
目前,大多数建筑业企业对成本控制采用的基本做法是:工程开工前,按照施工图预算制定成本计划;工程实施过程中,根据经验概算值对成本进行控制;工程完工后,汇总完成的数据。具体表现为:采用计划报表、统计报表的形式作为未发生及以完成工程成本的计划控制数据和核算控制数据。这些数据的采集周期一般为一个月,由于周期过长,无法及时反映工程实施过程中成本的计划值与控制值之间的偏差,成本控制的意义丧失;其次成本计划值的编制大多数企业没有按照自己的施工定额来编制,而是在预算定额的基础上下浮若干百分点,这样编制的成本控制指标从一开始就已失真,那么对实施过程中的成本进行控制就成为空话;使施工定额对施工过程成本控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运用。
3施工定额编制
通过施工预算指导班组核算和企业成本核算是控制工程实际成本的有效手段。施工预算是根据施工图和施工定额进行编制的。因此,施工定额是实施成本管理的重要基础,施工定额的科学编制是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
3.1确定施工定额编制的方法:
经验估计法、统计分析法、比较类推法和技术测定法是定额编制的常用方法。
3.2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的确定
3.2.1人工消耗量的标准确定
a.经验估算法:经验估算法是根据有经验的工人、施工技术人员和定额专业人员的实践经验,并参照有关技术资料,通过座谈、讨论和分析制定定额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制定工作量小、制定过程较短、有一定群众基础。在工程零星、批量小及新产品试制和临时性需用缺项定额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尤为适用。
b.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是根据过去一定时期内实际生产中的工时消耗及产品完成数量的统计资料,并结合当前的技术组织和生产条件,分析对比来制定定额的方法。采用统计分析法制定定额时,定额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统计资料的准确程度,而且由于它包括一种偶然性因素在内,所以必须严格进行计量、原始记录和统计工作,同时也要加强分析,以提高定额的质量。
c.比较类推法:比较类推法,也称典型定额法,是以同类型工序、同类型产品的典型定额项目水平为标准,经过分析比较,类推出同一组定额中相邻项目定额水平的一种制定定额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制定定额时,要特别注意掌握工序、产品的施工工艺和劳动组织类似或近似的特征,细致地分析施工过程的各种影响因素,防止将因素变化很大的项目作为典型定额来进行类推。
d.技术测定法:技术测定法是从研究时间消耗的基本工作开始,以研究工时消耗为对象,以观察测试为手段,通过密集抽样和粗放抽样等技术进行直接的时间研究,确定人工消耗量。首先确定企业实际和正常施工条件,确定施工过程每一工序的工时消耗,然后再综合工作过程的工时消耗。对所得数据与现场工时消耗情况和施工组织设计条件联合起来进行整理、分析研究,以获得可靠的、有技术根据的基础资料。技术法测定法是一种典型调查的工作方法,依据比较充分、准确程度较高,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方法。
3.2.2.材料消耗量的标准确定
常规材料消耗量按实际消耗测定,并测定其损耗系数;对采用新工艺、新材料因素的材料,可以调查其他专业施工队伍的含量作为标准,待完工核算盈亏,调整含量标准。
3.2.3机械台班消耗量的标准确定
首先应该区分开是自有机械还是租赁机械。在施工中确定采用哪些机械方式,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历史资料测定临界值,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定机械台班的小时生产率是测定机械台班消耗量的基础.首先根据企业机械装备实际和正常施工条件,在施工现场测定机械的小时生产率,再根据小时生产率和利用系数确定出机械台班消耗量。个别项目由于机械和操作方法不同水平出入较大时,可以经过测定进行调整,缺项部分进行补充。
4 施工定额动态管理是施工过程中工程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
4.1施工定额水平的动态管理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要求施工企业按照个别成本来确定投标报价,确定个别成本的重要依据是施工定额。施工定额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编制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涌现,都会导致施工定额的变化,与此相关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消耗和费用都是不断变化的。
4.2施工定额子目消耗量的动态调整
为了保证定额子目齐全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要加强基础资料的日常积累,已建工程资料的统计整理,特别要注重五类资料的积累和分析整理,一是行业或全国统一定额的执行情况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二是企业施工现场的补充定额资料,如因现行行业定额漏项而编制的补充定额,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机械而产生的补充定额;三是本企业或同行已采用的新工艺和新的操作方法的技术资料;四是现行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安全规程和质量标准;五是国家规定的或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行业、部门的收费规定和标准。对不能反映企业技术、管理水平的子目应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和补充新的子目,以保证施工定额在市场竞争中的主导地位和对构成生产成本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耗用量的有效控制。
4.3非生产性费用的动态测算
非生产费用是工程成本控制的内容之一,管理费用的构成各项指标应按企业的具体情况及工程项目的个别性动态测算制定,针对工程项目施工管理难易程度、结构类型、不同施工地点分别测算制定动态现场管理费率和企业管理费率,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工程项目施工和管理上的个性特点,使企业在投标报价中增强竞争力和对工程非生产性费用的成本控制。
4.4建立价格信息系统,实行对构成生产成本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价格的动态管理
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价格是随着时间、地点、项目和供货商等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的,因此,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施工企业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建立物流信息平台,通过这一平台使企业各项目部、分公司和职能部门能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分享。物流信息平台中的建筑材料设备采购信息系统要能查询到与企业建立长期供货关系的供货商和产品信息,以及大量的遍布全国的各类产品信息,这些信息要随时更新。运用这个系统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对供货商进行选择,对产品进行比价。对于周转性材料、机械租赁价格也应建立数据库,及时收集整理价格信息并分析汇总。
5结语
现如今,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引入施工定额动态管理机制是施工过程中对工程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是施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经营管理水平有效途径,唯有强化定额动态管理,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1793.htm